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信息课教案8篇

时间:2022-11-26 作者:lcbkmm 备课教案

大家在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自己的思路清晰,写好优秀的教案,这也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信息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8篇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1

课题 第8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xx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页中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

能力目标

学会插入图片;掌握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的方法;学会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蝉”页,培养对大自然深入探究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教学准备

页素材“蝉”图片多张。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学生欣赏“蝉”的'图片,并说出图片相对于文字的优点。

2、如何让自己的页变的生动形象?

3、揭示课题—图文并茂的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插入图片

1、任务:新建页“”。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完成任务。

3、找2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

二、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

1、任务:适当的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输入课本上的文章,并使图片在最右边。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三、设置页的页面背景

1、任务:设置页的页边背景为黄绿色,背景图像为“bg01.gif”。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1)、插入图片时,选择了图片单击插入以后出现的对话框是要进行什么操作的?(2)、图片的对齐方式修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设置页背景要注意什么?

3、学生小组研究问题。

4、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实践创作

展示

1、搜集螳螂素材,制作页“”,让页变得更美观。

2、小组评比推选优秀作品。

3、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作品。

梳理

拓展延伸

1、学生说本节课收获。

2、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希望你们以后用这些知识把自己的页变得更漂亮。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2.熟悉机器人各组件的特点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机器人处理信息的过程。

2.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熟识机器人各组件的功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新事物的观察与探究能力。

2.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难点:

熟悉机器人各组件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准备

1.机器人相关组件实物或模型。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和人类一样,也拥有“器官”,正是靠这些“器官”,机器人才能获取、判断与处理信息。下面,我们就去熟悉一下机器人的这些神奇的“器官”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基本组成

简要介绍机器人的三大组成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并介绍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机器人的组件

通过相关图片、实物或模型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组件,主要包括大脑、电力单元、传感器、动作及反馈设备、机身及装饰物。

三、课堂活动

1.全班随机分为四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同时每组选定一个机器人。

2.找出选定的机器人都使用了哪些组件,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工具找出这些组件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介绍本组所选定机器人的构成组件及其功能,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与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如果让同学们来设计一个机器人,你们希望它具备哪些功能呢?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什么组件来实现呢?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算法。

2、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给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3、体会生活中算法运用的普遍性,理解生活中算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算法。

学习难点:

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连连看”的游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能连接的相同图案,两个一对地找出来,它们就会自动消失,所有的图案全部消完即可获得胜利。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玩“连连看”游戏,才能快速取胜呢?

二、学一学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尽可能地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请大家玩一玩教材第98页类似“连连看”的小游戏。

动动脑:

为了连接所有的房子,且要使用最少的石砖,哪些道路是必须铺上石砖的?房子之间的每个脚印表示需要在此铺上一块石砖。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可以这样规划:

第一步:连接所有房子,有如下两种连法。

想:除了图上的两种连法,还有哪些连接的方法,你能画出来吗?

第二步:计算每一种连接方法所需要的石砖。

例如,图1所需石砖:2+2+3=7;图2所需石砖:2+2=4;图3…

第三步:比较几种连接方法,选择用石砖最少的方法。

完成连接a、b、c三所房子,最少只需铺设()条路,()块石砖。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规划,设计出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经过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这个游戏难度升级,现在这个村庄有5栋房子,要连接所有的房子,并且用最少的石砖,哪些路是必须要铺设的?

我们成功地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建模转换成了计算机可以计算的问题。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规则告诉计算机,让它重复有效地自动计算,找出我们需要的答案。

三、做一做

让我们在教材100页的上图中画出连接5栋房子且使用最少石砖的铺路方法。

四、练一练

妈妈忘记了手机设置的密码图案,只记得是7个或者8个连接点,连成后的形状是个“z”,我们能帮她解开吗?

板书设计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收藏网页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收藏夹管理所捕获的信息;

情感目标:能够根据需求甄别、捕获信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如果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时,大家是怎么收藏的?

生:摘录在本子上(剪下来,直接保存整本书……)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说明我们的同学平时都有注意观察和积累,从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在因特网上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值得收藏的网站和资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存网页》。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收藏网页

师:我们先来学习“活动一”,首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活动一”。

生:交流收获

师:是的,可以采用ie的收藏功能来收藏网页,请同学们想动手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

活动二:整理收藏夹

师:因特网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里遨游的时候,大家要学会判断、甄别,要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收藏,不能看到什么就收藏什么?否则,时间久了就会像老师这台电脑的收藏夹一样混乱。(展示教师机的收藏夹,该收藏夹里收藏了几十个各种各样的网站)

生:惊叹……

师:是啊,这样不仅很乱,浏览时也很麻烦,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学会选择有价值的网站,同时还要经常整理收藏夹,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学一学如何整理收藏夹?并动手做一做。

生:自学并动手

活动三:保存网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因特网上的资料更新频率非常高,为了能在日后更好地使用查找到的网页信息,仅用收藏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我们可以将网页保存下来,这种方法可以把组成网页的文字、突破等都保存下来,这样就不要担心因网站更新而导致自己需要的信息丢失。那要如何保存网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活动三,并动手操作,会的同学帮一下不会的同学!

