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与观后感通用7篇

时间:2024-03-08 作者:Mute 读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电影中的艺术细节和创意构思,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的表达,是对那一刻真实心情的记录和反思,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影评与观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影评与观后感通用7篇

影评与观后感篇1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因谋杀罪,锒铛入狱,被送往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该片通过剥削人生自由和高度体制化的特殊背景,来展示“时间流逝,环境改造”带来的恐惧和无奈,来传递主题——“希望”。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安迪身上传递的无处不在的希望和正能量。安迪被“三姐妹”欺负、殴打,他一言不发。因为他明白进入肖申克,便与外面的世界永远地隔绝了,你不知道在这会发生什么,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死亡。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无论是被“三姐妹”欺辱、殴打,还是他人恶语相向,亦或是关监禁,他都一言不发,毫不在乎,眼里希望的光芒从未消散。

在监狱枯燥乏味的日子里,他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态度。他亲手打造了整个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这样充满体制化,日日如一、年年如一的地方,他却依然心怀希望。就如他自己所说的——希望是永远不会消散的,它一直在我们心底,是别人抹灭不了,拿也拿不走的;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是啊,希望是最美好的事物啊!希望谁也无法抹灭,除了你自己。要么选择心怀希望,要么自甘堕落!因为心怀希望,所以才使安迪有了越狱的胆量;正因为心怀希望,所以安迪才有了拯救生活的念头。因为心怀希望便可让自己所向披靡!所以,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悄无声息的从那个瑞德曾夸下海口说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隧道逃离出去了,他得到了救赎!因为心怀希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心怀希望,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

影片中有一句对白发人深省,让人感同身受。“肖申克没有一个人有罪”,这句话微乎其微,却极富讽刺。无一人有罪,监狱里的犯人竟无一人有罪,多么讽刺啊,可笑至极!明明无罪,却要入狱;明明无罪,却要替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背负一辈子的骂名;明明无罪,却要将牢底坐穿。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只能将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人的只言片语中,又或者一张冰冷的审批书上。法律没有公平可言,看似有罪的犯人实则无罪,而那些看似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君子”的躯壳内里却是一颗血腥、丑恶、贪婪的黑心!

影片留给我太多的感悟和感叹,我们要怎样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世?我想:这个世界不一定完美无缺,不一定事事公平公正,但只要你我都能循着心生活,都能心怀希望,好好生活。正所谓“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渡他人”,心怀希望,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心怀希望,就是对心灵最后的救赎!

影评与观后感篇2

但由于地理环境、饮食上的差异,亚洲人相较欧美人还是要更“娇小”灵活些。所以很多体育竞技上的“大球”类项目没有“小球”类项目那么出色。

唯一一个振奋一代中国人的大球类运动就是排球了。

七连胜,五连冠,激情燃烧四十载的背后,是中国女排们一如既往的坚持——

?中国女排》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排球体育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1981年,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姿态获得冠军,成为三大球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之后在1981-1986年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很是振奋人心。

稳定的发挥,强力的扣球技术使得有“铁榔头”之称的郎平进入公众视野。

之后随着老队员退役,新队员经验不足,发挥不稳定。90年代女排成绩开始下滑,跌入谷底。

直到20xx年世界杯赛,陈忠和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了阔别17年的世界大赛冠军。并于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了阔别20年的奥运冠军。中国女排成绩开始回升。

电影以20xx年北京奥运会,陈忠和带队的女排和郎平带队的美国女排交锋拉开帷幕——

三十年的老队友一朝成为对手,串联起了女排三十多年艰苦打拼、实现辉煌的竞技历史。

因为身高的劣势打不上男排主力,于是来到女排做陪练的陈忠和终憋着一股不甘的劲:“他们不信啊,他们说我们永远高不过俄罗斯,也跳不过巴西,也没有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力量。”

