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1-01 作者:Gourmand 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一种反思性的活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可以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可以是与他人分享的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7篇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1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 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 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 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或周末,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务……《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妈妈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学习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源远流长,经典伴随着我成长,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2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3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4

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书中主要收集编排了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篇章。它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老师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都有注音我们没有阅读障碍,书中有一小部分古诗我们曾经学习过,读起来很亲切也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很多没有读过的古今贤文和古诗我们也能结合注释和赏析较好的理解内容,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经典”。那真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这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印记。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诗的意思是:积蓄很多黄金不如多买些书留给后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种,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去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空虚生活就没有了保障。与博学之人畅谈一次,受益胜过读书。一个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呢?酿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笔。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经典诗句多么深刻啊,读了这首诗我们谁都明白,留给子孙的最好财富是书,告诉我们最简单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学习。这一句句经典话语让我们感受着我们中华民族昨天的`文明,想象着这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鉴往知来,传承我们的中华文明!创造文明的新中华!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6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

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经典国学著作读后感1

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我虽然才读了一半都不到,但我深感受益匪浅。

?千里送鹅毛》这个故事是《国学经典》里的第二个故事,它说得是在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缅伯高在过沔阳河时,他想给天鹅洗个澡,从笼子放出来时,天鹅展翅飞向天空。缅伯高伸手去抓,只抓住几根鹅毛。礼物飞走了,缅伯高想了一个办法,将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敬献给了唐太宗。太宗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它让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象缅伯高那样,天鹅飞走了,只剩下鹅毛,就诚实的将鹅毛敬献给了唐太宗,送给别人的礼物,重要的是情意,而不是礼物本身。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的去对待别人。你怎么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如此待你。就如庄子在《庄子。渔父》中写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经典国学著作读后感2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经典国学著作读后感3

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国学经典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不知多少人对它们肃然起敬。像宋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见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说孔子是圣人,因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姚明代表中国,而在古代代表中国的却是孔子。这说明孔子的影响力深远。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响久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学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扪心自问,我是何其肤浅,何其妙小。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惭愧,这是个信息化,网络泛滥的时代,学习条件优越极了。可每当要我们学习各种理念理论时,总是一副心烦意冗的样子。要是到了交论文的时间,国学经典中的那些华丽辞藻那能从我这种庸俗之辈的笔尖中“陈列”出来,大多在网上东拼西凑,借东家梁换西家柱。就这样西稀里糊涂上交了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正如《法言·修身》中所言:“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意思是:“三年不见日光,瞪眼而看不见;三年不见月亮,目光就短浅。长期不学习必定愚昧短浅。”看来立志学习才是当前明智之举。正如《礼记·儒行》中:“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为:“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也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豁达、坦然和乐观。像《老子》:“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长久。不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理解你。不以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再如《贞观政要·刑法》中:“乐不可报,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意为:“享乐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带来哀愁;欲念不能放纵,放纵就会酿成灾祸”。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出《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中的语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自古都有“书中自有语无玉,书中自有黄金无”的说法。通过这次学习坚定了我立志学习的意志和信心。如出自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思是:“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又如《礼记·中庸》中的:“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意思是:“君子不断自我反省,无损自己的志向。”再有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意思是:“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这些都证实了孔子所言,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其人生价值。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

宋·杨万里《诗论》中说到:“愧斯娇,娇斯复、复斯善。“意思是羞愧就会改过,改过就能回头,回头就成为好人。”我真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正真改变自己。试想想自己,昨天的我像一匹稚嫩激情高昂的马驹有驰骋沙场的欲望;可在残酷的现实中这匹有追求有抱负的马驹变成了今天的未老先衰、没有目标、颓废的拉着石磨的驴。

通过细读这本书,希望明天的我能成为一匹体态丰盈的骆驼载着智慧,载着希望,载着毅力穿过迷茫的沙漠寻找到一片新的绿舟。

经典国学著作读后感4

?增广贤文》是一本好书,它不但读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准则”。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读不厌。特别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则《贤文》让我听后肃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是人类的美德,甚至连动物界也在奉行。羊与鸦就能如此何况人呢?总不能够忘记自己的父母,它告诫我们要对长辈孝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了感恩,它能让我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每一个境遇;它能让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它能让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忆;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把土,还人一座山;《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已机会;《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赠人玟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时也会有人拉自已一把;《增广贤文》教会我,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正因为有了它,所以爱才显得伟大!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增广贤文》这本书能丰富我的内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触良多,毕竟这本书也是人们经历了千百年才感悟出来的。

?增广贤文》这本书容易启发我的思考,培养我的独立意识;学而时习,一以贯之,经典的魅力让我的心灵学会了感恩,也找到了学习自信,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经典国学著作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

国学经典智的读后感篇7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时光流逝,年华短暂,有多少经典流逝于指缝之间,又有多少韶光可供你细细的品读经典。

品读经典,把握现在。你参多少次感叹《红楼梦》的传奇;你参多少次沉醉于《巴黎圣母院》的`哀伤;你参多少次徘徊于《飞鸟集》的意境,品读经典,让我们生命灵动,然我们灵魂流光溢彩!

很喜欢杜牧的“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于瞬间见永恒,生命,一场既定的旅程,你我皆是旅程中或匆匆或慢踱的行人,那一条漫长又迂回的道路从远处绵延而来,又于或深或浅的脚步中蜿蜒向更静谧的远方。旅途中,当我们选择品味经典的方能感慨于杜牧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现实生活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诗经》中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繁星》中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逸难以寻求。经典这种集聚成功的大资产,让你的文学字符如乐符一样灵动地跳跃着,品读经典,于问声中创造了永恒。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今晨四点钟,我看到海棠花未眠”。同样是经典文学的化身,他瞬间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这是梦与现实最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俗世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生活中麻木不仁的心灵得到温暖。是的,品读经典不单单是华丽的欣赏,让人拥有心灵的慰藉才是品读经典最好的馈赠。

其实,经典就在我们身边,经典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经典更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莫言说《钢铁是怎样炼成》场景还历历在目,我说这就是莫言延续历史,走向成功的华丽转身。我们需要保尔·科察金的信念,我们更需要他的意志力,因为那是诠释成功的最好载体,更是延续经典的最好凭证,未来,我们会以更新的姿态来面对经典。未来,我们必是经典的传承者。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典,人生之支柱,不灭之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