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12 作者:dopmitopy 读后感

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情感的投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读后感是这面镜子的映照,每一次读后感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净化和提升,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纳兰词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纳兰词的读后感7篇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1

打开《纳兰性德词传》一股墨幽香怡然,容若犹如从远方来的友人,叙述着他的故事。每生命都有自己的性格,即使在最低的温度里,也绽放着冷峻的花。那是雪之花,“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它的美艳,是绝世的冰凉和寂寞。它自天降,以最华美又不可思议的姿态临世,它来去都那样坦然清澈,何曾真正眷恋凡尘种种?它是花,却“不是人间富贵花”。

不单是雪,人亦如此。

纳兰性德,在狂野的血统之下,涌流着不可方物的哀感顽艳,于骄人富贵之中展现着出人意料的忧伤姿态,于生命绝美之处猝然凋零。

情在不能醒。

和我们一样容若的青春激情,彷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在那合欢树,容若与婢女寒花相恋,初恋总是美好,憧憬的。曾经的青春情感的彷徨不定,那种等待,那种焦灼不安,那种渴望中的恐惧,恐惧中的渴望,几乎占据了暗生情愫的青春心灵的全部。可那又如何,正如故事的结局,这一场不合身份的恋爱以寒花出家,青灯苦雨相伴为尾,那容若呢?他孤寂的情怀中,心去了更遥远莫测的天空。

容若的一生不是顺畅的,他的病连累他一身,第一次的挫折——殿试前生病卧病,十年寒窗苦读,一夕毁于一旦,为了“填补心中愁苦”容若服从了父亲明珠的安排与卢氏结婚,“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卢氏温婉顺从,她让容若心动,曾赞她“我有谢娘,如何不能?”在荷塘边吟“水去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来收。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花枝是并头。”沉寂了3年,容若中甲,可等待他的却是与卢氏的告别,卢氏生下容若第一个儿子就逝世了“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为官,与玄烨同年的他成了御前侍卫,他并不想啊!他的叛逆与抱负不承许他这样,可又如何?他迎接了无法抗拒的新生活,“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多少凄楚荒凉?

容若一生爱江南,那小桥流水人家之景,在他遇到了红颜——沈宛。“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然而,绿水亭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在卢氏逝世8周年忌日,容若随他一生最爱的她去了,他的病连累他一生啊!这一年,31岁的容若用尽最后情感写下:

“剑上飞花凝泪痕,蔷薇落尽已三更,听箫深院月黄昏。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成哥,累了。

沿着漫长的时光蔓生的`传说,我认识了纳兰容若,他的一生如平凡人一样,没有大波大澜,只是悄无声息地绽放他的魅力。他渴望不凡与激情,可他的家庭让他选择忍,他服从不代表他的儒弱,而是别样的伟大。他信手的一阕词就能波澜我的世界,看漫山的烟火盛开,看漫山的茶糜谢尽。

人生若是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2

对纳兰容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恐怕会比较熟悉另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如果我再加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点头微笑了。对,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容若,精通经史,天资聪颖,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尽管他经历简单,但也出生贵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从圣前往边塞,他的词中有着江南文弱词人无法涉足的边塞风光。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着号角声,对“故园”、家人思念的愈发热烈。面对着塞上延绵空灵的飞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在我的印象里,容若一直是一个愁心漫溢的人,他的词一直散发着一种恨不胜收的感觉,其中当数他的悼亡词。而我一直觉得容若是一个不该委屈的人,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终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而容若,是不该的,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华,刻骨铭心的爱情,贤淑大度的妻子,此外,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朋友,那是皇帝费心网罗,却还轻易不肯折节的人。

容若的感情生活是他词创作的一大源泉,当他的妻子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悼亡之音便破空而起,成为《饮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就连他自己,也不能。她遗留在他体内的那枚情感的瘤,在以后的十一年里,如春草般孜孜不倦的蔓延、蔓延,紧紧地缠住他的身心,顽固到连他自己也无法拔除,无法回避。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他终于看见属于他的惩罚——就是要他在完满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满,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看得见开始,看不见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3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只怪天意弄人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

孤灯西风里 ,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气息。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

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大家府邸,终究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却是堂前惆怅客”,出身满族名门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忧伤,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豁达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更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多情善感,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又剜了一道深深伤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潇洒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顿时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气里,你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一片伤心写不成,上苍啊,你可听到纳兰公子的痴情心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曾经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却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别离,如今这温暖的爱情,也终于烟消云散了。纳兰啊纳兰,你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空漠与茫然!

