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很好的记录我们内心的情感,通过写读后感我们从而不断的提升自我,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套很有趣的历史书,它的名字叫《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讲述了中国上至夏朝下至中华民国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这本书我认为写得最形象的人物是商鞅,他干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变法时候“立木为信”的事情。
话说那时社会非常不安定,忧国忧民的商鞅就打算变法。一天,他派人往在城头上放了一根圆木,并召集老百姓站在一个坡顶上,他大喊:“现在,我在这里立了一个木头,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搬到城的另一头,我就赏金一两!”受够了官府欺骗的老百姓们当然不信,他们在城下议论纷纷:“嘿!伙计,你信吗?”“这怎么可能!算了吧,反正是假的!”“要是他真给这么多金子,那我家的大花猪就有六条腿!”“我居然有一点儿相信!”商鞅见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又补充道:“一两不够,那就十两金子!”“我愿意!”一个声音传到了众人的耳朵里,“我来做!”“嘿,朋友,你疯了,这样的话你也信?别!”“俺娘病了没有钱治,我也是无能为力了。”于是那个人便把这根木头搬到了另外一边,商鞅便痛快的把十两金子给了那人,不料那人却说:“大人,我只要五两就够了,多了也无用。”可是商鞅却说,“不,我说十两就十两,绝不缺斤少两,我要守诚信。”那个人以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儿,一个诚信的念头也已经种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商鞅是一个守诚信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守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后,我也推荐大家读一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有趣的书。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2
在我眼里历史是陈年往事,是破旧的书皮里记载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是那些枯燥得让人看到一半就不想看的事。
寒假里去同学朱轩民家玩,他向我推荐了台湾陈卫平的一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是彩绘本,共14册。从夏朝到清朝,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真切、有血有肉,战争、权利、征服,或让我热血沸腾,或让我扼腕叹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去询问老爸。老爸跟我讲解说这是越国大臣范蠡所说的话,在他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便离开了越王,做了个生意人。世人夸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另外一位跟他一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文种,却自恃功高,不听范蠡相劝,没有选择离开,最后因奸臣进谗,被越王杀了。
伴君如伴虎,飞鸟和狡兔都是猎物,良弓和狗便是捕追猎物的东西。当猎物都死了,弓和狗也就失去了用处,忠臣最后被奸臣陷害,或皇上起了疑心而死。
这也让我想起介子推的事,他随晋文公重耳在外足足流亡了19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而且有过“割股救君”的壮举,在重耳回国当了皇帝之后,他隐居山林,却因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的蠢办法而被活活烧死。
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翻开中国历史的瑰丽画卷,品读书中的人和事,感受前人荡气回肠的脉搏和心跳吧!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3
我利用了秋假的时间看了一套记载中国历史的书,这就是共14本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书,这套书主要写了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的精彩历史故事,这套书使得我爱不释手,因此我津津有味地一口气读完了。
书中有许多我熟悉的故事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张骞出使西域”、“班超联络各国”、“郑和下西洋”,也学习了不少原来不知道的知识。郑和下西洋原本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新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区分东汉与西汉……这些让我明白了不少历史典故。
但这套书也写了中国人在清朝的时候忍受的屈辱。每次看到中国被战败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我都情作文不自禁为祖国捏一把汗;当祖国快要成功时,我会欣喜若狂,却又由于某个原因又失败了,我又十分沮丧;最后终于成功了,中华民国成立了,我才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我认为虽然现在祖国已经比较强大了,但是我依然会想起“圆明园毁灭”的耻辱,回忆起“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要让这些惨痛的记忆刻入我们新一代的心中。警告年轻的一代人别只顾享受先人留下的财富,而应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下,不然历史上的那些悲剧,肯定还会再重演。新一代的我们不能过着慵懒的生活,要时刻保持警醒。
让我们一起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爱我中华,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4
时间就像坐飞机,“嗖”地一声,几千年就过去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则把这几千年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全都记录了下来。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儿童看的历史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13册《清。绅士卖鸦片—清。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读到《火烧圆明园》时我咬牙切齿,为英法联军的贪婪感到气愤与羞耻;读到《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时,我又垂头丧气,虽然我为义和团的奋不顾身感到高兴,但又为慈禧太后的愚蠢而感到可悲。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慈禧太后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她竟然在一天之内向八个国家宣战。我本来以为中国人是可以打败洋人的,没想到我们不但没打赢反而还“赔偿”给洋人不少钱币,还签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如《伊犁条约》《南京条约》等,为此中国失去了几大块陆地和几个重要的海关。就是因为这么多对我们不利的条约和赔偿了这么多金钱,使贫穷的中国更加一蹶不振了。读到这里,我真为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慈禧太后苟且偷生、侥幸的心理而感到懊恼,要是慈禧太后当时清醒一些,同意光绪皇帝的改革,并且把那些得过且过、上谗言的人处死掉该多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来侵略我们中国。也许那样,我们的国家的土地会更宽广,中国不会被外国人像强盗一般贪婪地瓜分着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更不会有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像烟尘一样瞬间消失……
