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人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2-12-04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制定教案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得要求来制定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狼和人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狼和人教案通用6篇

狼和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及环境创设。

2、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3、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4、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狼和人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读。

3.指名读。

三、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课间活动

五、指导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请说说“夏、台、梅、瓜”的笔顺。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练习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卡片。

2.齐读韵文。

二、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学习新偏旁。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写字,播放轻音乐。

狼和人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狼和人教案篇4

课题:

制作视力表

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xxx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际动手制作的潜力

情感目标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重点难点视力表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准备项目:

1、课前先分好组

2、硬纸板(黑白)、剪刀、直尺、细绳等材料和制作工具第一课时:认识视力表,了解视力表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幻灯片、课堂引入

师说: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搞笑的,(播发有关于眼睛的动漫。)幻灯片、引导到视力上

师说:大家看了“超级阿近”这个之后除了感到滑稽之外还想到些什么?比如眼睛近视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幻灯片、引导到测试视力的视力表上

那到底什么样的状况下才说一个人的眼睛是近视的呢?那近视有什么样的标准?有的话,那又用什么东西去测试、衡量我们的视力呢?

幻灯片、视力表的类型,有利用形对数视力表作为测试工具的,也有利用形作为测试工具的。

幻灯片、活跃气氛。

动物世界也有它们自己的专门视力的测试工具,比如狗狗的幻灯片、形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发明(来源)。

师说:是谁发明了标准对数视力表?

幻灯片、视力测定的依据。

师说:我们每年都有体检,当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眼睛视力的评定,同学们去测试视力的时候,工作人员是怎样确定你的视力的?

幻灯片、蕴涵的知识。

一、我们先来看看一个“e”里有蕴涵些什么?

让学生去测量,发现。

幻灯片、

二、那不同视力的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可那一个

(学生在看了之后会回答相似)

那我们要找出证据来,看是不是真的相似。

度量、添表。

幻灯片、让学生起来回答之间的的数据,一边展示以做好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校对一下。

先提问学生数据时间的关系。懂与不懂都进行讲解。

然后讲解数据的运算等。真正得出各个是相似的。

幻灯片、思考、讨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米为基准测视距离的形视力表

那么问:

一、米为基准测视距离的形视力表要怎样设计?

二、米的又该怎样设计呢?幻灯片、米的形制作原理先提问学生再具体讲解(使用黑板)

观看flash

提问学生...

提问学生...

利用搞笑的flash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由此联系到测试视力的视力表。

让学生自主探究视力表的原理。

提问学生

提问学生

学生实际操作—测量e的边和开口的宽。

学生去度量视力在0.1—0.8之间的e的数据。

讲解视力表的测定依据有哪些。

狼和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 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 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四.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狼和人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