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5-22 作者:Mute 读后感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大家对名著思想的认识,优秀的读后感一定能将我们的真实情感记录下来,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廊桥遗梦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廊桥遗梦读后感8篇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1

便是第一次读美国作家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的轻轻滑过。它讲述了一段只有四天时间的中年人婚外恋情,但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也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念与意义。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妹整理母亲遗物时翻检出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佛朗希斯卡遇见了《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两人相遇,相识和项链。但面对爱情与责任,佛朗希斯卡选择了后者,而罗伯特也选择成全。仅仅四天的恋情却换来了二十余年的怀恋。

在读完本书之后,我惊叹了,一直不理解佛朗希斯卡的举动,经过了漫长的思考,我找到了这部小说的可贵之处。佛朗希斯卡虽然已婚,但她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她也可以与罗伯特一起离开。但她为了不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失去母亲,不让丈夫遭人唾弃,而选择了留下。宁愿放弃自己的幸福也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一直思考书名《廊桥遗梦》中遗梦两字的含义。

我觉得它所表达的应该从多层次来理解。首先书中说佛朗希斯卡做过许多幻想未来生活的美梦,但都没有实现。其次在两人分开之后,他们都做着能在一起的梦,可直到死亡也没能实现。

在这部小说中,遗憾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而我也认为这小说同样告诉我们,离婚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伤痕,即使两人的内心已有新的归属,也不能忘却自己对孩子的责任。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2

小说《廊桥遗梦》安排了一个很清晰的逻辑:一个自称看世界就像把手插在裤袋里浏览商店的橱窗一样的最后一个牛仔,一个被岁月遗忘久了的农夫之妻,在一次偶然的邂逅里度过了让情爱熊熊燃烧的4天。这是一段典型的婚外情,道德对于婚外情永远说的一个字就是“不”,但作者却不用理性去正面碰惹人们的脑海中的道德,而是用感性的魅力去缴械道德。他先是把这段婚外情描写得如醇酒般醉人,天使般圣洁。然后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结局:女主人公为了不伤害丈夫和孩子,宁愿永失所爱,一个人留在了没有一点激情的生活里;男主人公本来可以要求心上人伴其远走天涯,但他认为“爱就是尊重”,从此一个人独自漂泊,并以抑郁而终结束了生命的乐章。作者就这样巧妙地在神化主人公为道义所做的牺牲时解脱了他们所应背负的道德枷锁。……婚外情在这里成了一种可供尝试的美丽和安全的可能。

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它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 《廊桥遗梦》是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然而女主人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爱情,甘于在日后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来回忆这次情爱,这一切仿佛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真谛: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点不过是其中的点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有的人,看过一眼你就不会忘记;有的情,只要你遇上就不再遗憾;有的爱,瞬间已经成就了永恒。看了《廊桥遗梦》,且不说作品写得怎样,单单说这个故事,有一种凄美,因凄凉而美丽。爱应该说是一种奢侈品,你或许会得到它,但不一定能一辈子拥有它,如果你想让它永远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用心血去浇灌。我们不妨想象,金汉和弗兰西斯卡在一起生活之后又会如何,那种新鲜感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思念很苦,但是很美,金汉和弗兰西斯卡至死都没有忘记对方,这种精神上的相互寄托,我觉得是生存的最大动力,当弗兰西斯卡知道金汉去世之后,很快地衰竭死亡,这难道不是一种印证?我不害怕独身,可我害怕精神上的孤独。我不会刻意去寻找寄托,但我也希望能有一个人让我刻骨铭心地去爱他,即便他不属于我。

我同情弗兰西斯卡,为了一种责任而埋藏了爱情,从婚姻和道德上说,她难能可贵,但从善待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恰恰在折磨自己,她为了一次外遇而承受了22年的煎熬。我不认为这样的情节是一种简单的婚外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高雅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金汉和弗兰西斯卡也只是死后相许,实在凄美!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是理智犹为重要。如果农夫的妻子跟罗伯特为了各自自私的心理去私奔的话,那么她将伤害的是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她也会在整天的内疚中惶恐度日,那么罗伯特还会喜欢她吗?他们还有廊桥相依浪漫的情调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他们谁都没有错,如果非要追究责任的话,也只能说是认识时间的错误,是时间给他们各自命运开了个玩笑。理智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尽量别给对方施加压力,这样爱情才能得以升华,情话才能验证真假。所以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虽然很平淡,但平淡才是我们生命中的起点,坦然才是我们生活里的永远。真爱不仅仅是心手相牵,它的背后还有责任,有义务.还有善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每次读完,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古词中的这一句.情是什么?它最基本的就是一个真字.只要是真的感情,就会永远刻在心间.瞬间的真不是真,经不起世事风雨的情不是真情.当你的心底能够守着一种孤独,能够承受一份痛苦,那么,你也会拥有别样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真情沉淀下来的澄澈的宁静.很想陪你到海角到天涯,很想伴你到地老到天荒,无奈只留下刻骨铭心的爱,只能把一切美好的幻想留给来生.而今生,我们必须要走好,善待他人,珍惜生活.廊桥因了这个凄美的故事而更加美丽,它平静地矗立在风光旖旎的山水之中,看世间情归何处.我心亦难以平静,拥有了要懂得珍惜,失去了也不要刻意去挽留.是真情,就永远不会流逝! 在心中,留一份爱给你所爱的人,那么,所有遗落的梦都会变得美丽和永恒!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3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部老电影,今天终于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它触碰了人们心里的那个禁区——情感和道德,究竟选择哪个的问题。这是一份经典的爱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们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开着卡车扬起了乡村小路的尘雾无约而来,四天后他又在尘雾中碎心离去。他继续旅行,而她继续生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回忆啊,却一遍遍浸润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他们的整个生命似乎可以归结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让人惆怅。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恋人。这是人性的弱点: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相望分离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这完美时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寻和品味。