你终于一病不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只有在梦里,才能让这颗与生俱来的诗人性灵,得以无际飞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纳兰词》流芳后世,它所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4

若是问如今谁人的词能打动我心,恐怕五千年来,也只有纳兰容若一人吧!

初读《纳兰词》,是夏日的某一个寂静的夜晚,空气干燥,令人心烦意乱。无事便抽出父亲书柜中的一本书,拿来细细品读。封面是纯白色的,印着“纳兰词”三个字,右下角是仿印章似的敲的“典评”二字。典雅,素朴,或许就是因为这装帧,是我对纳兰词有了初步的好感。意犹未尽的读完正本书,脑中浮现的满是一篇篇哀婉的词曲。我的烦躁随着读完整本书而渐渐消失,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夏夜,感到一丝丝的悲怆与哀伤。

?画堂春》,令我印象最深的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明明天造地设的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伤神,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日,他们在常人的十分中里年华老去。纵使翼北莺天,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并非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万年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诗篇悠扬哀婉,悦耳动听。开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用的是骆宾王的一首诗,诗名早已记不得了。原诗并不出名,但那两句却被容若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由此可见容若的才华横溢。若是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位才子充满了纯真。

?纳兰词》,大多以情感为主,容若怀念那些他曾深爱着的女子,那些红尘往事而写下的。《蝶恋花》,《画堂春》等都是悼念他亡妻卢氏而即兴作的。这类悼文并不多,著名的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都是抒怀于具体的个人,却写尽了一种普世的悲情。容若的一生都在情感的世界中徘徊,迷失。其实,他想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张床,一些书,一些笔墨干粮,与一个红颜知己。以容若的家底,这完全可以办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八旗子弟,要为家庭,为天子,为国家做事,这就是生于臣子之家的悲哀。

欣赏容若,是因为容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的悲怆,他的困扰,他对所爱女子的痴情,令人感动,为之着迷。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容若就是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我们总是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抑或是臆想中的自己。痴情的容若,哀戚的容若,泪泫的容若,为情所困的容若,有人曾对我说,纳兰性德不过是一个花心的,见异思迁的人罢了,只是多了几份忧郁。我的回答只是一抹似有似无的轻笑。没有真正体会到容若的内心世界,是不会明白从古至今那些人为何追捧容若的。因为容若的身上,有我还有那些欣赏他的人所追求的一份真真实实的悲恸。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雕成的小孩,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演绎了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各家词人争斗时,谁知纳兰心中事……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5

纳兰性德一个无意中听到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的无意我也许此生终与这个名字无缘。

纳兰性德一个前清的词人,一个我并不熟悉然的词人。然尔今天我看了他的词集《饮水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突然明白了我们之间是熟悉的,有联系的.一个先我于几百年的人,在读他留下来的文章的那一个刻我知道我懂他.我明白他的词,他的用意,他的感性。

纳兰字容若一个有才华又多情的男子,可谓文武双全,有着令人心痛的名词佳作,也有着令人羡慕的一身好武功.这一切正如书中所说象是一个江湖小说中才有的人物,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以写出那种婉约悲谅的佳作呢.那一身英武的装扮之下是怎样的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呀.那英俊的双目里又有怎样一种柔情在里面.然后他却是真实存在的。

读他的词我会心痛。

容若是高贵的,生活在明臣之家天生有着一种贵族的气息。他聪明,博才,天生透着一种忧郁的美,然尔他又是那个与他自己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对还是错。上天所给他的智慧和丰厚的财富对他来说就是真的幸福吗。

我知道上帝太偏爱他,为了让他更完美上帝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他,可是那些东西又自相矛盾。如果容若是多情的那么他就应当是一个月下把酒,西湖赏花的翩翩公子。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吟诗作对,笑谈一切。或悲或喜自有诗知。可他偏偏却有满身武艺而成为皇上一等侍卫。他的职务与他的性格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他是不快乐的。也许爱情会让快乐,可他偏偏却爱上了一个贫民女子,爱情路上注定是不幸福的,虽然经历了风雨他们走到了一起,但这种爱情已经是千疮百孔终不能长久.没想到与生俱来的财富与地位却是他在爱情路上的一道劫,此生注定如此.