生:实践操作

师: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真好,这么快就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

三、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超链接

能力目标

学会建立文本超级链接;学会设置超级链接的打开方式;学会设置不同对象的超链接。

情感目标

通过对蚂蚁世界的研究,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不同对象的超链接。

教学准备

蚂蚁图片1张,“白蚁”、“桥蚁”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欣赏“白蚁”视频介绍片段。

2、如何利用页共享视频资料?

3、设置超级链接。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1、出示任务:

(1) 新建页,设置标题为“蚂蚁总动员”,保存为,标题为“昆虫站导航”。

(2)输入你知道的昆虫站的名字,并把它们链接到相应的址,打开方式为“_blank”。

5、学生探究操作

6、学生演示汇报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根据情况补充问题。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

实践创作

展示

1、创作内容:课本28页实践与创新。

2、学生创作。

3、小组评选优秀作品。

4、优秀作品展示。

5、共同作品

梳理

拓展延伸

本节课收获是什么?觉得自己哪个部分掌握的比较好了,哪个地方还要继续努力。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认识多媒体作品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学习法。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取代粉笔“沙沙”声的,是宽大的屏幕、丰富多彩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动感的电影……多媒体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多媒体作品种类也很多,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师使用它帮助教学,学生使用它帮助学习,企业使用它介绍产品。可以说powerpoint是我们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最常使用工具之一。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

二、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

师:和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一样,powerpoint拥有典型的windows应用程序的窗口,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个powerpoint的窗口,可以自由切换,操作非常方便。

投影广播:powerpoint界面和word界面。

师: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与word窗口很相似。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两个软件的界面,找出其中不同之处。

生:……

师:对,刚才同学们找出它们许多不同点。powerpoint跟word不同点在于,在powerpoint中,文字必须在文本框中输入。虽然powerpoint跟word有这么多不同点,但是powerpoint与word大部分却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体验一下powerpoint的神奇功能。

三、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师: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扩展名为“ppt”的文件。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建立一张简单的幻灯片:

步骤1:启动powerpoint 2000软件。

步骤2:先选择“空演示文稿”,再单击“确定”。

步骤3:在打开的“新幻灯片”选择默认版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在文本框中输入“走进藏羚羊”。

步骤5:用名称“走进藏羚羊”保存文件。

步骤6:按键盘“f5”或播放按钮播放,观看播放效果。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许会发现制作多媒体作品也不是一件难事,跟以前学过的制作电子文档也没有什么区别。事情可并不像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走近藏羚羊》这个作品吧。

投影展示《走近藏羚羊》。

师:这个作品围绕藏羚羊这个主题,设计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六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的主题和所用媒体素材各不相同。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师:其实,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就像拍一个小电影一样,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构思。要想清楚表达什么主题,如何分解主题,选用怎样的素材最合适。

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根据投影上《走近藏羚羊》设计图表,4人为一小组,探索powerpoint功能并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及其余幻灯片。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加以指导。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过程。

1.使用菜单“插入”→“新幻灯片”,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

2.使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幻灯片。

3.保存并播放幻灯片。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三个知识点:

1.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3.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块属性的方法。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自我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难点:

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前进

单击“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在“主程序”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前进”模块与“主程序”模块间便被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模块。

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

(二)机器人转弯

展开“执行器模块库”,单击“转向”模块,将其拖动到“直行”模块的下方,单击鼠标,“转向”模块便与“直行”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束”模块。在“转向”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进行设置。

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经完成的具有“直行”和“转向”两个模块的流程图。

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变化,探究“直行”和“转向”模块中的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并进行综合,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你发现了“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值和时间值与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的关系了吗?

实践活动一作品展览

一、主题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是学校举行毕业班同学作品展览。由于参加展览的作品数量太多,作品展览室的空间有限。于是,玲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使用数码相机将需要进行

展览的作品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成多媒体作品,然后在学校的电子展厅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原本需要庞大展位的展览变成了在计算机界面上的展览,并且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感。

(2)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三、活动方案设计

本次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可以设计成全年级的活动,也可以设计成班级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本次活动根据需要可以安排2~3个课时,大致分为4个阶段进行:学习使用数码相机、实地拍摄作品、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作品展览与评比。

第一阶段:学习使用数码相机

本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数码相机,根据实际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使用,也可以由教师统一讲解使用方法。

第二阶段:实地拍摄作品

在初步学会了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数码相机将需要参加展览的作品拍摄成数码照片,然后将它们保存在计算机里。小组同学一起,在电脑上观看拍摄的作品,从中选出效果比较好的作品。

第三阶段: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

要制作出精彩的作品,必须要对素材进行进一步加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对照片进行进一步修饰,例如为照片加上边框、添加文字说明等。而对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则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商议确定。能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软件很多,最常用的是powerpoint和flash,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媒体软件来进行制作,分析涉及了哪些知识要点,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可以将小组的分工记

完成作品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操作讲解,并且讲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然后全体同学一起分析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分析、点评、总结,并且选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