可见,维系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责任”,换句话说,是她对农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尽管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夫妻之间已经失去爱情,但她仍然离不开理查德,因为她害怕于“小镇上的流言、抚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尽管农场主丈夫是忠于婚姻的(没有婚外情),但这并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缚感。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丝毫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罗伯特·金给了她一次选择爱情的机会,她也只能驯服于现实,将后半生奉献给这一小资产阶级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却始终无可奈何。

这种爱情的确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话,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了,女主角在电影里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确伟大,这没错。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在生活中遇见真正与自己灵肉相属的唯一的那个人?

最令我感动的,他对她说“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4

见过了许多爱情,有生死相许,荡气回肠的,有柔情似水,甜甜蜜蜜的,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温暖了对方岁月却最终放手成全的,但我是见到《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这样的爱情,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我会叫它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禁忌之恋。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和一个摄影师之间的爱情。女主为照顾家庭而放弃事业,多年里厨房的油烟将她浸染成了一个黄脸婆,同时她在家中的地位也非常低下:丈夫忙于公务不搭理她,儿女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人愿意听她说话。日子便在百无聊赖中度过。她时常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生活的那座小镇,镇上的人们安居乐业,邻里往来十分友好。那是贯穿她最美好的少女时光的一段记忆,在那段记忆里,她是一个自由的少女,一个崭新的自己。

一次偶然,她一个人路过一座桥,在那里邂逅了男主。他们聊起来了,她惊叹于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的人,他为了摄影,可以丢下身边的朋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你不怕走丢吗?她语气怀疑。为什么要怕?他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不知道,这次他所认为的最普通不过的对话,却成为了他们后来做出那些离经叛道的事情的决定性因素。

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她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这一夜他们洽谈心事,了解了彼此最想要的,他们爱上了彼此。此时此刻女主的心中陷入了矛盾:她发现了自己的感情,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德伦理,将被世人唾弃。可她实在太渴望不一样的生活了,她想放纵一次,一次就好。

她向他坦白了心意,他向来不在意世俗眼光,他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走路,欣赏美景,拍照,亲吻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她得知外出工作的丈夫即将回来,这时她面对着一个人生重要抉择:留下照顾孩子,回到原来索然无味的生活,亦或是:与他私奔。

她最终选择了前者。

她想告诉他:爱情没有先来后到,可生活却有。

我最开始很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认为留下来是错误的决定,是懦弱而不敢追求真爱的体现。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无论留下还是离开,都是个人的决定,不分对错。

离开是为了自己,而留下来则是为了儿女们。

毕竟,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女主与男主深爱着彼此,可他们的爱会刺痛孩子们的心。那么,就放手吧,让彼此的心仍保留着眷恋,把感情深埋在心底,去过原来的生活吧。

女主最终与男主分离了,她又重复着以前的生活,可是这一次,她尝试着去与儿女们好好相处,尝试着在制作美食中找到快乐,她失去了男主,却收获了新的东西:家庭责任感。

曾经的梦都是美梦,虽未成真,但庆幸我曾经拥有过。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5

有的人看过一眼你就不会忘记;有的情只要你遇上就不再遗憾;有的爱瞬间已经成就了永恒。看了《廊桥遗梦》且不说作品写得怎样单单说这个故事有一种凄美因凄凉而美丽。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会太在意自己情感生活的质量婚姻往往成了的坟墓总认为爱情只是一种暂时性的东西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庸俗。我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经历最终我之所以选择离婚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觉得无爱的婚姻是一种煎熬。爱应该说是一种奢侈品你或许会得到它但不一定能一辈子拥有它如果你想让它永远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用心血去浇灌。我们不妨想象金汉和弗兰西斯卡在一起生活之后又会如何那种新鲜感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思念很苦但是很美金汉和弗兰西斯卡至死都没有忘记对方这种精神上的相互寄托我觉得是生存的最大动力当弗兰西斯卡知道金汉去世之后很快地衰竭死亡这难道不是一种印证?我不害怕独身可我害怕精神上的孤独。我不会刻意去寻找寄托但我也希望能有一个人让我刻骨铭心地去爱她即便她不属于我或许我将是金汉的同路人。

