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读后感写优秀,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小伙伴们对名著知识的分析,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月亮读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月亮读后感篇1
愿你追上命运这匹马,不舍爱与自由!
重温了一遍威廉。萨姆塞特。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在早之前就看过一遍,但觉得感悟没有那么深。第一次读只注重故事情节,这一次更注重人物的塑造与形象。书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生动饱满,各有性格,也把人物性格的两面性与复杂性写的有理有条,人的成长脉络清晰可见……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有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可是,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他——查尔斯,一个股票经纪人,生活还算富裕,有妻子和儿女。但当他选择了梦想,抑或说,他是被梦想击中了。他便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奔赴巴黎,远赴太平洋,流落荒岛,倾其所有,即使到最后的贫困潦倒,患麻风而死也从不后悔,他都只为梦想而活。15年之内,这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中年人,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也许,我们一开始都觉得他好可怜,当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的时候,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因为,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但当他提起画笔时,他就像一个君王,君临天下!无法想象,这时他会是多么地自豪!
我们都说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抛弃了妻子,抛弃了儿子和女儿。每读到这确实觉得,他有些残忍——为了那遥远的月亮,连身边的美好也可以置之不理,嗤之以鼻。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复杂性。
是的,读完这本书,我从一开始对查尔斯的不屑、愤怒与同情,转而觉得他也是很执着、很伟大。在他生命的尽头创作了那幅巨作:气势宏大,感光敏锐,热情奔放,然而其中也带着一种可怕,令人感到恐惧的元素。其中的人物似乎拥有造出他们的泥土的特质,与此同时也具有某种神性。让你看见人赤裸的原始本能,而你感到害怕,因为你看见了你自己。有时艺术就是这么神奇,通过一幅画,可以看清人性的善恶真丑。
他说,他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要挣扎。是啊,当被梦想击中,唯有追寻自己的内心,踏过千山万水,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如同掉进水里的人,无论你游得好与不好,你就必须游过去,不然就会死亡。而作为读者的我也读出了很多感悟,查尔斯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尘世,他却抬头只看见了月亮。而作为凡尘一芥子的我们呢,是否有勇气大胆的不顾一切地追逐那月亮而可以忽视了那赖以生存的条件。在当今时代,这或许很难吧!并不以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跌跌撞撞地逐月,而在没有任何经济基础能力的情况下。梦想是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的,并为之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要知道,查尔斯在离家前,他是上了一年的画画班的,这就为他创作艺术打下了基础。这便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都说,有梦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坚持这梦想。但查尔斯做到了,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唯独没有放弃梦想。他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曾丧失追逐的勇气,最后他确实做到了,他成了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即使这是他离世之后。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好事多磨,通往成功的路,荆棘丛生,滔天大浪,我们走过去会遍体鳞伤,要过关斩将,即便倒下也要活得漂亮,只为自己的精彩!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梦想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调味料,愿你我都可以看得见六便士,也可以看得见那清辉如水的月亮。我们要热爱生活与追逐梦想一同并行,一如说生活并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愿明月清风与你我相伴,爱与美好与你我长存!
有月亮读后感篇2
我看过许多书,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鼹鼠的月亮河》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鼹鼠米先生一家住在月亮河一带,米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挖掘专家。这天米先生出洞时,他的第九个孩子出生了,这个孩子的'毛发是黑色的,和别的不一样,他叫做米加。有一天,米加坐在月亮河边看天空,他发现一直正在洗衣服的小鼹鼠,她叫尼里,是尼先生的小女儿,家里的衣服全归尼里洗。米加觉得她很勤劳,于是经常帮她一起洗,就这样米加和尼里成了好朋友,尼里还给了米加一块漂亮的月亮石。
米加见尼里那么辛苦的洗衣服,觉得要给她做一台洗衣机,可制作洗衣机的零件要到很远的城市才有卖,所以,他带着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离开了家乡。他走了很远的路,脚上的靴子都被磨破了。在一个叫书城的地方,米加遇到一位魔法师,他叫“咕哩咕”。这个魔法师整天念一些啰哩啰唆的魔法口诀,可是,他的记忆特别差,总是念错,想把马铃薯变成手表结果却变成了硬梆梆的石头;想把石头变成手表,却又变成了钟。
米加很崇拜咕哩咕,下决心跟他学魔法。聪明的米加很快就学会了几个简单的魔法,比如把树叶变成纸。米加和咕哩咕被邀请到黑熊剧院演出了。但表演了那么久,买零件的钱还不够,米加和咕哩咕决定再去表演一次。在这次的表演中,咕哩咕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一只飞向远方的乌鸦。他带着月亮石流浪到了乌鸦坡,过起了乌鸦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忘记答应要给尼里做一台洗衣机。渐渐的,米加跟当地的乌鸦群熟悉了起来,而且他还教大家挖洞穴,带领大家躲避了坏老鹰的袭击。乌鸦们都很喜欢米加,知道了他的故事后,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帮米加凑齐了做洗衣机的钱。最后米加变回了鼹鼠,回到了他的家乡,给尼里做了一台洗衣机。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中有许多像米加一样的人,他们有梦想,不放弃,坚持到底。因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乌鸦还是鼹鼠,你是老鹰还是小鸡,只要你心中有了友情,就不会孤独;心中有了梦想,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有一颗坚持梦想的心,就算梦想离你再远,那也不是没有可能达到的。
说到这儿,再想想我,可还有一点差距呢!每天练钢琴只要练到不会的地方我就会不弹,而不会尝试一下。这就是米加和我之间的区别。
有月亮读后感篇3
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却磨得很细的意思:
