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羊脂球》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时间:2022-02-07 作者:Mute 读后感

小说《羊脂球》的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虽然身份卑贱,但她心地善良,有着高尚的爱国之心,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读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小说《羊脂球》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说《羊脂球》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羊脂球》读后感1

文学是比鸟飞和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聪明。因此说,读一本文学名著就似乎享受一般,最近我就读了一本《羊脂球》

语文课我学习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两个朋友》。从而认识了这位并列于契诃夫和鲁迅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与巴尔扎克同样生长于19世纪的法国,一生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必须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透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但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日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比较;作者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齐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比较。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比较。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仔细想想,这更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莫泊桑的作品涉及社会各阶层,有贵族、官僚、资本家、公务员、工人、农民、乞丐、妓女。他深刻地揭露上层社会人们的丑态和腐朽;同情和赞扬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但是,莫泊桑还不能彻底写出当时社会的阶级利益关联、党派之争、资本主义高度地释金主义及一些军事、政治事件,有必须的局限性。他的名著《漂亮朋友》,又译《俊友》很形象地描绘了一位以美貌和手段取得上流女性信赖,而且名利双收,并成为百万富翁的女婿,还要竟选众议员的小职员杜洛阿原,侧面揭示了给俊男创造如此飞黄腾达条件的是当时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是社会熏陶了这样一位“小人物”。作者在对其中男女关联的情节描述渲染得有些过分,但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作者自身情操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想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覆灭不还矣。

承闻今年是莫泊桑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他的文学成就仅次于欧洲19世纪末自然主义流派的左拉。读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赏一段历史,人物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盘算着是否有利可图,那么包围在我们身边的浓情也将变淡,到最后我们也将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毕竟,以诚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将收获到真心。我坚信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才会是最快乐的,而你身处的那个小小社会也会是最温暖的。

《羊脂球》读后感2

一八七九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六位当时标榜为自然主义的作家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聚会究竟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活动后人已经不得而知。既然只是清楚的说明了仅有六位作家,理所当然地可以认为没有红粉之流的相陪,(那时侯的法国是不是有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我不知道,但我宁愿认为美女们都去社交场合浪漫去了而不是乐于写书。)也就是说,这是一次正派人之间的聚会。他们也许只是喝酒闲聊,品茶胡侃。不知道是谁先提议,他们商定各写一篇以“法普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史书都称那场战争为普法战争,这六位作家因为都是法兰西人当然得“法普”而不能“普法”的了——笔者揣摩)汇成《梅塘之夜》出版。第二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出人意料,《羊脂球》独占鳌头被读者和书评家公认为法国文学的一篇杰作。已经是而立之年却在此前默默无闻的莫泊桑一举成名,从此开始闪烁于世界文坛。

首读《羊脂球》,依稀记得看的是一本连环画,时间应该是在文革的后期、改革开放之前几年,可能是在刚刚进入初中的时候,偶得这样一册“毒草”。当时看完留给自己的印象是:这是讲述一个舞女的故事的书。仅此而已。后来,高中、工作后又多次阅读了小说《羊脂球》,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心得。

一九八五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早饭后便请假外出进城去。班车上摘下军帽取下红领章放进挎包,无意中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时髦青年。那个时代,能穿正宗的军便服,如果上衣还能是四个兜的,就如当今脚蹬耐克、阿迪达斯,身穿苹果牛仔、迪雅多拉一般洋盘。到站、下车,路过北街,街沿上有人在扯场子卖打药,吸引了一小群人在围观。一瞥之下,看到有四五个小偷摸样的年轻人在寻机下手,我就站于街对面看着。小偷的技术不高,被失主发觉扭住,失主遭到围殴,旁无一人相助。小偷打了人就开跑,我喝令站住,无效,只好追去。在小巷里擒拿住其中一个,前面几个返回来欲救同伙,有人还有伸手向身上掏取刀子之类的举动。如果是徒手格斗,自己不惧,但要是乱拳与刀子齐上,恐难有胜算。吃亏的事儿咱是不喜欢的。腾出右手从腰间掏枪,以套筒敲击所擒小偷的脑袋,立即惨叫流血。但还是没有震慑住其余的。也可能他们认为我手中的是逼真玩具,拟或认定即使是真家伙我也未必敢开枪。“砰!”我对天放了一枪,都乖乖的站住不动了。几分钟后警察赶来,全部弄进了派出所里。

事后请警察不要把这事告诉部队,并非自己觉悟多高,只想不被战友笑话为无用,抓几个X贼也用枪!向警察索要了一颗子弹补充弹夹。出派出所便走进了旁边的新华书店,在里面混了两个多小时,一气买了四本书,其中一本中篇小说选正是因为书里收有《羊脂球》而买的。四本书十元零几角钱,这是我一个月津贴费的几乎全部。代理排长当了有一年半多了,但不管怎么说,21年前的一般人还买得起书的。

“下岗”好几年了,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假如自己的孩子已经自立了,我的那为数不多的“退养”工资尚能够我平常开支。在军队十几年开火药铺卖子弹头,退役之后做政工,到了“失业”了才发现自己要想找到一个还算满意的事情做其实很不容易。承蒙好哥们、老同学Z君帮忙为我介绍得一份工作,在远郊的一家私人厂里做保安。哈哈!Z君很是歉疚地对我说这样太屈就我了。我笑着说:不啊!挺好,非常好!专业对口。虽然我曾经学的是政工专业,却一直搞的是军事和保卫、警卫工作,也只是在退役之后才做了几年的政工和业务工作。要说本行,那就是当保安了。

