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河读后感6篇

时间:2023-10-17 作者:Cold-blooded 读后感

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的进步,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主动探求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忧郁的河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忧郁的河读后感6篇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1

楼兰,不,现在已经应称之为古楼兰了——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早已从地球版图中消失……

曾经是“马蹄达达,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如今会变成这个样子,都是由于人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的。

3000年以前的楼兰,有人在“沙漠、狂风开始无休止的吞噬楼兰”之时对国王提出“对‘砍树者’进行‘罚马’、‘罚牛’”的建议。只是,这个建议提得太晚了:树木,已经砍光;沙海,已经来袭。即使最后国王同意了这个政策,但是时间不等人,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终究逃脱不了被掩埋的命运。

但,出现这种悲剧的地方,仅仅只有楼兰吗?

在宁夏、青海、甘肃中东部出现的“环境质量急转直下”问题说明了什么?在“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尼雅、古皮山等城镇的灭亡真的一点启示都没有给我们带来吗?

一个地方没了,还有其他地方可去,那个地方没了,可以再往远处走……但等到整个地球都荒漠化后,我们往哪里走?“生存的家园”到底在何方?

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向我们发起攻击。而我们呢?不但不迎战,反而“助纣为虐”:能抵挡住99%的紫外线被人类的化学用品变得出现漏洞;世界上70%的人喝不到安全水……我们就真的甘心让楼兰的悲剧重演吗?

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的人类,该觉醒了!让我们像书中所说的“沙坡头固沙组织”那样尽力保护地球吧!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楼兰的忧郁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楼兰的忧郁》这篇课文,通过作者梅洁痛惜楼兰古国的消亡,宁夏、青海等地环境的变化,感慨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接着通过介绍治沙人不懈努力成功治理沙坡头的事,呼吁人们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自觉加入保护治理环境的行动之中。

当我读到“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曾经的楼兰古国是多么的繁华,多么的热闹,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楼兰古国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可就是这个让人心心念念的楼兰古国,如今却因为人们自以为平常的举动——砍树而消逝得无影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痛惜。而那些我平时里一直欣赏的淳朴勤劳的山里人,竟然是造成宁夏“面目全非”、“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罪魁祸首。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事呀!

可是,现在的人又好得到哪里却呢?我的老家在东北,原来那里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为了盲目的开发,随着刺耳的电锯声,一棵棵参天大树轰然倒下。绿色的树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黄色的沙土。往日悦耳的鸟鸣被电器的轰鸣声代替。往日油绿的草地被宽阔的马路代替。奔跑的动物也被急驰的汽车代替,更是个憾事。

当我读到“楼兰的悲剧并没有结束”,“沙漠竟从来没有停下它那要踩覆人类繁华的脚步”。我突然间想,也许它就像个嚣张跋扈的恶魔一样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窥视着我们,只要我们破坏环境,它就会张牙舞爪地向我们扑来,践踏我们的道路,掩埋我们的源泉,掀翻我们的家园,直到我们被茫茫沙海包围、吞噬……

当我读到:经过了30年的奋斗,人们布下了几万亩的固沙林带,黄沙就这样被缚住了。顽强的治沙英雄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积极环保,科学改造,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花会更美,人也将更加幸福。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人生总会遭遇某种诱惑,我们常常被急功近利所蒙蔽,只顾着去捕获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身后的陷阱甚至灾难;也告诉我们如果人类继续破坏环境,沙漠就不会停下他那要踩覆人类繁华的脚步。

我们的家园靠我们来建设,当然也需要我们来保护,我们要让地球妈妈停止哭泣,恢复以前年轻美丽的容貌。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3

三千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罚马、"罚牝牛"。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沙暴卷来并湮埋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楼兰被湮埋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

当我穿行在辽阔的西鄂尔多斯荒原,当我行走在沟壑纵横、山塬破碎的甘肃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当我站定在漫漫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之中时,我总在想,仅仅是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吗?

事实上,中国西部因贫困而蒙昧、因蒙昧而无节制地生育、又因生育而降临给生存环境的巨大的、灾难性破坏已经发生。

我在宁夏采访时得知,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生钱的惟一办法是挖甘草,老师赞扬某某女童能艰苦读书是因为该女童能吃苦挖甘草,赞扬该父母能供女孩念书也是要领我参观满屋子的甘草。人们居然不知道这一代又一代的挖甘草已经把宁夏整个的生存环境给毁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的宁夏不是今天这样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黄河两岸,沃野千里"。唐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入灵武》(灵武为今宁夏灵武县)诗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明",说的就是宁夏"粮果飘香耕耘忙"的景象;《山海经》说六盘山上"其木多棕",棕是亚热带植物,大量生长在六盘山上,足见六盘山和它脚下的西海固气候多么温暖湿润。然而今天的宁夏已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的风可以将禾苗吹死、掩埋;夏天的风可以将庄稼"青干"在地里;秋天的风常使成熟的农作物纷纷落粒。曾经青山葱茏的六盘山下的西海固如今万山秃尽,每年水土流失。

?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今甘肃天水、陇西、定西等地域囊括了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民以板为室屋"的甘肃中东部地带什么时候变成"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呢?

