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收获的都是需要认真写好读后感的,随便应付完成的读后感是没有阅读的价值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春天到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春天到读后感篇1
我感觉到每天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那是身心的放松;每天读一些自己需要的文字,那是精神的享受。如今我已经养成了每天读几页或读几行字的习惯,那种感觉比起以往只在假期里看很多字要幸福难忘的多。真正感觉到在一寸光阴里读书比看电视剧多了一些创造的空间。为此,我学会了投资,投入的最大成本就是买书。
每晚翻开前段时间买的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总被书本的第一句话深深的打动着——“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魂,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我看到有好多朋友都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qq签名,前段时间我也看到周秋艳老师写上了开头一句: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原来我们都被深深感动着。初次看到这段话,心里并没有理解这些话所包含的意义,但就是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生本的理念,传播郭教授的教育思想。书中“毛估估的智慧”、“杯子边上的智慧”、“培根”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生本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的孩子,书中说道“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不可能做到我们才变得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才变得不可能做到”。深刻的道理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毛估估的智慧,陈述的是聪明的农民买猪时只是目测估量猪的价值,买回来后就让它自由地自然地生活,长大后是论斤称重的。郭思乐教授从这一个现象中看到了我们的孩子,看到了教育本身,并从中悟得智慧。让人茅塞顿开。农民选择对待生命的方法对待小猪,我们教育的对象何曾不是鲜活的生命!把人当作生命来进行教育。
我们经常在喊: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这是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形式上?每次公开课,赏析课,交流课,都是让我们学习教育的舞台,可这舞台太小,成不了我们的教育思想。那是我们平常给教育画蛇添足,导致了学生在太多的灌输中丧失了学习的灵性。“毛估估”在解决生本的自由发展和终端评价矛盾时,郭教授进行这样的类比:学习的阶段就必须学习,睡觉的时间就要睡觉。不要把整个学习阶段变成备考,如同农民不在小猪生长期间,为了放心天天称重惊扰它。我们不必质疑孩子自己学习的效果,学生本能地生长,自由地发展,到了结果的季节,就会各种各样的果实挂满枝头,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生命的活跃,激扬生命的积极,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如同小猪自然地生活。我们不是常说好学生并不是老师教育出来的,那是他生命的能力。多么简单的道理!毛估估的智慧再次唤起了我们的思考,也把生命教育的思想深深印进了我的心中。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
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悟,无论是学习以前的知识或通过智慧而产生的新的知识可达到的地方,或是不可达到的地方,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拓展全在于悟。没有人的悟,所有的教育都是低效或无效的。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缺少自主性,无悟可言,于是教学和教育气血不足,而导致我们的所有的投入,都近于无用。只有放手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去悟、去学,才能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品质。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前置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先学都有收获或疑问,在课堂上才会出现很多让老师都无法预料的惊喜。在欣喜这些惊喜的同时,老师们还要机智的处理这些惊喜,否则可能会扼杀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谛听教育的春天》,扉页上的这段话让我在思考沉淀之后看到了孩子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梦想着学生欢天喜地地来,依依不舍地走,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读书学习。
虽然,现在这样的景象存在于我们的一个遐想当中,虽然要达到这样的景象非常的困难,有很多的虽然,但是就像开头说的那句话一样“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不可能做到我们才变得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才变得不可能做到”。只要有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
郭教授的这本《谛听教育的春天》我还没有读完,但对所读的这些内容产生了共鸣。我也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处在那样的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当中,只要我继续读书,坚持实践,相信会妙不可言。
春天到读后感篇2
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后,使我对和谐有了更深的理解,并知道了和谐社会能让人心生愉快、安宁、温暖和力量。但和谐社会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的细节,就是这样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息相关。
书中有篇《独臂教师的人生支点》,让我知道了想要改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光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努力去学习、去实践,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文中的宁波歧山学校——徐世红老师是位残疾人,他在讲台上寻找到了撬动他人生的支点。他13岁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左臂,他不但没有因此埋怨别人、没有自暴自弃,还学会独臂弹风琴……。
他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当教师,他是那所学校里唯一的一位教师,必须教所有年级的所有课程;他不但自己做体育器材,还会装日光灯、修录音机……。后来,他调到新的学校当数学老师,他备课花的时间是别人的好几倍。为了省时间,他总是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要画的图;为了教学生如何作图,他用残臂抵着三角板画图形;为了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他自创了电脑打字的指法;为了教育学生,他请来了少年犯现身说法,还开办法制讲座;为了学生的前程,他不但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升学,还为不升学的学生托人给他们安排工作……。
他说,这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就是他的心愿。多好的一位老师啊!他虽然是个一残疾人,但他教出来的学生一点也不比正常人老师教得差。他用爱呵护着学生,用爱教育着学生,他就是抱着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在教师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他真是一位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好老师!