那我们就在赛场上“一分一分地把球咬回来”。

曾望着墙上的国旗说“米是海曼的摸高,总有一天我会超过她的”的郎平,在08年女排再次跌入低谷期时二进宫接手中国女排。

从20xx年女排世锦赛亚军,到20xx年时隔十一年,重返世界之巅拿到了世界杯冠军。再到20xx年里约奥运会摘金,20xx年女排大冠军杯,六战六胜再拿冠军。

到20xx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顺利获得奥运会资格,并且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卫冕世界杯的冠军。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咬牙坚持的意志。

被具象化成为训练场墙面上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女排姑娘用血汗与意志一个球一个球凿刻出的努力证明,是历史的印记。

而陈可辛导演为了“希望让观众从中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变迁”,在专业排球队运动员中挑选了外形神似第一代中国女排的12位选手。

还找来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青年郎平。

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郎平、陈忠和则由巩俐与黄渤强强联手出演。

不管是题材、演员、服化道等等无一不体现了用心二字。激情燃烧四十载的英雄血泪史,值得我们致敬!

影评与观后感篇3

月岁时光总是不留人,时隔13年我们迎来了《阿凡达2·水之道》,对于这部阿凡达2电影,相信很多人们都是比较期待的,在上映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时间去观看了。

这部电影果然不负众望的收获了一致好评,而《阿凡达》这部电影最早于2009年12月16日在北美上映,2010年1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凭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赢得口碑与市场双丰收,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可以说开启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纪元。有媒体评价道,“电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导演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发着光,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可以说视觉上给观众们带来无比的震撼,无论是3d效果还是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去观看的。

电影《阿凡达2》内容主要讲述5年之后杰克成为纳美族的族长并和妻子育有一对儿女。族中出现了人类的内奸,杰克揪出了内奸并得知人类将会发动袭击,他决定孤身前往人类战舰,寻求和平解决两族争端的办法。然而剧情中有一个比较好的看点就是水下那场戏了,卡梅隆称要在水下完成大量、高质量的动作捕捉,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这让我们想起了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或者遇到一些我们所认为没办法完成的事情,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哪怕是机会很渺茫,我们不妨勇敢的去尝试下,因为我们知道一旦放弃了,那就注定是失败的结局。而但我们选择勇敢的去面对,那么距离成功也就一步之遥了,为此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演员那种无所畏惧,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片中阿凡达受过美国特种兵训练,然而这些训练,在一个全新的星球上要么陌生,有些经验更是危险的,而阿凡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对新鲜事物婴儿一般的纯真和饥渴,能够放下所有早期的技能,从头开始,那怕是快被不明物种咬死之前,还是对这个物种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不像其它地球人,希望以一己之思维模式和经验,去覆盖新的星球,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沟通方式层面,充分融入潘多拉星球的氛围,这种人,着实可怕,也最为生猛,确实是我辈应该认真学习之楷模。

影评与观后感篇4

《孔雀》里最好的一场,就是在开头:姐姐在拉手风琴,背后开水壶突突的喷着热气,再远处一个老人枯坐着。这一场可谓完美。首先画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键,长长的走廊很有纵深感;其次很好听,姐姐拉手风琴不很熟练,但很抒情,背景里还有水开的声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点,是把姐姐这个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现出来了。

按照常理,她应该放下琴,起身去灌水。这样一来,她就是个寻常的、懂事的、正常的女孩。但是她继续拉琴,任凭开水在背后翻腾依旧安之若素,她出离生活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更细腻的是她的神情安然,不着急,也不愧疚,性格里强硬的一面也出露端倪。再又就是最后曲子拉完,她还是回过头看了那喷气的开水壶,那种无可摆脱和烦躁,也出来。这场是我看了几遍之后,才觉出好的。第一次看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剪多次的电影,为什么留下这个没有叙事、也不提供叙事动力的场景呢如果仅是抒情,未免多余。再往后看,全部的场都有用,一个多余的镜头都没有。全部故事看完,再翻过头看第一场,就觉出提纲挈领的好了。

