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是一个记录生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思考和行动,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1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2
东坡,东坡,一位住在东坡上的诗人。号东坡居士此名看似随意,但又何常不体现了苏轼的潇洒与豁达呢!
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瞬时令我感到即使隔着千年的岁月,也能如此近距离得感受到苏东坡的一生实在是妙笔。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幸运的。尽管他被一贬再贬,但他却也总能发现生活的欢乐,也许正是这个不同的机遇,让他走遍了祖国的半壁江山,尝遍了世间美味,他从不居高临下得看待百姓,而是真正的融入百姓们的生活,下田耕地向农民讨教经验,分享美食,细听乡下趣事。如此一比,离别官场倒是享得了一份清闲。
李白的一生逍遥似仙人,杜甫的一生难免略显苦难,唯有苏轼最令我敬佩。他是诗人,亦可以是农民,是酿酒师、是学者、是工程师…..他的无所不能更是启迪了我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他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般永留千古!
这是一份横跨千年的精神宝典。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3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4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让我万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等等,皆令我赞不绝口。
这里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人们都称苏东坡乃三百年一见之天才。虽然他离我们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却依然为人们所称颂。我想这与他那心灵的喜悦和他那思想的快乐是分不开的,这才是他万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们后人值得细细体味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5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比如:苏东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苏东坡常常对弟弟高大取笑,写下两句: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大头。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经常吟诵诗句,忽然一抬头,头撞在了头顶的墙上。
苏东坡的一生被称为风雨人生,他经常被赶到偏远的小城市,做一个小地方官。他被赶到一个地方,他就跟那里的人和平相处,帮助别人,同时也些出了许多美妙的诗句。
苏东坡在哪,别人就因为他的存在赶到幸福。他的快乐能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当他要离开莫个地方时,那里的村民都会依依不舍。
我们应该学习他乐观的心态,无私奉献,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质!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篇6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用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