春天到读后感篇3
这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小说,作者是杨红樱。杨红樱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还是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十九岁开始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五十余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韩等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出版。
这本书主要讲了笑猫和它的妻子虎皮猫因为想换个环境生活,所以带着三个孩子跟着万年龟穿过了望龙江来到了望龙沟,住到了一户人家,却没想到这户人家的孙子就是笑猫曾经的主人杜真子的表哥马小跳。马小跳的奶奶心地善良,在院子里养了许多小动物,当然了,笑猫一家子也是被收养回来的。她经常语重心长的跟动物们谈心,因为她相信动物们都能听懂她的话。
这本书非常有趣,以动物之间对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世界的事。故事中除了有小猫一家五口外,还有:有着理想,会滑冰的一头很酷的黑猪——黑旋风;会模仿战斗机的声音,会朗诵《再别康桥》,成功赶走了摧残樱桃树的剪刀嘴怪鸟的鹩哥;一只整日沉浸在对隔壁母白猫思念中,就算老鼠和它擦肩而过它也视而不见的黑猫——阿黑; 不看家护院,整日管闲事的黄狗——阿黄;承担了阿黄的职务,对看家护院这个职业忠于职守的看门鹅。
我很喜欢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写的生动有趣,把我深深的吸引到了这个故事世界中,让我知道了原来猫也是有感情的,上演了一幕幕使人感动,使人体会到家的温暖。
春天到读后感篇4
一次,在师大听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师讲作文课,让学生叠纸飞机,然后观察老师们的表情动作,学生很兴奋,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体悟式的教学。
郭思乐教授在《谛听教育的春天》中说: “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会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书中介绍了一个例子:“一个移居到另一个国家的孩子,让他每天与新的小伙伴们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进行语言教学,那么他在几个月内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语言,而且还会习得当地的口音。因为他是从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的,所以学习速度极快,而且不易遗忘。如果请一个教师去教的话,即使在教学中使用教师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这个孩子的学习速度也会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说我们的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感悟。但是,个人以为,感悟更侧重于从思想上领悟,而体悟还有格外的一层,即全身心分人参与到活动中得到的感受,所以在这里我换成了“体悟”。
20xx年已经工作三年,开始重新教初一,我当时很困惑,怎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才是让学生有兴趣而且有学习效果的课堂,这时,我校派优秀教师去南方学习回来,当时派去的老师回来向我们讲那边的学习状态时都非常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他们神采飞扬地向我们讲述一种新的上课模式——生本教育,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和老师是怎样达到了一种双赢的状态,老师和学生教的轻松学的快乐,而且效果非常好,仅仅几年级的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达到了高中水平,我们的兴趣被极大调动了,对于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第二年,我校又陆续进行了多次多种形式的学习,然后就全面展开了这种学习。
就个人的感觉来讲,也可以说是非常兴奋的,我在教05级学生的时候,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应该是老师教的学习,不可以把更多时间给学生,否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还记得,当时或许还是年轻,学生在初三的课堂上往往是没有什么太大兴趣的,因为复习的知识比较多,所以自己就大量的“灌溉”,结果,自己一堂课下来很累,嗓子也疼,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几乎要睡着了,没有乐趣,更关键的是没有效果。生本以后,我突然回忆起自己在小学的课堂上的兴奋,我越发感觉到了——具体比抽象更加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或者说实践比说教更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讲讲自己的体会,小时候,学习自然课,老师让我们从家里带些果实或者种子,我们在农村,学校后面就是田地,于是在下午上学时就从学校后面的地里挖来人家收完剩下的瘦小的胡萝卜,还有从自家带来的苹果或者大枣等,老师给我们讲知识,大家多很兴奋,现在那些知识还在头脑中留着,印象深刻,老师叫我们写作文,让我们到村后面的大堤上去观察秋天的景物特点,我们奔跑着到那里,坐着站着跑着跳着,我们听到风中的大树在咣咣地晃动树干,我们看地上的野草颜色慢慢枯黄,那种对于自然的感觉的确为我以后感受生活抒发感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我引用到了刚刚学到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作文写小草好像再给我们说:“永别了!”自以为很有文采,老师给我改成了“再见了”,意思是明年可以再见到,我觉得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而且是生活化的一门学科。