容若是孤独的.此生他终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拥有的他不喜欢,而他喜欢的他注定此生无法拥有.

容若知道此生为有用词才能驱散心中的孤独,所以他将所有的感情都放在那他的词中.在那每一句的字里横间我都可以读出一个故事,一段眼泪,一段纳兰无法言说的酸楚

.容若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的内心深处,却很少有过几回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集老天千百宠爱于一身的男子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快乐.也许曾经有过快乐,也许是与他的表妹在后花园中的秋千上有过,也许是他与沈宛的相逢一笑中有过.但那所有的快乐都是那么的短暂如昙花一现美丽妖娆的背后更是长长的永无何止的愁怅.无止无休一直延续到生命的尽头.

容若的词流传了几百年,可他的灵魂又在哪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会幸福吗?是否会还会忆起江南,忆起他曾经心爱的女子.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6

第一次读纳兰词在何时,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词深深感染我却是记得颇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收拾妥当,乔迁之际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无聊,随手拿来一本书,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看到纳兰性德的那首《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华,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矫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边踱边吟;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誊写,轻声低吟,便感觉自己真的受了词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痴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的女子。来到了这里,再也听不见旧友的低低呼唤了,眼前时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认知和此曾相识的人群。于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词好在哪里,却是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气了。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诗词有事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剑直指人的内心和魂灵,与我们的内心最微妙之处相互牵扯。我们每个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杨柳之依依。这种韵律看似相互矛盾,实则不然。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之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韵律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高明。仔细来说,诗人本来的风流韵事,爱恨痴缠反而更能打动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拉扯,灵魂之间的交谈,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于纳兰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这种无名的喜欢中,我买来了纳兰词,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六月就要过去了,词也按着译文摸索了个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了:这位公子究竟在何处呢?是在他魂牵梦萦的江南寻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轱轳金井处,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黄昏里,萧瑟的秋风中,怀揣一卷诗词····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就是喜欢。就像前两天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的评论:喜欢就甘愿。

相遇总是太美。三百年后,我与纳兰相遇,隔着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与纳兰结缘······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边盘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粲然一笑,提笔写来: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词的读后感篇7

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他,拥有着当时百姓都想要却得不到的生活和荣华富贵,却讨厌极了这种孤独无味的皇室生活。纳兰容若,清朝数一数二的词人,却被情所困。他的词大多数是怀念表妹,悼念亡妻卢氏。他的事情从词中透露出一种朦胧感,好多事都无从所知,仅仅三十一岁的他,拥有着所有人都不曾有过的那种深情,三年的相伴,仿佛是一生,那么深情。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融情入景更为朦胧,不论写情还是写景,总让人无从所知。他的词风更为独特:清丽婉转,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直指本心。将自己对妻子的用情之深全部写入诗中,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他的词那样的温柔,温柔得入睡春心托付庄生晓梦;他的词是那样的干净,干净到碧海青天映照蜡炬成灰。我最中意他的其中一首《浣溪沙》抒发人生的惆怅。冷,在全词中起上下贯穿作用,残雪、画屏、月光的冷衬托出此时的心更冷,“落梅横笛已三更”一位三更难眠的人,在残雪未消的寒风中独自徘徊,忽然听见笛声,令人愁肠百结,不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引导读者联想自己的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容若的.情深已经想去见最初他们相遇的地方,“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纳兰容若此生注定是一个多情的人,三十一岁的他死于寒疾,更有对妻子的思念,对无味的富贵生活的厌恶。容若的情之深,让我们又爱又恨,爱他的清新脱俗,缠绵雅致;恨他的痴迷多情,轻仇刻骨,好似风流墨客一般。

“当菩提跌入红尘,在某一个光明的拐角会蓦然遇见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