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如今社会中经常要使用的一种文体,很多同学在读过有意义的书籍后,都是会写读后感记录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宇宙奥秘》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1
匆忙而短暂的假期,我还抽空读了儿童百科全书——《宇宙奥秘》,这是一本精彩的彩图版知识读物,由167个知识短文构成,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到地球、月球概况,从太阳系九大行星特征,讲到流星雨形成及载人飞船的太空探秘,配上图片,生动有趣。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太阳、地球、月亮是宇宙中的三个星球,其中太阳最大,是恒星,它能够发出强大的光和热;地球比太阳小,是行星,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在月亮上反射出来的。
书中描述了很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是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就会发生日偏食;而月球遮住太阳中心,好像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了。流星雨是由彗星经过太阳热辐射形成的,以辐射点所处的星座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宇航员太空登月的介绍,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就是这个月球,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和画家,用美妙的笔墨描绘过它,民间多少神话故事流传着它,也让年少的我对这个星球充满了遐想。
虽然我很多科学道理还不太明白,但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一堂生动的宇宙科学启蒙,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陶治了我的情操。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2
当读完《宇宙的奥秘》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奥秘太多了。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生无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然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作为我们全部能量来源、给予我们全部生命基础的太阳,对于我们的理解能力而言已经是庞大无比,可是它同我们如今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相比又不过是沧海一粟。
1718年,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三颗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星的位置与希腊时代天文学家的记录有较大的偏差并且不可能是正常的误差,于是得出结论说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与我们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显得运动相当缓慢,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动一样。在19世纪,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恒星具有不同的光谱,于是有人提出,恒星是否也发生演化。对于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找出答案。在这期间,美国天文学家史瓦西经过系统研究,将恒星的能源和恒星的结构与恒星的演化结合了起来。弗里德曼·霍伊尔对恒星演化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将恒星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源、主序星、红巨星、矮星等几个阶段。其中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我们的太阳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对恒星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以赫—罗图描述。对恒星演化过程的研究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天体问题最精确的科学研究。
宇宙科学就是一步一步地超越人们的这种踏实感的历史,每一个新发现都伴随着人们的惊奇和难以置信之感,几乎每一次难题的解决,都会从相关证据中牵引出更富挑战性的新难题。为获得这些知识,人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努力,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是继续进步的阶梯,每一个难题的发现又都是对智力的挑战……
宇宙科学的发展历程既充满着理性和逻辑的魅力,又为人类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同学们,努力吧!将来去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3
宇宙中充满了未知,也使我充满了好奇,《宇宙奥秘》这本书替我一一解开了迷题。
翻开书本,八大行星嫣然而来,华丽的土星,蔚蓝色的地球,暖橙色的火星,海蓝色的水星一一展现在眼前,仿佛身处变幻莫测、美丽神奇的宇宙中,宏伟而美丽!《宇宙奥秘》带我认识了什么叫星等,原来星星的明亮程度也有等次之分;让我知道了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星球是怎样诞生的;让我置身于我们生活的星系——银河系,螺旋形的银河系,象一个庞大的车轮沉嵌在银盘中,又象一根根闪亮的白色绸带在深蓝的夜空中随风飘荡,满足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宇宙奥秘》也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比如“浑天说”、“宣夜说”。“浑天说”认为天就象一个球体,我们踩的地下是球的一半,地上是球的另一半,太阳、星星都围着它转。古代西方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地心说”、“日心说”。“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情况,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水星等都绕着太阳公转,月亮随地球绕太阳公转。
看了本书,我感觉到了科学的强大,没有科学,就没有文明。科学来自于一代代人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勤于思考,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惜为真理献出生命,如布鲁诺为了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正是因为对宇宙的科学认识,才有了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力学理论,才有了今天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镜子为什么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放大镜为什么能把事物放大,植物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发现好多习以为常,却又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你充满发现的乐趣。我们就是在一串串的“为什么”中学习了好多身边的科学,认识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4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宇宙奥秘》,这本书的编者叫李继勇。这本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宇宙的演变。书中的内容告诉我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年龄约为137亿年。天文学家们正利用太空的卫星和各种望远镜进行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第二章领略太空的神奇和第三章我们的太阳系中,我学到了太阳系有行星,原来包括地球和冥王星在内,太阳系共有9颗行星。最近的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队伍。现在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它们以太阳为中心,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太阳不停地燃烧为我们的地球提供光和热。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球形的,它边围绕太阳公转,还自转。公转和自转让地球四季和白天还有黑夜。我们的地球还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
第四章是星空奇观。在这一章中,我学到了恒星根据亮度分等级的,行星是科学家经过观察和数据计算后发现的,外表美丽内心丑陋的是哈雷彗星,流星雨主要是彗星运动形成的。
在第五章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中,我认识了几位科学家。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破解了“月亮不落”之谜。1609年,大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类第一次有了洞察宇宙的千里眼。在了解了一些宇宙奥秘、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后,我们人类发明了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用火箭等发射到太空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最常见的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
?宇宙奥秘》这本书很好看。书中不仅有文字的描述,还有丰富精美的彩色插图,插图边上还有图解文字。丰富精美的彩色插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有兴趣去看这本书,并从中认识了大科学家,了解了一些神秘宇宙的奥秘。
我觉得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我要与书本交朋友,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5
在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让我感到很惋惜,它就叫"金星人的战争"。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金星。火星。地球是同胞姐妹,他们非常相似,也都有过生命的历程,原因是火星上发现了人面石,干涸的河床和少量的氧气;金星上发现了城市废墟和人面石,为什么金星上会有城市废墟,原来金星以前发生过核武器战争。有一国家为争夺地盘,发射了一枚核武器,但这枚核武器却引燃了海洋中的氢,这样使全球爆炸而灭亡!