于是,当学习了《谛听教育的春天》之后,我才明白这就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兴趣地学习,其实也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最近的两年教学中,我力争使自己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角”的位置上,而且,尽量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生活之美,记得在初二时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展开了一个话题——你是否欣赏陶渊明?要求有相关资料佐证你的观点。当时0801班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现实与理想,清高与世俗,细节之处见精神与不拘小节的矛盾等问题的争论固然有些许偏激的观点,但是,没有一个同学不是兴奋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活动之中的,那节课学生要求拖堂,一直到下课三分钟才强制下课,我在想,如果当时我只是总结人物形象,虽然看起来差不太多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远不如此,而且对于人物的理解不会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更加全面立体,这就是学生参与课堂了,我想学生对于这样更加“生本”的课堂是感兴趣的。
后来,在今年教初三时,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努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位置,比如写语文测试前的状态,学生写得很真实很生动,比如让学生分析中考试卷,学生的感触很深,他们又兴奋也有压力,让学生成为主人,他们才会很乐意去做一些事情,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自己应该在这方面再继续探讨和努力,力争让学生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快乐充实地学习,有效果的学习。
春天到读后感篇5
本书由一个小故事开头,讲述了一个原本伴着鸟语花香的村落,因为人类的侵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最终林间小调归为了一片寂静。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研究鱼类和海洋资源的海洋生物学家,而非环境专家。 『寂静的春天』的发表引发的争议堪比『物种起源』。特别是遭到了以环境为代价而获利的人们的强烈反击。然而,同时卡逊也唤醒了亟待拯救环境的人类。
人类的出现,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无疑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钻木取火到飞船上天,人类不断的探索着世界。然而,伴随着文明发展而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环境的恶化。
本书从ddt等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角度,介绍了其引发了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
然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因眼前利益是自取灭亡。当事物的严重后果被揭示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采取措施来避免事故的恶化,而是麻木不仁的去否定不愿接受的现实。环境问题如此,安全问题亦然。
杀虫剂的使用的确暂时的消灭了某一部分害虫,然而自然选择是害虫不断进化,使一种杀虫剂失去效力,接下来人类会再研制一种新的杀虫剂,如此循环。然而,被称作不会伤害人类的杀虫剂最终会沿着食物链一级一级的浓缩,最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是几年,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能够化解的。这与饮鸩止渴又有何区别?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今又有多少人为了眼前的小利而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有些投机可以理解,甚至赌博也不会输掉底线,最可怕的是,自己铺设了一条绝路。
任何事物,始终需要自我和他我的平衡。自然界的循环有自己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平衡,安全与生产需要平衡,正电荷需要负电荷平衡,甚至是抽象的感情都需要平衡,有些平衡一旦打破,则会产生严重的不想要的后果。
事出有因,不错的。大自然不会无故的惩罚人类,事故也不会凭空发生。种何因,收何果。有些事故的发生归于无知,最不可接受的是明知故犯。无论是责任心的丧失还是利益的驱使,都只能说是目光短浅。
春天到读后感篇6
