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有关电的教案推荐6篇

时间:2023-07-29 作者:Trick 备课教案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将教案制定好,有趣的课堂是建立在有秩序的课堂之上的,赶紧写份教案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有关电的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推荐6篇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1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板书:“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9 )提问:

①什么叫地球自转?我们根据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③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 1 )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 3 )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 (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 5 )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6 )教师小结: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8 )提问:

①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昼夜现象为什么是交替循环的?

③昼夜的来临为什么会逐渐发生的?

3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 1 )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公转。

( 3 )观察:

①从图中看,地球在怎样运动?(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②你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吗?(一年)

③从图中看,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总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 4 )讲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大,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

(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3 )一天 24 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了多少周?

( 5 )为什么一年有 365 天?

布置作业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长方形组合画面。

2、发展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卡车形的画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嘀嘀――开来一辆运货的大卡车,上面装满了一箱一箱的东西。边讲述老师边画出长方形的箱子,并带领幼儿认识长方形,猜猜长方形的箱子里装了什么货物,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2、请幼儿(在卡车形纸上)为卡车装上货物(画上长方形箱子)箱子里的货物可以用画标明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小卡车运了什么货物。

4、评价幼儿绘画中的创造性。

活动建议:

绘画内容可和支援灾区活动相联系,培养儿童对别人的一片爱心。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进一步熟悉数字1、2、3。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鸡蛋、小筐、数字1、2、3,小鸡宝宝。

活动过程:

1.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引起宝宝的兴趣。

2.复习数字1、2、3。

“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来我们班做客,瞧!它们坐着小汽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几个数字宝宝呢?”

“有数字1、数字2、数字3。”

“这是数字1的家,这是数字2的家,这是数字3的家。”

“现在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哪个数字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就请小朋友拍一下这个数字宝宝,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数字几。”

3.通过情景游戏,让宝宝知道数与量的对应。

(1)发挥宝宝主动性,帮助蛋宝宝找家。

老师:“宝宝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咯咯哒、咯咯哒、老母鸡真能干,又捉虫子又下蛋,哇!下了一个蛋!

老师:“那一个蛋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老师:“那找一个宝宝来送吧”

(请一个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个鸡蛋送到数字宝宝“1”的家)

小结:一个鸡蛋到数字“1”的家,两个鸡蛋送到数字“2”的家,三个鸡蛋送数字“3”的家。

(2)宝宝积极参与,进一步练习1-3数与量的对应。

老师:“鸡妈妈要准备孵小鸡了,可是这么多蛋,自己可孵不过来,鸡妈妈呀想请大家来帮忙,哪些宝宝想来帮忙呢?

(老师请三个宝宝上来孵小鸡,引导其他的宝宝来喊1、2、3加油—)

老师:“鸡妈妈真能干,我们来看看这只鸡妈妈孵出来几只小鸡?”

宝宝:“一只。”

老师:“那一只小鸡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请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

小结: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两只小鸡送到数字‘2’的家,三只小鸡送到数字‘3’的家。

(3)今天我们还给这群可爱的小鸡准备了玩具呢!快来看看都准备了哪些好玩的玩具呢?

小结:一个玩具送给一只小鸡,两个玩具送给两只小鸡,三个玩具送给三只小鸡。

4.放松环节

鸡宝宝今天好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带着鸡宝宝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为袜子设计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用涂色的方式为袜子进行装饰。

2、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1、ppt《漂亮的袜子》。

2、袜子形状的'画纸。

重点难点:

学会用涂色的方式装饰袜子。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出活动。

1、课件:漂亮的.袜子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袜子图片。

师:看看这些袜子,都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双袜子?为什么?

二、老师示范。

1、出示课件中幼儿画的袜子,引导幼儿观察。

2、老师示范给袜子画上不同的图案与花纹。

三、幼儿操作,装饰袜子。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袜子画上各种不同的图案。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给袜子画上好看的图案?

2、在画好图案的袜子上涂色。

画好图案以后就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去,把袜子涂的满满的。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作品。

师:小朋友们装饰的袜子真漂亮!大家一起来看看谁的袜子画的最好看。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5

活动背景:小班的音乐律动《碰碰舞会》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做着自己喜爱的动作,感受律动的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将音乐活动与幼儿游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可以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快乐活动中直接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能在散点状态下,有节奏地表现小熊走路的姿态。

2、由个人到合作表现身体可“碰碰”的部位,初步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

3、体验与同伴友好轻碰身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剪辑

教学重难点:喜欢律动,能够由个人到合作表现身体可“碰碰”的部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游戏法、演示法。电脑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点击课件出示小熊)

“今天小熊家要开一个“碰碰舞会”(点击课件),你们想去参加吗?”

