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上课之前,通常都会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教案,教师们在上课之前,都是要将教案准备好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亲画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父亲画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五官的位置及功能,耳朵、眉毛、眼睛、鼻子、嘴唇。
2、幼儿能够根据人脸的特征,灵活的运用规定的材料,在纸盘上创造出有趣的脸谱。
3、教师引导幼儿能够控制手部动作,完成捏、揉、搓、撕、贴等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材料操作包、综合材料包。
2、纸盘、双面胶、儿童安全剪刀。
3、爸爸的图片游览。
4、范例范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先把幼儿爸爸的照片收集起来制作一个ppt、幻灯片播放准备。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幻灯片,找找自己的爸爸在哪里?在做什么?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孩子和爸爸玩的亲子游戏图片、做手工的图片活着生活图片等。
3、教师出示材料包,引导幼儿进入今天主题,制作创意手工,盘子爸爸,送给爸爸做礼物,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1)请看老师手中的材料,你们猜猜今天我们要干什么呢?
(2)教师出示范画作品,这是一个爸爸手工礼物“盘子爸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4、教师将材料发给幼儿,进入操作步骤。
(1)用双面胶把眼睛粘贴到纸盘的合适位置上。
(2)幼儿与灵活的运用纸和毛线、超轻黏土等来制作爸爸的五官和头发。
(3)利用剩下的材料做个小礼物或者装饰都可以!怎么样漂亮吧!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用来装饰父亲节的教室墙。
父亲画教案篇2
?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第七册选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3、在读悟结合、丰富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历练学生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父亲的崇敬。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课题、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导读解疑、语思统一”的导学式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疑、思、划”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质疑课题,着眼课题理解课文内容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教学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质疑课题、梳理问题——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深化文本、体会精神”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流程:
一、亲情导入,质疑课题
1. 同学们见过菜地吗?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田里的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可是有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菜园(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题。
2、学生课件观看父亲在山坡上开辟的菜园,再读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
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题这个文眼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切入点。
二、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请教学习工具或老师)(疑难字词课件屏幕呈示)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多读几遍。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④反馈朗读划出的句子,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⑤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探究原因(探究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1、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要求:圈画批注。
2、讨论感悟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可归纳说: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四、深读课文,体会精神(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
1、思考、交流: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呈示)
3、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父亲画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8个生字。
2蹦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苯萄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备盖资窃谑裁辞榭鱿戮龆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贝用栊锤盖籽孕械挠锞渲刑寤岬礁盖浊诶汀⒓崛偷钠分适墙萄У闹氐恪?赏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父亲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
2、幼儿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3、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4、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职业。
家长准备:身穿工作服,自带职业工具。
教师准备:
1、选定王泽宇、王瑜玲、谷子奇的爸爸为我们的目标对象,一方面他们有着繁忙的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带,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军人、医生、it经理)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喜欢的职业。
2、为家长准备展现技能的舞台,提供环境。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每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职业是什么?”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3、听听爸爸的故事。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三位爸爸,这些爸爸可厉害啦!你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教师边请出角色形象“爸爸”,边讲述有关爸爸的故事。
——你现在知道这个爸爸是干什么的了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三位爸爸老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5、小组活动:幼儿自选爸爸老师作为模仿对象,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了解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6、我发现啊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爱不爱他啊?你为爸爸做过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商量一下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7、一起为爸爸唱歌《我的好爸爸》。
父亲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父亲节快到了,作为小记者,你有什么打算呢?
2、幼儿分组商讨采访主题
效果分析:对于父亲节的话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他们的打算有:
1、采访爸爸,了解爸爸的有关信息。
2、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小时侯的信息。
3、采访整个大班的爸爸,统计出爸爸“打呼噜”的有关情况。
4、采访妈妈,了解妈妈眼中的爸爸。
5、采访爸爸的工作,并进行统计。
6、采访小朋友,了解小朋友眼中的爸爸。
7、了解父亲节,孩子想送给爸爸的礼物。
8、收集爸爸的照片,并举行“爸爸照片展”。
9、比帅(把爸爸小时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谁帅。)
接着,孩子开始自由组合,分组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后,小记者开始行动了。
父亲画教案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下午好!
我选的课题是《父亲的菜园》,分六个环节来完成。
一、说教材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赞扬了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在本单元中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习父亲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二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指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8个生字。
2、方法
学习并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3、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的精神。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的思考一些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除了运用最基本的四步探究教学以外,我拟定以下教法:读中感悟法,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感悟父亲的执著和勤劳的精神。比较法,边读边与自己的父亲进行对比,感悟每个父亲的不易。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等多种教法相结合。
四、说教学准备
生字卡
五、说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共有 五个 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家谁种着菜园呢?在什么地方,种了些什么?是啊,有菜园真好,是你们的父母亲为你们开辟的,就有这样一位父亲,不仅给家人了一片碧绿的菜园,还让子女获得了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菜园,来感受这种精神。板书课题。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是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因而制定
第二环节,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根据课题质疑
菜园在什么地方?菜园里有哪些蔬菜?长的怎么样?为什么以“父亲的菜园”为题?
