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6篇

时间:2022-07-19 作者:Trick 读后感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通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拿笔完成一篇读后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6篇,供大家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6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1

——他说的“做人”是那种意思,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样的人,是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家书》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1954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热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的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心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体现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嘱咐他坚定立场,待人谦虚,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涸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诉儿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做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离,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于我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得,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2

“孩子,我能给你什么?”读完《傅雷家书》时,我不断地自问。

《傅雷家书》摘编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写给儿子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达七千多字。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读那一封封家书,就象和傅雷先生进行着一次次触及心灵深处的谈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也像他的孩子一样在聆听着,感受着,用心铭记着,更反躬自问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等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极高。正因为有如此才华出众的父亲的引领和培养,他的儿子傅聪才能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著名的钢琴大师。而身为母亲和语文教师的我的才华是什么?对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又懂得多少呢?我有什么可以传授给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们呢?我的才疏学浅令我汗颜,令我更加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紧迫性,唯有挤出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积淀深厚的文学艺术底蕴,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

傅雷特别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他深深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虽然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此番话之后,非常认同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这种对子女的教育观。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傅雷对孩子无不关怀备至。想想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学表演、学英语……却很少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生活,才出现了大学的“读书专业户”,才有很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硕士、博士无法融入社会。作为老师,作为母亲的我难道不应该警醒吗?

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孩子往往被忽略,还有谁像傅雷那样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静下心来给孩子写信,给孩子以技艺上的指导,人格上的塑造,心灵上的引领,情感上的慰藉?谁又会像傅雷一样把孩子的培养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荣誉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都看看这本《傅雷家书》,经常问问自己: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3

每一封家书都是一份文化遗产,一份回忆,一份纪念。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近日,我阅读了一本和家书有关的书籍——《傅雷家书》。

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不仅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而且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一心为我好,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我。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我们的父母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来自父母的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母都是我们的力量支撑,为我们创造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们没有家书,但是我们有的是对父母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4

华灯初上,临窗的小桌,一点孤光微微的颤动着,笔墨在纸上浅浅晕开,纸笔的中年人一笔一画,落笔时分外认真:“亲爱的聪……”萦绕在坚毅的眉眼间,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温情……

风翻过一页纸张,才把我从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来,摩挲着手中仍留有余温的《傅雷家书》,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仿佛又落在耳边:“亲爱的聪,近来……”无尽思念。

初识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语间,杨绛说他“对别人都温和有礼,唯独对自己的儿子十分严厉”。楼适夷叹他“对傅聪过度严厉”,于是脑海里便树立了一个传统大家长式父亲,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触了《傅雷家书》,那些滚烫真挚的言语间,哪见得一点冷酷的影子!再往里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让人心生艳羡。抛开一切,傅雷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只不过不同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开篇便是沉重的忏悔,一个“聪”更是将其互相间的距离拉得很近。有人说过,没有人是生来会当父母的,他们也是通过一步步的学习和摸索走来的,其中很大的影响来自父母,傅雷的身后有个严厉的母亲,这对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傅雷又将这段童年“阴影”经历传给了傅聪。傅雷教子,兼有言传和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脾气暴躁,也曾因为孩子调皮而动手,但在这封家信中,他却向傅聪表达出自己的心迹:“跟着……与热爱呢?”多么动听的内心剖白!

傅雷对傅聪的爱表露在一封封的书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笔墨间,全是拳拳爱子之情,对傅聪生活上的一点一滴的叮嘱细致无比,比如在一次书信中他提到了傅聪在仪容上的坏习惯,含蓄地表达了不赞同,令人动容的是,他没有命令服从,而是在建议。这平等的语气,也透露出父子之间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对我和妹妹要求十分严格的人,特别是在青春期,我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僵化,有时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说抱歉,便选择了用信纸记录,有些话我觉得放在纸上比说来更好,父亲看到后也会默契的回信给我。内容肯定没有傅雷先生的家书内涵之深,也没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觉得这一张笔墨中,一纸情是相同的,都是独属于父亲深沉而又朴素的爱。

近百年前的灯下,中年人落下最后一个字,封好信,目光里是无尽的思念与爱,灯光摇曳间,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后的灯下,我又重翻开厚重的家书,细细品读,这一张笔墨一纸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5

也许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却是一种另一番教诲,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父与子的距离。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 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6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看完了《傅雷家书》,我沉浸在这伟大而深沉的父爱中,它质朴的封面下包含着巨匠大师对长子的勉励和无限的思念,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代表着作者像天下父母一样对孩子的牵挂,浓浓的思念背后又有着严父对孩子的引导。温暖人心的文字背后流淌着父爱的深沉。

在这本书中,我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琼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花开背后总要经历风雨。

在这其中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适度,正如其中的“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当长子对他人的关心不屑一顾时,“像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身为父亲的你,并没有盲目地批评,责骂他,而是用平静的语气去告诫他,同时也从自己的身上找毛病,与子共勉之。

当自己的孩子外出留学时,总是放不下他,时时都想为他着想。然而面对着孩子很少回信,傅雷却很有耐心地说:“我们知道你很忙,但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的身体。”

当自己的手因负病而不方便写字时,依旧坚持下来为自己的孩子指引方向;当孩子为爱情而烦恼时,他总是在一封封家书中,用一句句质朴的话传递着温暖,抚慰着孩子的心。

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弯路,不希望重蹈覆辙,对儿子千叮万嘱;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的爱子心切跃然纸上;在研究学问上,母亲希望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对儿子的录音,傅雷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鼓励儿子努力拼搏的决心,激发儿子成功的信心。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看到这里,看着这墨色的字迹,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暖流,相信这文字背后的温度,不仅会给他孩子带来温暖,也会给那些身处迷惘中的人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