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好习惯,教案在制订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与时俱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动物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动物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动物猜谜歌》。
2.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即时贴直线两条,勾线笔,白纸。
2.孔雀、小猫、大象、长颈鹿谜语图谱一份。
3.动物ppt。
三、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会引题
1.教师:今天我们的活动室可真热闹,不仅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还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都有谁?
2.教师:小动物们来这里是要参加一个动物猜谜会,你们想要参加吗?
(二)多种形式演唱猜谜歌曲
1.学唱猜谜歌曲—孔雀。
(1)教师:这里就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教师有节奏的念谜面歌词)
(2)教师:这是什么动物?
(3)教师范唱歌曲《动物猜谜歌》
教师:这谜底和谜面还可以唱!我把谜语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给你们唱一唱?
教师: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句?(重点学习: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
(4)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5)以问答的形式教师唱前一段,幼儿唱后一段。
2.学唱猜谜歌曲—小猫。
(1)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很会猜谜,接下来,再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教师有节奏的念出新的谜面。)
(2)师幼对唱。
教师:那小朋友能不能唱着来告诉老师?
教师:我来唱第一段问,你们来唱第二段答。
(3)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首歌曲的谜面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是个数字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呀?
3.学唱猜谜歌曲—长颈鹿。
(1)教师:再请你们猜猜,还有什么小动物?
(2)教师:谁能用唱的形式回答出来?(幼儿直接从“锉锉锉”开始唱谜底。)
(3)幼儿分男女两组对唱。
4.学唱猜谜歌曲—大象。
(1)教师:我这里还有一个谜语,有谁能用我们刚才说谜面的方法把它给有节奏地念出来?
(2)教师:我也来试着念念看。教师念谜面,幼儿直接从“锉锉锉”开始唱谜底。
(3)教师:我们一起直接把谜面谜底给唱出来,好吗?
(三)尝试按节奏创编歌词。
1.编小狗猜谜歌。
(1)教师:汪汪汪,汪汪汪,小狗说,猜谜真有趣,你们能帮小狗编个谜语吗?
(2)幼儿说,教师画。
(3)幼儿问,老师答。
2.编小鸡猜谜歌
(1)教师:叽叽叽,叽叽叽,小鸡也来了,你们能帮小鸡编个谜语吗?
(2)幼儿说,教师画。
(3)幼儿问,客人老师答。
3.创编延伸
(1)教师:你还想帮谁来编个动物谜语,让大家来猜一猜呢?
(2)教师:刚才我们唱了这么多的谜语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吗?(3)教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还有许多有趣的谜语,等会儿,我们回教室再来编编动物猜谜歌,让其他同学也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与意见
动物猜谜歌》这首歌曲活泼欢快,简单易懂,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了此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猜谜、对唱猜谜、尝试创编歌词等游戏环节,引起幼儿对歌曲创编新词的兴趣。这首曲子的特点在于用接唱和对唱方式演唱歌曲,掌握歌曲节奏、歌词之后按节奏进行创编,在活动中我采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方法就是根据音乐内容设计了游戏环节:一是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接唱和对唱游戏,当幼儿在初次掌握“知道知道这就是……”乐句后,教师利用点唱游戏加强孩子的接唱能力。二是利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接唱和对唱游戏,在幼儿完全掌握歌曲规律后,发挥孩子们的创编能力,达到创编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还太少了,有的讨论的话题,都自己早早的给予答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发现并讲述。比如:《动物猜谜歌》与其他歌曲不一样之处,谜面内容每句5个字的规律。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知道要上好一节课要考虑全面,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虚心地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动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掌握“如愿以偿”的意思,知道动物的特点与所安排的“职业”的内在联系,学习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进行完整表达。
2、感受大猩猩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了解“找到自己长处”的重要性。
3、乐于交流,积极思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猩猩、龙虾、青蛙、袋鼠等动物图片若干张(ppt形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入
提问1:“小朋友们,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职业’是什么意思?”(长大以后要做的工作)
提问2:“你知道的职业有哪些?”
提问3:“小朋友们知道那么多的职业,真厉害,老师真佩服你们。不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的地方,你们一定没去过。看,动物职业介绍所,你觉得‘动物职业介绍所’是什么?”(给小动物介绍职业/工作的地方)
过渡:“动物职业介绍所最近可热闹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ppt)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进行第一次故事讲述,并出示ppt图片。
提问1:“小动物们是怎么解决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难题的?”(找动物职业介绍所)
提问2:“谁能告诉我,动物职业介绍所有哪些客人?(龙虾,青蛙,袋鼠妈妈,小狗,小猴,蚯蚓,小松鼠)
提问3:“你知道龙虾、青蛙和袋鼠妈妈原来的职业是什么吗?它们为什么找大猩猩所长重新介绍工作?”(引导幼儿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进行完整讲述)
2、教师进行第二次讲述,采用分段形式。
提问1:“这里有个好听的词,‘如愿以偿’( 希望的事得到满足),它是什么意思啊?”( 可以通过情节——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
——引导幼儿推测)
提问2:“来到动物职业介绍所的客人们的的新职业分别是什么?”(包括小狗,小猴,蚯蚓,小松鼠)
提问3:(发挥了小动物的长处)
三、延伸部分(出示ppt图片)
提问1:“龙虾、青蛙、袋鼠妈妈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动物职业介绍所来了太多的客人,大猩猩所长实在忙不过来,所以只好请小朋友们给他做助手,这些小动物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呢?”
