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纪读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Mute 读后感

撰写一篇读后感帮助强化同学们对书上片段的领悟,经常写读后感对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有很大帮助,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国纪读后感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国纪读后感推荐6篇

三国纪读后感篇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灿烂的一页,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的人物深深的吸引着,打动着,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期间发生的事情。书中刻画了将近200个人物,有生性多疑的曹操;有心胸狭窄、忌才好胜的周瑜;有求贤若渴的刘备;有忠心耿耿的赵子龙;还有武艺高强、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关羽,在这些人物当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关羽了,他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操、过五关斩六将。虽然关羽是英雄,但是他太过于骄傲和大意,导致蜀国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借”回来的战略要地——荆州九郡,拱手相让给了吴国。

当年关羽驻守在荆州,孙权苦攻不下,整日发愁,他的谋士陆逊给他想了一个计策,就是假借归顺之名,向当时的荆州守将关羽送了许多美女和好酒,以达到麻痹关羽的目的,果不其然,因关羽的骄傲自大,蛮横无理,使得孙刘关系进一步恶化,最后由于志骄意满失了荆州,功亏一篑,致使他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段考,因为我的骄傲和大意,结果语文阅读分析题做漏做错,最后只得了个89分,失策失策!这正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我大意失分数!以史为例,以史为鉴,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以骄傲自大,在任何事面前都不可以松懈,否则必然会败北。

三国纪读后感篇2

跨入三年级,老师推荐我们看四大名著,我疯狂爱上了《三国演义》,爱上了刘、关、张的兄弟之情;爱上了亮、瑜的足智多谋;爱上了绍、曹、刘的运筹帷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他们自从结义后,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在第十五回中关公被曹操所擒,曹操想收买关公,让关公成为自己所能用的大将。于是,他献酒、献钱、献美女,但关公都不屑一顾。最后曹操拿出心爱的宝马——赤兔。关公看到非常高兴,连夜骑马与刘备会和。曹操是赔了宝马又失脸面。从而看出关公对刘备的兄弟之情有多深。在第五十回中关云长义释曹操,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败涂地,落荒而逃,被关云长所擒。曹操道出了他之前对关公的好,关云长听后就放了曹操。从而看出关公讲义气。

?三国》中还有许多人物都能体现他们的情与义,这些深深触动我小小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我刚上完体育课,当时我们都口干舌燥,而我恰没带水,于是我向我的.好朋友要水喝。但我的好朋友扭扭捏捏的就是不肯。我当时气极了。从此我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想着总有一天我要以牙还牙。这一天终于到了,快上课了他突然跑过来向我借刨圈。我想:是你先对我不义,修怪我无情。他灰溜溜的走了。课中我总是坐立不安,想起《三国》,想起他们朋友间的情深意重,觉得我好小人。于是我偷偷的把刨圈传递给他,他收到刨圈后向我甜甜的一笑。我这才安心听课。

从此我们又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我也懂得了遇到什么事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朋友要以礼相待,不要斤斤计较。

三国纪读后感篇3

其中贪生怕死的吕布,无能的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善于用兵却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典韦,无不个极其形态。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不用多说众所周知他是忠和义的象征,与刘备一起经历了各种战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虽降了曹操,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这一种忠义又有几个人能拥有呢?况且他恩怨分明面对敌人曹操去为大义而放了他即使自己会因此受军法处置。

当时需要的是将士们的衷心而不是数量,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无不透露着智慧,而这一切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这样的人让人以为他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在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但我认为他很会用人善用才人,并且可以抓住时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

最后便是周瑜,周瑜虽具备大将之风与曹操赤壁一战大胜。但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想把诸葛亮杀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不难看出他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最后在既生亮何生瑜的无奈之中去世。

随然三国演义内容长而丰富阅读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但闲暇时来看一看也未必不可,而且也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虽然现在在和平状态下到其中未免有不少人生哲理发人深思。

三国纪读后感篇4

?品三国》是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谈论三国的书籍。《品三国》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许多历史所著,如:《三国演义》,《三国志》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结论,完成了这本议论三国的巨著。《品三国》分为几十集,每一集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务。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一针见血,让读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读者想表达的思想与意思。

读《品三国》让我了解到了当年那个英雄辈的时代,那段历史。在《品三国》中,把每一个三国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讲到了。比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等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国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谈吐,智谋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彻,让读者体味到当时三国人物的优雅,风趣,重情重义的品质。让我感受到当时三国英雄的豪迈,有情有义,坚持不懈的优秀品德。我觉得我应该向三国人物学习,做一个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好人。

