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时间:2021-12-12 作者:Iraqis 读后感

居里夫人是一个坚定、执著的人,读书使人谈吐不凡,《居里夫人传》是20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你在看了这本术后有哪些感想呢?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和大家分享《居里夫人传》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这天,我读了一本居里夫人的传记,读完以后让我受益匪浅。居里夫人那朴实的身影,经常能够从我眼前掠过,居里夫人那激人奋进的故事,不时从我耳旁回响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但居里夫人努力学习,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为给姐姐赚取学费,出门在外当老师打工,在外奔波了六年后,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风雨之后见了彩虹。

居里夫人同她的丈夫一齐发现并提炼出新的化学元素镭。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但在这两名学者,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他们还把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并把世界上第一颗纯镭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了世界。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就不屈服。是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就必须能成功,居里夫人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对于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而在等待收获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二字。只要你坚持,不要灰心,不要放下,成功其实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

山东大学图书馆里的居里夫人的传记有好几种。我粗略翻看了一遍,选择了文采稍好的一本——法国纪荷写的《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尹萍译,九州出版社,2004年)。

居里夫人(1867-1934) ,姓名全称是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lodowska Curie),通常叫玛丽•居里。她是著名的波兰裔法国科学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她出生于波兰华沙,当时在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下。

玛丽的父母都是教师。她是五个孩子的老小,前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其中,她和二姐布洛妮亚的关系最好。她的大姐早夭,母亲则死于肺结核,当时玛丽只有十岁。

关于居里夫人,人们讲得最多的是三件事。她上小学时,忍辱负重地承认俄罗斯的统治,表现了她的爱国之心。她和丈夫共同发现了镭,这是她最大的成就。她发现了镭却没钱买镭,美国人募捐给了她一克镭。这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不图钱财。

实际上,年轻的玛丽跟普通人没有不同。她曾因为精神崩溃到乡下休养。那时的波兰大学不接受女生。玛丽参加了“地下大学”,获得了很多知识。玛丽与布洛妮亚相约,她工作资助布洛妮亚到法国上大学,以后布洛妮亚再反过来资助她。

18岁时,玛丽开始当家庭教师。她与雇主的儿子凯希米•佐洛斯基相恋,却遭到对方父母的反对。内心受伤的玛丽退出了。她说:“那段日子非常难挨,可算是我一生中最难堪的时刻。惟一能让我回忆起来还堪告慰的,是我光荣退出,头抬得高高的。”佐洛斯基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后来成了大学教授、数学家。

24岁时,玛丽到法国投奔姐姐布洛妮亚,成为巴黎大学(也称索尔邦学院)的学生。年纪不小的玛丽开始了苦读,两年后她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再过一年,她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27岁时,玛丽遇到了比她大八岁的皮埃尔•居里(1859-1906)。为了爱情,玛丽留在了法国。第二年,他们结婚了。居里夫妇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合作搞研究。1898年,他们发现了元素钋(如此命名是为了纪念玛丽的母国波兰)和镭。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因为在放射性研究上的贡献被授予诺尔贝物理奖。1906年,皮埃尔在一场交通事故中遇难。

1911年,居里夫人在法兰西学会院士选举中落选。同年,她因为在发现镭和钋上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时候,居里夫人与物理学家朗之万(1872-1946)的婚外恋被公开,严重影响了她的声誉。

书中说,除了朗之万之外,居里夫人与化学家德比埃纳(1874-1949)态度暧昧。“有关德比纳(德比埃纳)和另一位据说也倾心于她的数学家,我们所知不多。想来即使发生过什么事,她也已经消灭了证据。”书中另一处说:“比较安全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再没有别的男人在她的生命中居重要地位——这两者是有差别的。”

公正的道德标准不应当因为性别不同而不同。我没有苛求居里夫人。我在评论薛定谔时,说他“胡搞”、“让人不敢恭维”。对于居里夫人,由于她的情人朗之万有妻子,她扮演了第三者的角色。即便在今天,她也是道德谴责的对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居里夫人组织车队上前线,为伤员拍摄X光片。战后,居里夫人接受了美国著名女记者玛丽•梅隆尼(Marie Meloney)的采访。梅隆尼问她最需要什么,她说:“一克镭。”在梅隆尼的倡议下,美国人给居里夫人个人捐助了一克镭。居里夫人到美国接受捐助。后来,美国人又捐助了居里夫人一克镭,这是给波兰的。

66岁时,居里夫人死于恶性贫血。她的哥哥约瑟夫和姐姐布洛妮亚带来波兰的泥土,覆盖在棺木上。居里夫妇的长女伊雷娜与她的丈夫(约里奥-居里夫妇)因为在人工放射性上的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著有《居里夫人传》。

纪荷说:“(居里夫人)相貌不美(她有了些年纪以后才好看起来)。”作者又说:“她于我,像是一个灰眼珠的女巫师。”的确,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书中扉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她是本世纪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这话显然不对。爱因斯坦也没有被盛名腐化。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了镭,并且放弃了专利,这无疑应受到很高的褒扬。另一方面,居里夫人非常爱惜自己的名誉。她在笔记中记账、记数据,却不记自己的主观感受。书中说:“她总是担心自己太过敏感,绝不肯在笔下泄露心情。”“她还销毁了档案柜里的一些资料,可能改变她理想形象的每样东西,并且要求蜜西销毁她的信。”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并且死于镭的放射。这成了她献身科学的一个证据。然而,真相是当人们发现放射的危害时,居里夫人仍然固执己见,“始终待镭如子,不相信自己钟爱的孩子也会杀人。”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与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不同,居里夫人是个实验型的科学家。她的成果缺乏理论性和深刻性。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正确的选题、坚持和运气。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

我读了《群文阅读》中的《居里夫人自传》节选后,合上书,居里夫人那高尚品质使我深有感触,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

这个节选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简陋、潮湿的工作室里研究科学物质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颠覆了居里夫人以前留给我的印象。以前我对居里夫人颇有了解:她是一个科学家、物理家、化学家,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仅此而已。现在,居里夫人留给我的印象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之所以能获得两次诺贝尔奖,是因为她拥有这些高尚的品质。

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没有做到!上车“小学生阅读之星”比赛有一个飞花令的项目。需要准备30个字的诗,大概一个人要背300首诗。才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接触这些新事物,去背诵诗词。我本来还挺认真的,后来觉得越来越无聊,甚至有时还会向我的语文老师抱怨几句,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太多怨言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没有坚持下来,就是甩绳的事情。

以前,我是觉得挺好玩的,所以才去甩绳。现在看着其他同学在大课间的时候跑步、踢足球、打篮球,心里就有些不爽,但是我又不会跳绳,所以每天大课间的时候,我只能甩绳,偶尔会去跑步。现在我从居里夫人身上知道了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像居里夫人一样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正是因为在科学领域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善于思考、乐观幽默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

一个下午读完了,《居里夫人传》。

在自传中,她用直白坦诚的语言叙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女孩做起,通过不懈的努力、顽强的奋斗探索科学发现的传奇一生。

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述、夫妇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其他人对皮埃尔的评价等,居里夫人为读者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高尚的人格魅力。

夫妇两人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公开发表,而是向全球各国提供提取镭的方法。

是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居里夫妇并不是一味追求荣誉。而是为了全球人民的幸福而在进行着科学研究。

他们所发现的镭,在医疗、军事方面对人类均有益处。

我真想对居里夫人说:“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