有人说这样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没有回答因为他还是生者而脑子里却产生这么一个疑问他是否将婚外恋混为一谈?我同情弗兰西斯卡为了一种责任而埋藏了爱情从婚姻和道德上说她难能可贵但从善待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恰恰在折磨自己她为了一次外遇而承受了22年的煎熬。我不认为这样的情节是一种简单的婚外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高雅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金汉和弗兰西斯卡也只是死后相许实在凄美!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6

《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是中年人的爱情,却也是美的,美得纯正,美得圣洁,具有一切爱情该有的美感。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家庭主妇,当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识字的农村家庭主妇,她曾有过梦想,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但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妇,除此之外,她还从事着繁重的田间体力活。简单地说,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普通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妻子、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已经失去了少女的轻盈,是无法和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的,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时,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的到来,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问路,一个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时间,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的相遇相爱创造了条件。我是个爱寻根究底的人,从他们相遇开始,我就在寻找他们相爱的理由。我觉得,相爱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这是真正的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罗伯特为什么单单爱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又恰恰对罗伯特产生不可遏制的热情?我想,罗伯特不同于当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闭的小镇上,保守的人们喜欢议论的是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我们的卫道士一样,他们反对一切新的思想,违反传统的行为,对道德的捍卫不容置疑,哪怕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闷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卡厌烦却又无从说起,罗伯特的出现如心灵上厚重的布帘掀开一角,让她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样的奇妙体验让她一步一步走近罗伯特。当她接过他送给她的野花时,竟如少女一样调皮地开了个玩笑,说那野花有毒,吓得罗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时的美好感觉,笑得放肆而轻松快乐。罗伯特也一定欣赏到了这种美,一定怦然心动了。

当然,这肯定不够,不构成相爱的条件。他们的交流才是重点。罗伯特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足迹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摄影。可以说,他是一个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他随着自己的内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当罗伯特问弗朗西斯卡对现在生活满意吗?弗朗西斯卡犹豫了。也许以前从没有人问过她,她过得幸福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的梦想是什么?这个善解人意的男人让她敞开了心扉,走出那长期自我封闭的思想状态,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反思:在这样的生活里,自己在哪里?内心的那个她苏醒了。我想,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一个可以走进她内心世界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她内心世界的人。而罗伯特也被这个外表平静,却有着丰富内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烧开了。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确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爱一次就够了,只要它足够真实,足够美好,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去燃烧吧!也许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迟了,但毕竟来了。就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最初的人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那个人,如此确定,这辈子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一见钟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暂,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让它沾上柴米油盐,不让它沾上第三者的阴影,也不让它沾上对子女无尽的思念以导致以后的争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虽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却如童话一般地纯美无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走了,这美丽的爱情也就破坏了。

这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如果只把这部影片看作是爱情剧,那么就肤浅了。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当一个人在爱情与亲情,伦理与道德,责任与自我之间进退两难时,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随着心去生活,还是根据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矛盾是许多人面临这种决择时深有同感的。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儿,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份挣扎表现在脸上的泪水中,表现在收拾好行李却又留下的脚步中,表现在抓住车把手却最终又放开的手中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弗朗西斯卡纠结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走,儿女怎么办?丈夫怎么办?他们将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生活在别人闲言碎语里。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辈子才遇到自己爱的人,难道以后就这样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无尽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较,往前一步难,往后一步也难。这是命运给她的无法选择的选择题。

最终,弗朗西斯卡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家人,把罗伯特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放在了心底。无奈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是一种牺牲,应该说是伟大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也有些伤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艰难决择。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不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是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题目,一个探讨的领域。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复杂又柔软的所在,在这个世界里会发生各种冲突,如何取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艺术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载体,不需要给谁指明方向,更不能强迫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领我们多思考,多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灵世界。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7

在写奥斯克最佳入围影片的中途,突然插入一部很久以前的老电影,就当做是一种调剂吧。写了这么多关于“爱”的电影,怎么能少了《廊桥遗梦》呢。这部电影放映的当年,不知道害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热泪,而我是看了还是没看,如果看了,又有什么感受,却完全不记得了。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还是因为在看的当下,由于经历有限,因此没能产生共鸣呢?我猜大概是后者占了主要原因,所以这一次,当我时隔多年再去看这部电影时,毫不意外地,竟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何止是泪奔而已,那种揪心的感动,让我突然间意识到,电影还是一样的电影,而我,却已经是不一样的我了。