当晚就收拾东西,除了生活必须的带上,精神食粮总是不能少了的。匆忙中在书柜里随手抓了两本书,一雅一俗,一雅的就是这本,而一俗的是《中国古代X情小说》,以《花月缘》《肉蒲团》等几篇历代X书为代表的小说集。

保安工作也算轻松,基本上是打鱼一天,晒网一天,闲暇时间自然也就很多了。常去田地间漫步,农家小院竹林中,五角、一元一杯的花茶,一长竹椅。(五角!事先为了不尴尬,我特意给了一张五元的,本来以为也就一元,最多两元,却找回给我四元五角。都什么年代了,城里现在五元一杯的都少。)还专挑茶客很少的农家,很多时候,除了鸟叫狗走,四周静谧,对比喧嚣和尔虞我诈的城市,令人心旷神怡。唯一的缺憾是,缺少山风与潺潺流水声,以及不是自家的木屋土地。兴许在十年内自己将会有一个这样的“领地”。这也是自己毕生的最后之梦想。

最常去的一个农家,距离厂里约3、5公里,其中泥土路面的机耕道就有一里多。前院的两间大屋本来才是营业的茶铺,通常就三两桌人在打牌。我去都是在后面的柚子林中,头顶上是累累硕果,犹如绿球。五角钱的花茶。看书、散步、闭目养神。由于我的衣着与常来此处的茶客不大一样,更由于我的“卓尔不群”和行为诡异,农家女主人很多次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我,女主人的公婆更是问过我“你是来收费的吗?”也有一疑似男主人的男人上前来小心翼翼的问:“你是镇上来的干部吗?”我开玩笑反问:“你看我象干部吗?”“象。也不象。”“怎么象?咋个又不象呢?”“你的穿着和你给人的感觉反正不象是我们农民。可是你每次都给茶钱,又是来的我们这样的简陋院子。干部都去那种好耍又好吃的地方的呐。”原来,农民眼里的干部就是这样?那我是干部吗?还别说,现在就连我自己都弄不清了,难怪旁人疑惑。按说,工人家庭出身,现在又是“子承父业”的我,身上没有农民的质朴味道尚也情有可原,可怎么就会没有无产阶级的痕迹呢?自己也没做过多少年的“公仆”的啊!而且那时候还当得那么的不象一回事。咋个会这样呢?新来厂里,一些不明我来路的工友,暗地里打听或者是直接问我,我只含糊回答说自己当过军人。“你应该是文化人。”他们这样说我。“为什么?”“你的字写得好。”原来是那块“今日休息”的小黑板上每当我当班时写的几个休假人的名字的粉笔字就使得我不象是武夫。其实,那些字我无非是写得老少都能不太费力地辨认罢了,算不上好。

《羊脂球》读后感3

今天读完了莫泊桑写的《羊脂球》,这是一个写人性的故事,给我很多感触。

“羊脂球”是一个妓X女,因为肥胖得到这个绰号。她虽然肥胖,但却是一个漂亮的人。我很喜欢“羊脂球”,不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她的善良和献身精神。

其中有这么一幕,一辆离开鲁昂的四轮马车上,十个人分吃着妓X女准备的一篮食物。其实这没什么特别的,让人好笑的是,原本看轻“羊脂球”的“尊贵”的乘客们为了得到食物而与“羊脂球”套近乎,纺织厂主的妻子甚至晕倒了,我的理解是她大概是装晕倒的,以此得到分享食物的邀请。当他们受到邀请时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敢接受“羊脂球”的好意。真让人哭笑不得。

后来一车人被耽搁在旅馆里,原因是军官看上了“羊脂球”,但“羊脂球”不愿意把自己出卖给敌人的军官。起初,“尊贵”的乘客们都“同情”羊脂球,但当他们发现因为这件事会使他们永远待在那个小旅馆时,他们丑恶的嘴脸终于暴露了。他们想尽办法要求“羊脂球”为他们牺牲尊严。当他们的目的终于达成时,“羊脂球”的悲剧也最终上演了。是的,这一群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的“高贵”的人们再次表示出对“羊脂球”的蔑视,甚至比之前更伤人。

作者运用前后对照的手法,在篇尾又写了马车上的乘客吃东西的一幕,然而,这一幕中,“羊脂球”没有食物。也没有人请她吃,她委屈、愤怒,却无法发泄,只能一个人默默抽泣。

书中还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是两个修女。刚开始,我以为她们只是漠然的旁观者,读到后面才发现,其实她们是“羊脂球”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她们灌输给“羊脂球”“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用什么罪恶的方式来达成都会得到上帝的宽恕”的思想。更讽刺的是,两位修女自豪地说曾经多次在战场上照顾士兵,她们也正要去照顾士兵。看到这边,我就为之前她们那种似乎与世无争的漠然的态度感到愤怒了,她们竟然是和那些“高贵”的人没有两样的!

科尔尼德这个人物在接近尾声时才引起我的注意,他的一句“你们干的是无耻的勾当”让我非常佩服,终于还有个正直的人呀!我当时这么想的,可是,最后他并没有帮助受辱的“羊脂球”甚至自己吃饱后在一边若无其事的吹着口哨、唱着歌,让我终于看清,面对现实的利益,那些人无一例外地只会为自己着想。

我不知道,是战争扭曲了他们的人性,还是他们自己的原因。然而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人性丑恶的一面的同时也很好地衬托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总会有美好人性的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