在人们的记忆中,春天永远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歌唱,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发出沙沙的响声,鱼也争先恐后地从水中跃出水面。但在这本书中的春天却与人们记忆中的春天有着很大不同。书中的春天是寂静的,鸟儿奄奄一息,只有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湿地。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寂静的春天呢?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并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对的行为,这全都是那些无知的人们咎由自取。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使自己种的农作物不被害虫破坏,滥用农药,但这种办法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杀死了其他所有昆虫,破坏了生物圈的平衡。大自然不知用了多久,才创造出了一个平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人类却用农药打破了这种平衡,破坏了土地,河流,乃至整个生物圈。与其称这些为“杀虫剂”,还不如称这些为“杀生剂”。
现在,人类已然意识到农药对地球的严重危害,对于农药的使用已经在逐渐减少。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可能人们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仍在用些不同的方式给地球带来危害。在许多超市和菜市场,塑料袋的使用依旧很普遍,许多人为了方便,仍会使用许多塑料袋,并且在使用一次后就把它扔掉。还有许多饭店会使用一次性塑料盒。这些再被人们埋入土中后,不易在土中被降解,仍然可以在土地中一直保留几百年之久。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环保袋,或者将塑料袋循环使用来保护坏境。
所以,保护环境,我们必须一起团结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美丽的地球。
春天到读后感篇7
这是一本令人感动和令人感到温暖的书。
在这本《樱桃沟的春天》里,杨红樱阿姨用简单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让我们更加的接近动物人性的一面。
自从小可怜离开了笑猫一家去了天堂后,虎皮猫一直沉浸在悲伤里,在万年龟的建议下,笑猫决定带着虎皮猫和小猫们离开翠湖公园,前往马小跳的爷爷奶奶家樱桃沟。在那里它们认识了一个勤劳的庄稼汉马小跳的爷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马小跳的奶奶;一只拥有伟大梦想的酷黑猪黑旋风;拥有金嗓的鸟儿鹩哥;一位从城里来的美丽女教师郑美丽;一个皮肤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山里娃小非洲;一直从不干正事的黄狗阿黄;一直忠心耿耿、无怨无悔的看门鹅母白鹅和一只不好不坏的老鼠老老鼠还有一只患了相思病的黑猫阿黑。
在这些有趣的事件中,我与书一起高兴,一起担心,一起思考,一起恐惧,一起悲伤,一起感受。高兴着小猫们一起成长着并且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担心着剪刀嘴怪鸟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思考着黑旋风究竟有着怎样的理想;恐惧着最后一篇《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中讲述的动物们的奇异举动究竟怎么回事;一起悲伤感受阿黑和白猫的孩子究竟在哪里。
在这个与动物慢慢疏远的社会里,正需要这种与动物能够更加亲近的书籍,而杨红樱阿姨让去我们亲近小动物,体验动物们的美好情感,就像阿黑和白猫当知道自己的孩子被送人的时候,也是向人类一样想念着,牵挂着,每只动物都是拥有人性的,在这本心灵鸡汤中它向我们传诉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动物并保护它们,体验到它们不同的一面。
春天到读后感篇8
我读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邻居的小女孩安静,她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作者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的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了出来”,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扰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安静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整个世界。在她的内心深处,同样是明媚动人的景色,因此“我”被感动着。
从女孩“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这一系列动作中,让人感动,这不是一个盲童能做到的,所以说安静拢住蝴蝶是个奇迹。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是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力量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
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生产、热爱大自然的女孩子,却是一个盲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