很多人对姐姐买西红柿痛哭那段很有感觉。那场设计的好,好在西红柿,设想如果是买西瓜,那该有多难看。另外,张静初的演技确实帮了大忙。因为这场是在结尾部分之前,算是一个小高潮。但是和片头姐姐的故事离开很远,所以多少还是有点突兀。类似的场我感觉还是小心使用,否则就成了空对空,让人觉得用力过度,还挠不到痒处。

另一场是一家人打煤砖。这一场也很精彩,出了面目始终模糊的爸爸,其他人的性格,也表现出来了。妈妈是最坚忍的一个,姐姐是最早撒手的一个,弟弟是最没用的一个,哥哥还是最没所谓的一个。

我看得最难受的一场,就是姐姐靠在瓶子堆旁边,拉开自己的胳膊左看右看。过了三个镜头,她就拉开伤痕累累的胳膊给她干爸看。这是我唯一觉得戾气很重的一场,在这一场里,姐姐的性格失控了,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

还有一场,姐姐骑着自行车,拉开降落伞一路飞奔。这场戏可以用张静初自己的话来评价,就是:看起来是现实主义,其实是表现主义。所以这一场毁誉参半。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一场总体很好,特别是果子骂声“他娘的”之后追上来那几个镜头,两个自行车忽前忽后,镜头处理的特别漂亮。但是就在这时,姐姐放声大叫,呜呜的,很泄气。说不出来为什么。如果是果子在旁边起哄大叫呢如果是背后追跑的孩子欢叫呢张静初的脸特别不适合欢乐,《芳香之旅》就是个明证。顺便说一句,这场里最牛的演员,是他妈妈,特别是最后的那个镜头里,妈妈倒在地上,拽着降落伞拉自行车。妈妈只是个背影,但她的身体语言很牛,震惊、羞愤、心碎、坚忍、片刻的绝望和执拗,作为一个母亲,她所有的情感编剧连一句台词都没给,全靠拉自行车背影来体现,最后效果还不错。

如果能看到未剪之前的片子,就更能体会这些场的用意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保留作家的手稿,因为上面有剪来剪去的痕迹。

影评与观后感篇5

2024年5月20日这一天,一部备受人们喜欢的经典爱情电影《情书》重新上映了了,这是一部日本的纯爱电影,讲述了一件因为男主意外去世,使得女主寄往情书哀悼情思的时候,最终居然与男主同名同姓的女生联系上,最后双方因为共同的目的,一起交流探讨,使得当年被尘封的种.种往事,最后一点点的被揭露出来。

?情书》这部日本爱情电影,其实早在1995年就已经正式上映了,但在520这一天,电影院为了吸引广大的情侣光顾影院,终究是将这部经典大作拿了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一手非常好的操作。毕竟520作为中国爱情的传统代号,不仅在这一天拥有特别的意义,也是众多女生心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情书》这部电影不仅寓意深远,对于爱情的刻画与解读,也是非常的令人值得深思,自然会在520这一天,去支持《情书》的重新上映。

虽然早已经看过《情书》,在这么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也重新回到影院重新回顾了一下, 感受了一下曾今初初观看这部电影时,所带来的感动与思考。每个人的心中,同样电影,所观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为女主的痴情而感动,也有人为男主与少时同名同姓的女生离别而伤感,但我却为男主而感到高兴。

在我们的年少时,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个深深刻印在心中的人,但因为年少的不懂事,与时机的不恰当,即使内心真的喜欢,也会因为时间的关系,最终慢慢的断开联系,从此消失于彼此的世界之中,从而成为大家心中永远都遗憾。

?情书》这部电影就是我们讲述了这么的一个故事,女主在与藤井树的书信中,了解到了男主儿时与成年后的故事,不仅让男主曾今深藏心中的情愫被挖掘出来,也让女主知道以前的男主还有这么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书信往来在当年的那个时代中,是一件非常具有文艺气息的事情,也许在如今的人们眼中,距离早已不是问题,但在那个年代,只要彼此距离拉大一些,就可能导致一段感情就此结束。

