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共鸣的方式,是心灵在阅读中的共振,写读后感是一个分享的机会,让我们与其他读者建立联系,共同探讨作品,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遇见羊读后感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遇见羊读后感篇1
一、相关书讯: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因为内容有许多哲学道理。这本书利用一篇故事来说出许多富有心灵哲学的许多道理,裡面大意是:女主角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实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个智慧老者,在与智者谈论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伤口,寻找最勇敢真实的自我。
透过本书主角的经歷与起伏,不仅能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生活指南,更可与实际生活问题产生连结,活出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己。
二、内容摘录: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裡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能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月角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三、我的观点: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
在教室中放叁碗米饭,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喔!」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叁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
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香麯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叁碗米饭稍好一点,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所以一个人要有快乐、正面的思想,不要有悲观、负面的想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那么难怪这个人常常有倒楣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係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老智者画了一匹马,然后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
这个图画就代表着我们的人生。
马车的构造和品质,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轮大车,含着金汤匙出生,或是聪明能干,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两个小轮子要混一生,出生穷困,生不逢时,才智平庸,相貌不扬。而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径,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这部马车前进是要考这匹马,而且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力决定怎么前进哪?马儿会说:「有啊!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了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牠:「那你刚刚为什么左转?」牠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左转了呀!」
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夫收紧了左边将绳的缘故。
马夫代表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而乘客就代表真我。
我们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必须要与自己的身、心灵相连结,利用运动来放鬆心灵,藉以达到舒缓压力的方法。
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找到未知的自己,与自己的心灵相结合,才能找出真实的自我。
四、讨论议题:
心裡的念一转,慢慢地找到喜悦、爱与真我。但如何找到未知的自己呢?这值得我们好好去实践,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遇见羊读后感篇2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引言《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一开始老人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是谁?”,我读我悦~若菱说了很多,但都没有老人真正想要的答案。
那么我们追求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很深奥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但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老人给出的答案是快乐、喜悦、爱和和平。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爱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但为什么人人都落空呢?——是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在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金钱、权力、健康……为了这些目标不惜一切努力,有些人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到了最后,都得到了什么呢?你觉得快乐么?你有喜悦感么?你得到了真正的爱么?就算在这个和平的世界,你的内心也得到了和平么?也许有些人得到了。但是,那大部分人呢?你是谁?你在追求什么?《遇见未知的自己》——不要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遇见羊读后感篇3
在没有读这本身心灵小说之前,我满身疲惫、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痛苦不堪;我认真工作着我并不想做的事情、接受一些我本想拒绝的任务、思考着为什么总是我?我感受不到另一半的关心、体会不到什么是开心、考验着自己的耐心,结果却是工作不顺心、生活无重心,连死的心都有了,千万别笑哦,这是真的,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试图找解决的方法,可是别人说的我都明白,听多了反而更烦,干脆闷在心里,任凭大脑不停的运转,整夜的做梦,设想事情的n种结果,担心、害怕、恐惧充斥着整个人,我快崩溃了,却无能为力……
看过这本书后,对我产生震撼效果的是这样一句话: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从未得出爱、喜悦和和平这个答案。第二句话是: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东西,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却不断的喂养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话是人的身心灵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软装潢而灵则是内在空间。我的担心、害怕和恐惧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触即发,特别容易动怒,事后又会觉得自己很没素质、很自责,看过书后我才知道这是自己胜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对事情的臣服,接纳当下,而不是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
其实最重要的是把书中所说的运用到实际,我举两个例子:昨天中午一学生家长打我电话说小孩中午到我们办公室热饭,可是老师不允许,问我是什么原因?挂断电话后,我又怪罪自己这个班主任没当好,担心家长认为我不够关心学生,可是也就一个念头而已,我想到书中说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内心立刻平静下来。下午我了解了具体情况并不像家长说的那样,同时告诉那位学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个地方,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例子是放学后开会临时通知我搞辅导而且是利用周六周日,我很不乐意,本来身体就不好,正想利用周末补个觉呢,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会场上我就拒绝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闷在心里就接受了,可是后来领导说了就两次而已,我想想也能安排过来,主要是我内心能接受,最终接了,不过我没有抗拒和不安。遇到事情先问问自己愿意接受否,不愿意就拒绝,拒绝不了就欣然接受,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做事情,这样很不爽的……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收获之外,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理解并运用,比如,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身体联结?很多负面情绪都有它的源头,如何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源头呢?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如何臣服于它?像这些深层次的操练我还很欠缺,因此向内探索的路很长,不过我已经体会到它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最后感谢学校组织的这场活动,也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
遇见羊读后感篇4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揉和了心理学、哲学、神学等许多形而上的内容,无论形式看上去多么简单生动,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气消化的书籍。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但我知道离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挺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如此神秘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故事中,层层解析,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过于枯燥和吃力。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我想起《苏菲的故事》,每当大家对哲学望而却步的时候,常常会有人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实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读全书,我觉得它就是引领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我是谁?我想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用不着思考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我们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还告诉我们,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情绪,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他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我是谁?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真正的我也许就如宗教里说的人的灵魂,但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说,我是谁,我们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应该是充满了爱、喜悦、平和的感觉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快乐,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钱、地位、名声、爱人等等。
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误认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这些表象中寻找真正的自我,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时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困惑。
遇见羊读后感篇5
周末看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浅显易懂的书,并且很实用,这书拿在手里一口气看完,凌晨才睡去,今天的脸色居然还是那样的温顺,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面临情绪的困扰,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通向喜悦的途径,是喜悦不是简单的快乐,快乐是外向的索取,是有依托的,必须有外在的存在引起内心快乐,喜悦是真正内心能量的实现。通过心灵的修正,获得平和。
我们的内心与外界被许多许多的不应该包裹着,习惯,角色扮演,自我保护,旁人的眼光,逃避,欺骗,其实这一切都是内心的映射,都是大脑给我们的信息,大脑筛选的信息有多半以上是受潜意识影响的,支配行为的很多指令未必就是正确的,而我们都享受在这些指令下,随从这些指令。事实最大,所以要面对一切,接收一切发生的,每件你遇到的事情都是你必修的功课,磨练你,不要去压抑,要学会能量的转换,因为情绪会来,也会走,我体会了很多自己内心的磨练。都没有顺应。
一直以来对很多事情,如果认为是不对的,就去排斥,不能接收别人的错误,更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内心有格局,从来都不是个温婉的人。曾经有段时间,自己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放弃现实,前进不得,后退不了,只有在事件中挨着,不接受发生的一切,一门心思的,追求自己内心的答案,其实那没有答案,像是面前有堵墙,非要穿越,后来无奈了,因为事件带来的困扰,让我无法再撑下去了,被周遭包围了,你无处可逃了,无奈心一横,就那样吧,放弃了所有外在眼光的标准,认为那都不重要,反而有解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