?品三国》中还有许多著名事迹,如:“青梅煮酒”,“三顾茅庐”,“完璧归赵”等,让我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各种引人注目的事件,并且还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独特的眼光与评论。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疑云笼罩的三国,所以读《品三国》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明白做人道理。

三国纪读后感篇5

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是一种智慧。

——题记

寒假里,我又一次捧起了从三年级就开始阅读的《三国演义》。这一次阅读,我不仅领略了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通过与书中英雄的对话,学会了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没有主人公,只有强者。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有的诸侯心胸狭窄,只计较一时得失,却终失天下;有的封建守旧,一心只想匡扶汉王朝,却败于汉室的不为;而有的重用贤能之士,心系百姓疾苦,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群雄,我最崇拜的,当属曹操。下邳城中,曹操降了关羽,并接受了关羽受降的条件。许多谋士劝曹操杀了关羽,以绝后患,曹操却爱惜关羽的才华和义气,不但不杀关羽,反而送战袍,送赤兔马,意图感化他。后来见关羽去意已决,干脆送他平安离开曹营。通过这件事,我看到了一个仁义、惜才的曹操。也正因为如此,在他败逃华容道时,幸得关羽放行,才得以保全性命。看到这,我不禁为曹操的深谋远略叫好。我崇拜曹操,不仅在于他兼有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勇、诸葛亮的谋,还在于他有处变不惊,审时度势的大智慧。

曹操戎马一生,几次经历生死,但是每一次,他都能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董卓欺君弄权,嚣张跋扈,满朝文武大臣都非常痛恨,却又想不出对策。曹操向司徒王允大人请命,借取王大人的七星宝刀,去相府刺杀董卓。无奈事情败露,正在曹操陷入险境之时,他急中生智,双手奉刀,顺势跪下,说:“恩相赐我好马,我无以报答,有一把祖传的七星宝刀,想献给恩相,肯望恩相收下。”这一跪,不仅打消了董卓的疑虑,还使曹操得到了好马,及时逃脱。潼关之战,曹操被马超率领的西凉军队追杀,在慌乱逃跑途中,曹操时而脱下红袍,时而割断长须,时而用旗角围住下巴,时而绕着大树转圈,最终成功地摆脱了敌军的追捕。好一个处变不惊,这不仅在关键时候能救曹操的命,也是成就他日后成为一方霸主的法宝。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会经历战乱时的命悬一线,但是我们却可以学习曹操处变不惊的智慧,无论顺境或是逆境,都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记得一二年级乒乓球比赛时,一遇到强大的对手,我立刻慌了神,平时训练的技能一点儿也发挥不出来。自从“认识”了曹操,不管再遇到多么厉害的对手,我都会想,假如是曹操,他会怎么做?那一刻,真的像曹操附体,我会沉着冷静地处理每一个球,切球、削球、拉球,不一定每次都会赢,但一定会判断准确,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厉害了,我的三国!厉害了,我的曹操!

如果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回到三国时期,我愿化作江面上的浓雾,助诸葛亮草船借箭;我愿成为一匹骏马,陪赵云驰骋沙场;我愿化作一腔热血,在关羽胸中流淌;我更愿意成为曹操的一个脑细胞,去了解这位“盛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心中所想!

三国纪读后感篇6

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蜀国、吴国,它们之间互相打仗。最后,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并建立了晋朝。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吧。

“桃园三结义”讲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刘备在还没有当皇帝之时,以卖草鞋为生,但他一心只想报国,于是便结识了张飞和关羽二人。他们在张飞家的桃花园结为三兄弟。然后各自打造自己的武器,最后招兵买马,他们非常讲义气,不顾自己的生命,共同谋划恢复汉室,保卫国家。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张飞、关羽请在蜀国大名鼎鼎的军师---诸葛亮出山,刘备一共去了三次才把诸葛亮请出山。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时,诸葛亮没有在家。刘备第二次去请诸葛亮时,他还没在家。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一直在屋前等候。最后,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与他出山。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大业,屈尊求贤,不怕碰钉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草船借箭”讲的是诸葛亮三天借给东吴十万支箭的故事。第一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二天,诸葛亮还是没有动静。第三天,诸葛亮才和鲁肃去取箭,诸葛亮先在三十只船上铺满稻草并插上稻草人,然后去曹营,诸葛亮让士兵们敲鼓,曹操以为东吴来攻打,立刻下令放箭,于是船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最后东吴获得了十万支箭。这个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做事情考虑周全、安排周密、精益求精,才能把事办好。

这里的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运筹帷幄而且他还是一个忠臣,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

我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