四、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提问1:“现在,老师要问一问,你觉得故事里的大猩猩所长是怎样的一个所长,为什么?”(1)热心,为小动物介绍工作(2)细心聪明,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2、引导幼儿了解“找到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
提问2:“龙虾、青蛙和袋鼠妈妈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所以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大猩猩所长因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小朋友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了解自己的长处)
园任导师评议:
1、 活动效果基本不错,教师逻辑性强,提问简明直接。
2、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运用“因为…所以”句式时灵活度不够,可以将句式要求直接明确的告诉幼儿。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的基本达到,在帮助幼儿掌握“因为…所以”句式的方式上过于单一,应有意识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加强练习。
2、 讲述故事时情绪元素不够,应更有激情。
动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小动物、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3、指导幼儿表演鸡、鸭、狗、羊、猫五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每人一个、音乐磁带、动画vcd、纸偶等 。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难点:指导幼儿表演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或动作。
活动过程
一、师幼随音乐《走路》进入活动场地。
1、提出要求,幼儿自由玩动物玩具,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和我们交朋友,请你找一个最喜欢的做你的好朋友,学一学它怎样叫?怎样走路?幼儿观察、表达,教师个别指导。
师: 和你的小伙伴交换好朋友,告诉他:你又和谁是好朋友了?它怎样叫?怎样走路?学一学好吗?
师:小动物累啦,把它们送回家休息好吗?
2、欣赏优美动画片中小动物的叫声、走路的样子。
师: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怎样叫的?你学一学?它怎样走路?你学一学?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动物们忍不住了,也想表演节目给大家看,它们呀,想进行唱歌比赛,我们一起欣赏。
3、教师利用纸偶讲述故事《唱歌比赛》。(故事内容稍作修改,答案不再是唯一)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用右手食指从左向右一个一个地引导幼儿点数。 它们都是谁?小鸡怎样唱?小鸭怎样唱?小狗、 小羊、小猫呢?小鸭怎样走路?小猫怎样走? 你听着谁唱得好听?它怎样唱的?
二、发散思维: 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它怎样叫?怎样走路?
三、小结: 你们见过那么多小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关心它们,能做到吗?五、师幼一起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延伸
师幼到表演区表演动物的叫声、动作。观看录象《动物世界》,探索其他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叫声、动作以及动物吃什么?怎样睡觉?
动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对按特征分类感兴趣。
2、能根据自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学习用标记、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结果。
3、愿意学习、接纳同伴为动物进行多种分类的经验。
活动准备:
1、10张动物图卡。
2、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3、幼儿2人1组。每组1份动物图片(幼儿用书第7页),1张分物操作底板(见附图),2张白纸(用作记录分类标记)。
4、水彩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回忆相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卡,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新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的小动物,想一想它们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一样吗?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大胆讲述10张图卡上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不同。
(3)教师小结。
2、教师以请动物朋友入住的方式,提出分类活动的要求。
(1)教师出示操作底板提问: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请你们帮忙将这10个动物分成两组住进2个房间,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划分呢?(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讨论如何给动物分组,并在分物操作底板上进行分类操作。
(3)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是如何为动物分组的。
3、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记录卡,为每间屋里的动物朋友做标记。
(1)教师提问:想一想你用的是什么分类方法,每间房里住的是什么样的动物?请你给它们做一个标记吧。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操作记录,鼓励其他幼儿观察、发现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动物分类的。
教师:你看懂他(她)的记录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操作的幼儿证实猜测的幼儿的理解是否正确)
4、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种动物的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间房里动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我们都给动物们分好了房间,每间房的动物有多少呢?请你也记录在记录单上。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记录单,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类的,每组动物有多少。(让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同伴好的记录方法,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4)师幼小结。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居住环境等,为本次活动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动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诵读儿歌。
2、学习用词汇:蓝蓝的、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等来表述图片。
3、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1、四幅不同动物的家背景图片,小动物图片(小鱼、小鸟、螃蟹、小马。)
2、小动物胸饰(小鱼、小鸟、螃蟹、小马、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家》照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自己的家)刚才,你们看到的就是贡老师的家,我的家就住在新都苑。那你们的家住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2、帮小动物找家
(1)逐一观看图片,理解儿歌内容,并能运用词汇表述小动物的家。
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家住在什么地方了,可是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师出示小鸟图片)你们看它是谁呀?(小鸟)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呢?(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都不错,可是小鸟最喜欢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天空就是小鸟的家。师追问:天空是谁的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出示天空图片)那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师幼共同说数遍: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2)(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鱼的家
师:小鸟找到家了,看谁也来找家了?(小鱼)那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小河)你们看小河的水怎么样?(清清的……)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小鱼的家)(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要有重点地引导用儿歌中话来说: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3)(出示小马、螃蟹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马、螃蟹的家
师:绿绿的草原是小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