2、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提出的自学要求是:
(1)自学生字词,自由轻声读文,注意每个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交给四人小组组长。
第三环节,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生自由读文,读通、读顺、有感情。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正确读音,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气馁、相当、信心十足、榨干等。
3、四人小组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一块交流。
4、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这样的语段,读一读,体会并做好批注。
第四环节,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共同解决难题 为什么以父亲的菜园为题?
默读课文画出父亲为开垦菜园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父亲的辛苦、对菜园的珍视与关注)
2、划出父亲“精心伺候”菜地的句子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 。
以后的日子,我们便四处拾粪。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
(父亲对土地的热爱,重视)
3、由这些句子体会到父亲的一种什么精神?
(体会到父亲的执著、自信、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品质)这正是父亲的菜园的象征意义。
4、小结
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的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第五环节,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积累:把课文中使你深受感动的语句摘抄下来。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也正是力求显示这些,既体现文章的思路,又便于学生的记忆。
父亲画教案篇7
活动主题
(1)激发孩子增加对爸爸关爱的意识
(2)尽可能让幼儿体会父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爸爸,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把关爱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父亲节的由来:
1910年,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惯例是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在家料理家务,教育孩子。经常是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孩子还未醒;晚上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入睡。到了星期天,父亲蒙头大睡,真正陪孩子的时间很有限,因而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比较轻,爸爸与孩子的感情也比较淡薄。针对这种情况,日本的幼儿园在“父亲节”到来之前,会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自制小礼物赠送给父亲;选择“父亲节”那天与父亲共同玩的游游戏;学唱“父亲节”的歌曲。
(2)“父亲节”上午,幼儿园请父亲们来园参加半日活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①父亲观看幼儿入园;
②全园集中幼儿与父亲共同游戏(以分组游游戏为主);
③全体人员游游戏,如父亲与教师、父亲与幼儿拔河,猜拳,小制作等;
④父亲代表1~2人作自我介绍;
⑤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
⑥幼儿向父亲赠送小礼物。下午幼儿离园后,父亲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演讲会或恳谈会。
活动延伸
(1)将活动过拍摄下来,然后将相关的摄影文件都发给家长,让家长好好珍藏与孩子玩耍的记忆。
父亲画教案篇8
一、主题班会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体验亲情,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
2.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具体内涵,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把这种爱上升到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使学生有一种博爱的胸襟。
二、主题班会活动准备过程:
1.介绍“父亲节”的由来。
2.请同学们自己父亲间的小事或矛盾。
三、主题班会口号:
“努力提升自己,为父亲撑起一片天空。。”
四、主题班会程序:
1.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向同学们介绍“父亲节”
3.同学们讨论此次主题班会的目的。
4.介绍一些与父亲相处的情况。学生谈谈自己和父亲的故事,或者说说自己对父亲的感情。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让同学和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染其他的同学从而达到一种感情的共鸣。
5.让我们一起讨论与父亲发生矛盾该怎样解决。
6.班主任浅谈自己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7.做一个小游戏休息一下。
8.主持人的总结,我们不仅要感谢父亲,我们要学会感激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从而达到一种主题的升华。
9.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五、班会时间、地点:
2012年10月7日 晚5点 南306教室
六、活动教案记录:
1.主持人甲:同学们大家好!“父爱如山真情回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这次我们的口号是——“努力提升自己,为父亲撑起一片天空。”首先由我们来介绍下什么是“父亲节”。
2.主持人甲:
来历??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父亲节创始人布鲁斯·多德夫人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
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敬。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来历二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1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
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来历三
父与子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种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
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后来,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每年全美国要在五千六百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烟外其它东西很少。很多人认为给父亲买礼物最难。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合适的礼物送给父亲。
3.主持人甲(浅谈班会的目的):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
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4.同学们自己讨论自己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并给让同学们简单讨论给以简单
的解答。
5.主持人甲:接下来来做个小游戏休息一下吧!做一个艰难的选择,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样东西包括人,其中包含自己和父 母。然后从这五件地东西中删除3样东西。让同学们感受到失去自己喜欢的
东西的痛苦。从而学会珍惜拥有。
6.主持人甲:每个人在一张纸上写下对父亲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及对父亲的祝
福。写完后交给班干部再打乱发给同学互相传阅分享,以此感受更多。
7.请班主任总结发??
8主持人甲:同学们今天“父爱如山真情回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主题班会活动小结: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重新认识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开始学会去理解父亲、关心父亲。
②孩子们开始学会感恩,开始能够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理解同学。人与人的相处更多了几份包容和谅解。
主题班会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生和所有在场的老师领导都被感动了,对孩子们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孩子们开始学会感恩,开始学着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理解同学。人与人的相处更多了几份包容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