通俗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却磨得很细。”的出处: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释义 :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月亮是在此世上遥不可及的形体,你可以赞美却无法亵玩它,代表了崇高。它们都是圆形的,闪闪发光,却被赋予了南辕北辙蕴意。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欢在自己的幽闺里设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来也在银行工作,他们之间的相处互相敬爱,极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数女性渴望的那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过上月亮般的生活,养尊处优,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连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会的主角,能够再用文学的气质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环。但是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常常隐匿着一股惊惧不安的势流。在不留神处往往让人万劫不复。脆弱得如履薄冰。
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但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灵魂早已被恶魔吞噬,所以他从来不屑于做讨好别人的事。 他很穷,穷得只能够住在一座破烂的小楼,多年没有粉刷过的,龌龌龊龊,连他穿的也没有一件东西不是肮脏、破烂的。很难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经住在一栋别墅里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乱蓬蓬的胡须底下,他的头发也非常长;但是最令人吃惊的变化还是他的极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见到的那身衣服,只不过已经破破烂烂,油迹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荡荡,仿佛原来是给别人做的似的。 虽然这种生活被许多人所不齿,也没有太多人记住他,只是在偶尔需要画人像的时候,让他接几个钱,但是他只是置身于这个社会于以外,没有人能够打探到他灵魂的行踪,而且他对于这个社会有机体的不屑一顾,多少给人一些虚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个蹩脚的画家,但并不代表他缺乏艺术的嗅觉,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天赋异禀,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即便在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番冷嘲热讽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话不说,把先生接往自己家里,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开了药,他总是连哄带骗地劝病人按时服用,尽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够维持夫妻两人的生活,从来就不宽裕,现在他却大手大脚,购买时令已过、价钱昂贵的美味,想方设法叫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吃一点东西,与其说故纵欲擒,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傻子,习惯对别人好的傻子,总是把别人的事情揽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么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捡起了一个无心的怪物。施特略夫实在是个大好人,好到连自己的妻子也双手奉上,只是那个无心的怪物只是一个艺术的伟人,没有良心,没有灵魂。在事情发生以后,他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静观,不动声,不作为,一切皆认为是施特略夫咎由自取。
有月亮读后感篇4
这本书中的鼹鼠米加注定会与众不同,刚出生就被当做另类看待。他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在美丽的河边独自发呆,不喜欢土地,而喜欢天空,不愿学打洞,因此,他爸爸一直对他有偏见,米加整天郁郁寡欢。有一个晚上,刺猬先生的一席话使它脑洞大开。他在河边遇到了尼里,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看着尼里每天辛苦地洗着一大堆的衣服,它为自己的伙伴的遭遇而心疼,为了让尼里摆脱痛苦,它决定发明洗衣机。于是,米加怀揣着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离开了家乡。它一路上又结识了咕哩咕、黑炭、红辣椒,最终它成功发明了洗衣机,让月亮河成了众所周知的地方。
纵观全书,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另类鼹鼠的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友谊。喜欢仰望星空的米加与其他的小伙伴有着不同的视角,他喜爱机械发明,并且坚持了下来,这是他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他发现,每天自己小伙伴要洗很多衣服,很辛苦时,心疼小伙伴遭遇的他,萌生了想要利用自己的所长,发明一个洗衣机来帮助伙伴的念头,这是他内心的温暖,他能在旅行途中与那么多伙伴成为挚友,他的善良与真诚功不可没。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一部电影《奇迹男孩》,十岁的奥吉脸部天生畸形,足不出户,只能依靠妈妈在家自学,非常自卑。直到到五年级,他才被送进学校,在学校的他总被人欺侮,还要耐得住大家异样的眼光,他逃避、沮丧。他同时收获了友谊,遇上了威克多尔,朱利娅等心底善良的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回了自信,成为了平常人。在科技节上,仅仅五年级的他利用小孔成像现象做了一个暗箱,博得了大家对他的认可。
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什么挫折,一定要勇敢面对,战胜困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逐梦路上怎能不遇到一些磕磕碰碰,我们不应对此感到畏惧,尼采说过,那些不能杀死我的,都会说变得更强大,那些经过的风风雨雨都会成为你内心的力量,与你相伴一生。而朋友更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般春风,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有月亮读后感篇5
一个人坐在窗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黄昏来临时,我也读到了最后一页。
放下书本,脑中还萦绕着那个画家的形象。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却记得他的偏执的个性、苦难的命运、非凡的才华,还有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是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写一个画家的命运。或者说一个天才的一生。
这个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据说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就是法国著名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但此书不是像《梵高传》那样是一本传记,而是一部以真人为原型的虚构的长篇小说。书中对男主人公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经历叙述,而是直接进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书中是贯穿全文的“我”,全书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通过“我”,一个作家的回忆,来讲述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初相识、交往、好奇、追寻,他以平静的语言叙述着旁观着,而作为读者,也渐渐进入到他的讲述中,心情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不断的变化着。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安稳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显得笨拙,给人印象“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离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画画”!没人了解他少年时就存在内心的梦想,更没人理解他着了魔似的疯狂。他不管不顾地要用画笔谱写未知的命运!