我的感受是,金星人真是太无知了,发动战争,而且还引爆核武器,让那里的一些无辜的金星人都灭亡了。我们地球人千万不能像金星人那样,发动战争,更不能发射核武器,虽然我们地球人以前发生过战争,干过傻事,但我们只要不再像以前一样发动战争,全世界还可以成为朋友,和睦相处,以前的仇恨还可以既往不咎,因为人们要学会宽容!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6
在这个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宇宙的奥秘》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是科学秘密,给大家解释“为什么恒星会发光”,“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等等系列问题,围绕每个问题,风趣幽默的怪博士会抢先给出一个极具想象力跟怪诞意味的答案,令人捧腹大笑。接着聪明博学的扎克教授会给出正确而详细的解答,从而让孩子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道理。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一共有8大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恒星是一种比地球大得多的巨大星体,恒星是由气体构成的。在恒星的中心,比如太阳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度。在这个温度下,气体都会燃烧,并且向四周释放大量的光和热。这就是恒星发光的原因。
这本书不仅启发了我的认识科学能力,还懂得了很多知识,所以提议大家都来看看。
《宇宙奥秘》读后感篇7
史蒂芬霍金,这位轮椅上的巨人,作为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虽然身体被禁锢于轮椅上,虽然只有手指可以稍微活动,但他却用头脑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正因为此,他也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的著作数不胜数,而《果壳中的宇宙》就是继《时间简史》之后又一精彩的天文科普书记。乍一听这个书名有些奇怪,其实这是出自歌剧《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剧中吟唱即便把自己关在果壳中,他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但至今为止,到底谁是无限空间之王,这还不清楚。现代量子宇宙学把宇宙起源认为是有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而在这果壳的量子皱纹之中,包含着宇宙中全部结构的密码。但对常人来说,这是难以想像的。
之所以我会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这隐喻颇深的的书名,还因为这本书中所流露出的对宇宙空间不懈探求的精神。因为图文并茂,所以这本书虽然深奥,但也不至于太过乏味。而且,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理论建模时,会产生莫名的激动。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时空隧道,静静的看那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对于宇宙的探索成果。这七部分看似独立的章节,在这本书中,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认识了宇宙更神秘的一面。当然,宇宙的秘密实在太多,我们所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讲述了在霍金之前一位科学界的巨人爱因斯坦为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故事,而其中所说的时空弯曲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广义相对论,与之相区别的原先没有引力的理论则被称为狭义相对论。而在1919年当英国赴西非的探险队在观察日食时观察到光线通过太阳邻近被稍微偏折。而广义相对论因而得到了辉煌的确认。这也正是空间和时间被弯曲的直接证据。但有些遗憾,爱因斯坦对于这一结论作出了并不正确的判断,这也让他有所抱憾。
宇宙在膨胀,星系在相互远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黑洞这一理论更是让人觉得这宇宙是多么妙不可言,但是第五章护卫过去更能引人入胜。“时间旅行”这个话题绝对让人提起兴趣。虫洞,这个想象出的时空隧道,用“祖父佯谬”的逻辑看来,那完全是个悖论:在你回到过去当你的父亲被怀胎之前将你的祖父杀死,将会发生什么?这的确考验逻辑思维,而我之前看过的一部小说改编电影《时间机器》也触及了这个问题。而我无法想象,在罗马帝国的时代,他们会有电脑会是怎样的情形。但是在不停的提出假设和质疑之中,科学探索才会有发展和突破。
对于这本书,我虽细细品读,但其专业性让我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内容也只有些许领悟,但它的的确确带着我进入了一个不曾接触的宇宙新空间,而我对宇宙的认识也更深入了。宇宙的奥秘正被人类一点点地揭开。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宇宙的全貌。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地球上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