1998年8月我在青海采访时得知,那个周长为36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从七十年代以来每年水位下降10至13厘米,致使一些地方如今已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10年前,我到达过青海湖。那时,望着湛蓝湛蓝的湖水,我把它比做大退却时遗落的一滴伤心的泪水,抑或是地球在山崩地裂地自我嬗变时留下的一份蓝色忆念。那时,我很诗意很浪漫。10年后我又一次站在青海湖边,望着一天天一年年减少的湖水,我就想,当这滴泪水彻底干涸时,当这份忆念彻底泯灭时,地球将怎样抖动它的愤怒呢?那一刻,我很忧郁也很恐惧。

沙坡头是滕格里大沙漠南端紧逼黄河的连绵沙山,东西长十几公里,在黄河北岸堆积成高达百米的沙坝,这里曾经流沙纵横,平均每10个小时出现一次沙暴,沙暴一来,地毁人亡。沙坡头一带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为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沙漠每年以8至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我想,如果沙坡头不出现一个治沙林场,不走来一批献身于治沙事业的专家和工人,黄河在这里早已成为地下河!那条抻长的京兰铁路不知已被湮埋过多少次!

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走来了专家,走来了工人农民。他们在茫茫沙海里安营扎寨,开始与人类的暴戾搏斗。他们创造了1×1米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那些草方格的草用的是麦秸或稻草秸。然后,他们又抢墒在草方格里播进草或灌木。30年不懈的努力,30年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搏斗,终于在沿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布下了一张绿色巨网,这张网宽近千米、长近70公里,形成纵横几万亩的固沙林带。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绿色巨网牢牢捕获,再也未能逞凶。绿色巨网曾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沙暴的袭击,但安然无恙。

在沙坡头沙漠边沿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碑,那上面记载着1994年联合国命名沙坡头固沙组织为世界500家最佳治沙单位的表彰内容。仰望那座沙漠中的丰碑,我感受着一种悲怆和震撼:这是人类对命运抗争的纪念。回眸南望依然喘息着、挣扎着穿越沙漠的黄河,我就想,我们的"生存教育"应该添加这样的内容,我们的老师应领孩子们常来沙坡头看看。告诉他们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艰难,不能再砍树、铲草皮、挖树根了!告诉他们沙暴曾经湮没了一个楼兰、尼雅……可沙暴只仅仅湮没楼兰、尼雅么?让他们回去告诉他们的父母;让他们长大了,告诉自己的孩子……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4

今天,我以复杂的心情读完了《楼兰的忧郁》这篇课文,我对文中被沙海湮没的楼兰古城,既气愤,又同情,既无奈,又惋惜。

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因为不停地砍树而被沙海湮没;曾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的宁夏,因为疯狂地挖甘草而被沙漠吞噬,万山秃尽;曾经“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室”的甘肃中东部地带,因为过量砍伐树木,变成“万丈厚土,寸草不生”,这一切不是人类的“杰作”吗?我们怎么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会一分不差的`还给我们。

现在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已经醒悟了,1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经过了三十年生与死,成与败的搏斗,终于在沿铁路两侧的沙山上布下了固沙林带。三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那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这绿网牢牢锁住。但是,这三十年的努力只是建成了林带,我们还需要千千万万个三十年才能把恐怖的沙海变成一片绿洲。

还在继续破坏环境的人们快快停止吧!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利益背后的陷阱与灾难。让我们一起植树造林,还中国一片绿色,让楼兰人民的忧郁不再重现!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5

前几天,我们学了《楼兰的忧郁》一文,使我印象深刻。

文章主要写了楼兰古国昔日的辉煌和此刻的命运,又讲了此刻的宁夏、甘肃一带的人们正慢慢地步入楼兰的后尘。从而呼吁我们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读完全文,我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

树是楼兰的根,水是楼兰的脉,断根割脉,楼兰还能活多久沙漠、狂风已开始疯狂地吞噬着楼兰。以前“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渐渐被沙海湮没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当人们向故土投下最后一瞥时,大概都在进行心灵的忏悔吧!而今,中国的环境也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昔日清澈的黄河而今已变得混浊不堪,它似乎已经老去,从我们的母亲河渐渐变成“老太婆”……

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早已成为历史,而今更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以前“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的甘肃中部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了“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这难道还不足以唤起国人的觉醒吗如果你还是不信,就请你看看这样一组数字,地球表面的70%是水,但是淡水资源少得可怜,不足3%;以前的沙坡头平均每十个小时出现一次沙尘暴,沙漠每年以8米到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无疑等于自杀。直到有一天,人类的良知才觉醒……

“我们”得赶紧植树种草、防风固沙……1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人们在茫茫沙海里安营扎寨,开始了与狂沙的搏斗。30年的不懈努力,最后在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布下了纵横几万亩的固沙林带。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这绿色的巨网牢牢缚住。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唤醒每个人的良知,呵护我们的生存家园,让楼兰的忧郁不再重演。

忧郁的河读后感篇6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楼兰的忧郁》这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千多年前楼兰古城的消亡,讲了宁夏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讲了青海湖的水位连年下降,还讲了甘肃等地变成了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环境。这不是楼兰的忧郁,而是人类的愚昧!

下课后,我感慨万分,楼兰是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就是因为古人不保护环境造成的。现代人呢?比古人还放肆,据说,现在腾格里沙漠正在向黄河逼近,黄河危在旦夕。沙漠离我们首都北京不再遥远,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的话,北京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让我们挽起手来,大呼:保护环境,从你我他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地球母亲一定会变得和原来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