贫穷,饥饿,无处安身,病痛折磨,现实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从不后悔。画画成为他生命里全部的热爱和力量,他热切的想创作造出美来,直到眼睛失明,还用油彩在丛林中的小屋墙壁上涂画。
最终,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
艺术家是情感最丰富的,虽然思特里克兰德的情感都奉献给了绘画,但他生命里不乏喜欢他的女人。他后半生经历过三个女性:平凡生活里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后遇到的单纯女子爱塔。他和妻子是现实中的平常夫妻,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彼此并不理解。他与勃朗什是刹那的火花。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着内心的`秘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兰德接到家中照护时,她的情感由厌恶、害怕转为强烈的爱,但画家热爱和执迷的是绘画艺术,对她已经没有了兴趣,施特略夫依然愿意接纳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了解,最终她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兰德流浪到塔希提岛时,他经别人介绍认识了爱塔,也许是爱塔的单纯质朴吸引了思特里克兰德,也许孤独的他渴望温暖,他与艾塔来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相依为命并有了孩子,这是一段艰苦却安宁的日子。也许是神灵的光辉照耀,思特里克兰德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也许,这个天才画家,他来人世不是爱女人的,而是创作流芳百世的绘画艺术作品的。
虽然思特里克兰德死后才华才被承认,作品顿时身价倍增,但他的才华在当初并不是无人赏识。作为同样是画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兰德嘲笑为画匠,他却看出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他虽然也不富裕,却心甘情愿地给予思特里克兰德吃和住,购买颜料等帮助,甚至在对方占了自己画室并夺走自己老婆时还万般迁就。这段故事情节约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让读者认识到画家性格中自私、无情的一面。如果说天才有理由唯我独尊、眼中无人,那施特略夫这样的默默承受,给予思特里克兰德无私的照顾也让人感动。也许他是上天派来的关照画家的人。
苦难成就天才,艺术确实是“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间的,他为了使命而奋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无情,世人都该用怜悯的、疼爱的心来对待,因为他把才华和生命给予了人间。
作为书名的“月亮与六便士”,隐喻着理想与现实,或者精神与物质。作者毛姆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我们不能用常人的标准来评价有个性的人,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质标准来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有月亮读后感篇6
米先生是月亮河一带有名的挖掘家,他在挖掘的时候,家里出生了八个可爱的小鼹鼠,第八个鼹鼠颜色是黑的,让米先生和米太太烦恼不已,而且,他还有一个坏毛病,这只黑色的鼹鼠要么不睡觉,要是睡着了,哼哼,那就别想轻易地叫醒他。
晚上,他认识了米先生的孩子,尼里。就在那天晚上,尼里给了米加一个鹅软石,看到尼里每天都要洗衣服,米加就离家出走,去城市里找零件做洗衣机,在路上,他遇见了好心的田鼠,让米加在他家里吃了饭。后来,米加来到了书城,在那里面认识了咕噜咕,接着,他们在黑熊剧院表演,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后来,米加飞到了乌鸦坡,认识了红辣椒和黑炭,接着,咕噜咕把老鹰铁嘴变成了小鸡,最后,米加做成了洗衣机,尼里不用在晚上洗衣服了。
我感觉王一梅阿姨的书不如杨红樱的书好看,可你的书也十分的好看,特别是《鼹鼠的月亮河》,棕色的鼹鼠,呵呵,王一梅阿姨真有想象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咕噜咕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眼熟的那一部分,我想:能在乌鸦坡遇到那么多好朋友,米加真是太幸福了。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就好了。
有月亮读后感篇7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梦想的烈火紧紧包围,炽热的火焰将他的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脏吞噬,将他推入黑暗无边的牢笼中,他被理想鞭笞得体无完肤,他需要一个摆脱束缚喷薄欲望的出口,绘画成为他释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岁这个年纪,很尴尬。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不少。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一个年纪下,开始了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饱的家来说,这种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长了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