爱情是美好的,《情书》这部日本电影,更是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爱情方面的思考。在我的眼中,一个人的离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最后一个人忘记你时,我们存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点存在也就此消失。《情书》男主逝世三年,但他的身影,却会一直留存于两位女生心中,我想这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影评与观后感篇6

了解韩寒动向的人都知道,他热爱赛车,我一直在想他何时给我们传达他这多一度的热爱,《飞驰人生》就悄悄在贺岁档这个高峰期上映了,依然的放荡不羁,依然的敢于直面一切挑战,和他热爱且自由的心一样火热。

梦想这个词,说多了都是奢侈,因为在我看来,梦想这两个字背后有无数的故事和辛酸,但是我们往往只关注它是否实现,也就是我们只关注了结局。

当男主角与车队经理,站在黄昏下的扶梯上,一个再上,一个再下,对唱着《光辉岁月》的时候,我莫名的感觉伤感和悲壮,突然有一种壮士断臂只为一战胜利的情愫。这也许就是经理对他的鼓励方式,无法给予物质的支持,但我想我会一直站在你这边。

男主角不断的寻求赞助的过程中,尝遍了人情冷暖,他和他的男性朋友,为此给土豪老板唱歌和跳钢管舞,这对男人来说,我觉得是一种“胯下之辱”。

那么我想问,你能为你的梦想放弃什么?你愿意放弃自尊,放弃你的骄傲,放弃你高昂的头颅吗?一个桀骜不驯的赛车手,为了一台车,放弃了所有过去的荣誉,只为了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

中国古语有一句话“高处不胜寒”,当你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你会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害怕再一次的挑战,因为失败后你会丧失你拥有的光辉,所以我们小心翼翼,不敢迈出雷池一步。

可是主角却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热爱?“我没想赢,只是不想输”,他在乎的不是荣誉和名声,他要的只是再一次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享受这个过程。梦想和热爱此刻变得不是人人都能说,因为我们未必配。

影片中提到“奉献”,我想他就是这么定义梦想和热爱的—不计得失。如何为自己的飞驰人生买单?我想需要这样的信念。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坎坷,主角用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不管你何时跌倒,摔得多惨,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再次站起来,此处应该有掌声,为梦想和热爱的人们助威。

影评与观后感篇7

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一个关于犹太种族的故事,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就是《美丽人生》。

如果说,童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想祖舒华无疑是幸福的。尽管生于战乱的二战时代,尽管经历过集中营那般残酷的时光,但正如他所说的,正因为他父亲的牺牲,使得他的童年依旧玩好如初,战争对于他而言只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大奖就是能坐着坦克回家,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童年一般,是美丽的。

如果说,自由的爱情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梦想,我想多拉应该是幸福的。当人生总是充斥着被安排,被强迫,看似被羡慕内心却不快乐的被束缚着,圭多的出现无疑是多拉生命里向往已久的自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圭多总将自己对多拉的爱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尽管为了爱情需要付出叛出家庭的代价,但多拉从未后悔,她的人生如同她的爱情一样,是美丽的。

如果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快乐,我想圭多是最最幸福的。就算自己是个一穷二白的小人物,就算到陌生的城市需要寄人篱下,就算情敌是当地的显贵,就算在集中营里要忍受非人的折磨,但这都不影响圭多的快乐,他总是用自己的乐观幽默使自己快乐,朋友快乐,爱人快乐,使周围所有人跟着一起染上快乐,包括观众,圭多就想野地里的向日葵,总是快乐的追逐着太阳,人们只要一看到他就觉得温暖,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笑容一般,是美丽的。

观看《美丽人生》的时候,总觉得周围被满满的爱包围着,圭多对顾客的爱,圭多对多拉的爱,圭多对儿子的爱,这些爱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它是微笑着陪顾客猜谜,快乐他人的的生活,它是集中营里偷偷为妻子放一曲相爱的歌剧表达思念,它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不留阴影的童年、保全他的生命,用想象力同他玩一场游戏,爱,越是在灰暗的时候就越显光芒。

说到爱,就不得不说影片让我想到的另一个关键词,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