(此环节出示小熊,引出“碰碰舞会”激发幼儿兴趣,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分段熟悉音乐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碰碰舞”吗?”——碰碰舞就是碰碰身体跳跳舞。

“想一想身体的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恩,我们可以碰碰手,碰碰头等)

(一)熟悉音乐第二段,玩碰一碰游戏。

1、个别探索,同伴互学

(1)师:“那你想碰碰身体的什么地方?(哦,碰碰头,碰碰手,真高兴)高兴的动作可以怎么做呀?”

(2)师:“哦,碰一碰,真高兴。碰一碰,真高兴”。

(此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有节奏地念“碰一碰,真高兴”(头、肩膀、手等),为下面要进行的碰一碰游戏打好基础)

2、出示图谱,随音乐做“碰碰手,真高兴”的动作。

(1)师:“看看小熊做了什么动作呀?“我们也来做做看,碰碰手,真高兴;碰碰手,真高兴”。

(2)师:“一起来听音乐玩碰一碰游戏好不好呀。

3、俩俩合作玩。

师:“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玩碰碰手的游戏,想想可以怎么碰?可以两个手一起碰喔!”(随音乐练习)

师:“你还想和好朋友一起碰哪里?”

出示图谱,随音乐做“碰碰脸,真高兴”的动作。

4、完整随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来完整的做一遍吧。

(由个人到合作表现身体可“碰碰”的部位,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碰碰舞的基本动作)

(二)熟悉音乐第一段,随乐模仿小熊走路。

1、出示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学会碰碰舞了吗?我们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可是小熊家怎么走呢?让我们认识一下去小熊家的路。

一个脚印走一步,去小熊家还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要看好红绿灯,不能乱闯。

2、师:“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看姜老师是怎么走的”。

3、师:小朋友一起来一遍,准备好了吗?

(此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能在散点状态下,有节奏地表现小熊走路的姿态。)

三、完整玩音乐游戏。

(一)随乐看图谱完整梳理音乐。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去小熊家是怎么走的?

走到小熊家(提醒幼儿到小熊家后要马上找个朋友手拉手)——跳碰碰舞——回家。

“我们来跟着音乐练习一次,要做得棒棒的才能去小熊家表演。”随音乐在座位上做一次。“想一想除了碰碰脸,还能碰哪里?”

(二)完整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1、第一次游戏,能随乐根据aba句式变化动作。

师:“你们做的真棒,现在我们去参加笨笨熊的舞会咯,起立,红灯、绿灯、出发……”

2、第二次游戏,交换游戏伙伴,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师:“再来玩一遍,我请小朋友带路,听好音乐,可不能走错哦”

活动延伸:创编到其他动物家参加舞会的情节,在与同伴游戏中分享更多的快乐。

(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完整的进行游戏,初步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进一步体验与同伴友好轻碰身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小班有关电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妈妈的1—2项本领,并为妈妈感到自豪。

3、能用一句好听的话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邀请班上幼儿的妈妈参加活动(可带妈妈的照片和作品来园)。幼儿亲手做好礼物一件。

2、请几位妈妈 做好准备,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展示自己的作品。

3、活动前安排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我的好妈妈》上的调查。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了解“三八”妇女节。

教师:今天有许多妈妈来参加我们的 活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也叫“三八”妇女节,除了我们的妈妈还有哪些人过节?

教师(请妈妈站到面前):今天妈妈过节,看,妈妈们多漂亮,笑得多开心,让我们一起祝妈妈节日快乐!

2、夸夸好妈妈。

教师:我们都有一个能干的好妈妈,妈妈们有些什么本领呢?

妈妈代表给幼儿讲讲自己的工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编织的毛衣、绣的作品等)

教师:你的妈妈有些什么本领,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利用幼儿用书上的调查,并结合带来的照片或作品进行介绍)

3、礼物送给好妈妈。

教师:小朋友的`妈妈真能干,不但能做出香喷喷的饭菜,给小朋友们编织毛衣,还能把工作做得很棒,真了不起!我们都爱自己的好妈妈,我们可以怎样爱妈妈 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我们如何爱妈妈。

请幼儿到自己妈妈的面前,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4、歌表演《妈妈,不再烦你啦》、《我的好妈妈》。

教师:我们学了歌表演《妈妈,不再烦你啦》,现在我们表演给妈妈们看,让妈妈欣赏我们的节目,好吗?

每一位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为妈妈表演歌曲《我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