人到中年,有了很多或深或浅的感情经历,这些其实都还不算什么。你必须要有过与影片中类似的经历,才会明白,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真的可能会比年轻人的更为刻骨铭心。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邂逅在异乡的一对中年人,在之前的生命里完全没有过任何交集,一个是走遍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人们眼中的不羁浪子,另一个是居住在美国乡村小镇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她爱的孩子。因缘际会,他们相遇在曼迪逊桥上。

有谁能看出隐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两颗如同孪生子一般相似的灵魂呢?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做家务的她,听着音乐也会微笑着走神,暗自向往着陌生的远方,她也有着狂野不羁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来,才蠢蠢欲动起来。

她也是个美丽的女子啊,在农妇的粗布衣裙下面。她也笑靥如花,微微撩动的裙摆,代表着她躁动不安的心。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逐渐深入的交谈之间一再地响起,提醒她,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懂得她的男人。

爱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又或者早在亘古之初,她和他就已经结下了缘分,注定要在这短短的四天里面,要将一生积攒的爱欲统统用完。他们无法控制地相爱了。肉体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鱼得水,如胶似漆。麦迪逊桥上,留下了她犹疑的脚步,暗藏的心事,和他为她美丽的身影定格的照片。

她想过要和他一起私奔,因为就像罗伯特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是临走之时,她却迟疑了,她想到并没有做错事的丈夫,和她离不开的一对儿女,想到了小镇上人们的流言蜚语,想到她走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度日,她的脚步变得益发沉重了。

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她终究还是让理性做主,选择了后者。表面看来她佯装无事,照样做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可是当她在大雨中看到罗伯特凝视她的眼神,踟躇的脚步和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她还是无法自控地痛哭了起来,因为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此去一别经年,再无相见的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也注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处了。

爱的深浅,果然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一生之中只不过给予彼此四天的短暂时间,却让他们两个记挂了整整一辈子,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他和她的共同心愿,就是此生不能相伴,在死后要把两个人的骨灰都洒在麦迪逊桥下,他们的心碰撞在一起的地方。愿自此之后,他们的灵魂可以永生永世相依相伴。

这一场没有结果,却天长地久的爱,谁能说它不伟大呢?两个相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终身相伴,只要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就可以做到永生永世不分离。麦迪逊桥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爱里面辗转纠结,渴望拥有,却害怕失去的心。

永恒的爱存在吗?它存在在彼此的心里,在相爱的瞬间。

廊桥遗梦读后感篇8

听说过《廊桥遗梦》很久,直到最近才看了这部电影,这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是一个非凡的带有悲凉色彩,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觉得女人最幸福的事是她心中一直有个深爱着的男人,最痛苦的事是她一辈子想着一个男人。

这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做着家庭主妇的弗朗西斯卡和一个做地理杂志摄影师的罗伯特的婚外恋的故事。

那天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带着他们的一对儿女去参加博览会为期四天的比赛。而就在他们走后不久,弗朗西斯卡因为罗伯特的问路而与他不经意的邂逅,不经意的畅谈,不经意间碰触到彼此内心最深的心事。起初弗朗西斯卡谈及家庭时,她说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勤劳、谨慎、厚道、干净、有教养的父亲,这里的生活非常安宁,人们也很友好,她非常尊重他们,不过这里没有她少女时代的梦想。他说,曾经有过的梦是美好的,虽然没有实现,可毕竟是个梦,说不清它的含义,可也许会有用,我能理解你。正是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深深的愛,想要罗伯特带她走而最终留下来。

忘不了四天的默默相依,忘不了四天的耳畔蜜语,忘不了四天的激情澎湃,也忘不了四天的深深缠绵。

她在他走后的许多年里,日复一日的等,年复一年的盼。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日子就在绵绵无期的等候中悄然溜走,直到她从一个美丽丰腴的妇女变成头发花白的老太。她的丈夫在去世之前才告诉她,他是那么愛她,可是没有办法实现她的梦想——原是她的丈夫早已知晓她小心翼翼封存多年的秘密!就在她丈夫走后的第三年,她意外收到了罗伯特寄来的手镯,信件和项链等等物什甚至还有他的遗产。那一刹那,泪水顺着她满是皱纹的面颊无声滑落而下,此时此刻她觉得她对罗伯特的愛是值得的,一辈子的等待也是值得的,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因为此生再无憾!

廊桥巍立依旧,只是世间面目全非。那段刻骨铭心、却又遗憾一世的愛恋从此再在廊桥续旧,诉说着亘久不变的渊缘!

人的一生,能够遇上这样的真愛已经足够!就像罗伯特说的:“要知道这样的感情一辈子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