哎!中国的历史可真是曲曲折折呀!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5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想法:想试读这本《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书。女儿从小喜欢阅读,但阅读历史故事的书却是少之又少,她所知道的历史故事,常常是从一些成语故事书中得到的。当我看到这套书时,我好奇的想知道:一个个枯燥的历史故事又是如何带给孩子的。这两点成了我申请这本书的强烈愿望,让我惊喜的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之三"东周·知心的朋友—东周·严厉的大教练"如期而至,非常感谢喆妈给了我这个试读的好机会。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翻了起来,发现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书中有两篇序,一篇是写给父母亲看的,一篇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从这个独特的序中可知,这本书不仅适合小朋友们看,而且也适合我们大朋友们看。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历史书,里面都是枯燥的文字,很少能吸引自己读完一个个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与众不同,书中每个故事都有很多幅写实插画,生动而形象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事实与画面合理的结合起来,不仅画面生动活泼,而且语言生动、注释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先前,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一本好的历史书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把长长地历史通俗的讲给孩子听,看了这本书后,发现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书中的内容不就是自己想带给孩子的好东西,值得一读。
书中有一个特别之处:每篇文章里都有一小块"说来听听"的内容,借助这个小方栏,孩子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一桩历史事件。如:知心朋友里的"说来听听",女儿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是因为某个小朋友帮助过她,成了她的好朋友。
从目录看,全套书共分14册。每册都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故事,这14册书将贯穿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孩子描绘了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书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因果相结合,唤起儿童对历史的兴趣。书中趣味的故事不仅带给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更给他们思考与判断的智慧,是一部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历史、习得智慧的经典巨作。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6
最近,我看了一套历史故事书,名为《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这套书语言生动鲜活,讲起陌生遥远的历史来就像说书的老艺人一样亲切有趣,令我的“历史胃口”大开!读史使人明智,读第五部“西汉”篇时,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汉朝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一“文”一“武”,一“无为”一“有为”,这便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刘彻。这祖孙俩的差距真是挺大的。
文帝相信“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要刻意做什么”才是好。他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人民的田地赋税,废除了许多残酷刑罚,对周边国家尽力维持和平。由于社会安定,重视生产,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期,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仓库的粮食多到腐烂的地步,而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由于太久没人用,连串钱孔的绳索都被蛀断了。
文帝一生不喜摆威风和排场,相比之下,武帝却是个争强好胜的“霸道总裁”。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将领们持续作战,把匈奴赶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武帝打败了大宛国,使汉帝国在西域名声大震,原先靠向匈奴的国家,纷纷向汉朝顺服。他还攻下北方的朝鲜国,拿下南方的闽越国、滇国、南越国,开辟了一条“南方丝路”。汉帝国在武帝手里达到了巅峰,成为东方世界的霸主。
在我心中,武帝是个好战的侵略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打跑气势汹汹的匈奴是应该的,但是主动攻击对汉朝没有威胁的小国就有失大国风范。更何况,他只想扩大版图,征伐四方,成就一代霸业,却使人民饱受穷兵极武之苦,他的丰功伟绩是天下苍生的灾难。
历史常常以相似的面貌出现,现实世界的一则新闻令我深思。今年初中国企业家马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有人质问他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是由于中国崛起造成?马云不以为然,他的回答是:美国之所以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用充分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美国打了13场战争,浪费了14万亿美元。这些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民众和开发不发达的中西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无言以对。
是的,一味地战争不但不能解决世界的争端,也会把自身引入发展的困境。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好本国发展、服务好国民需要的事上,才是长治久安、壮大实力的“有为”之道。
写给儿童中国的历史读后感篇7
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后,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15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女娲造人补天》,它主要讲的是女娲先用昆仑山的黄泥,捏了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泥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女娲捏了一会儿,感到了太累了,可还有很多黄泥,女娲便随地捡起了一根野藤,对准黄泥使劲一抡,黄泥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活人,大人们在一块儿干活,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后来有男女结成夫妻。这个故事里还讲到了共工和颛顼大战,弄倒了撑天的大柱子,天露出了一个的大洞,野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人民过的非常痛苦,女娲想拯救人民,就历尽千辛万苦练好了五色石,准备修补天,女娲一点一点的修补天,过了一段时间天终于补好了就剩洪水没有止住,女娲带领人们烧毁芦苇,填平了陆地。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