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阳台教案7篇

时间:2022-12-03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优质的教案有利于我们教研活动的展开,教案是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所制定出的书面文体,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爬阳台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爬阳台教案7篇

爬阳台教案篇1

【活动设计】

阳台是家中伸向外面的平台,很多家庭都会在阳台上养花、养鱼、晒衣服,有的人还喜欢在阳台上晒太阳、乘凉、锻炼身体等。对于幼儿,因为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外面,所以更具吸引力。他们喜欢爬到阳台的窗户上往外看或把身体探出窗台,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了解在阳台上玩时要注意的事项,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台的功能。

2、知道在阳台上跑跳、爬窗,在窗边嬉戏等行为很危险。

3、能用简单的图示制作安全提示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家中阳台的图片。

2、不同形状的卡片、水彩笔,每位幼儿一套。

3、幼儿用书第6、7页。

【活动过程】

1、通过互现介绍“我家的阳台”,使幼儿了解阳台的功能。

(1)请幼儿介绍自己家阳台上有什么?家里人都在阳台上干什么?

(2)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中阳台的图片。

小结:家里的阳台功能很多,可以晒衣服、种花、乘凉、晒太阳。

2、教师讲述故事《陶涛的头卡住了》,使幼儿了解在阳台上玩耍时要遵守的规则,知道攀爬阳台、窗台有危险。

提问:淘淘在阳台上干什么?他那些行为有危险?

小结:小朋友在阳台上玩耍时不钻爬、不攀高,身体不能从护栏空隙穿过去,这样的动作非常危险。还要注意不要从阳台上往下扔东西,这样会伤到别人。

3、制作阳台上的安全提示牌。

引导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卡片,设计简单、合适的图案或符号,制成安全提示牌。画好后可以带回家挂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自己家的阳台有什么危险,挂上安全提示牌。

2、请家长根据自己家的阳台情况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爬阳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台的主要功能,知道不能爬阳台和窗台,不再窗台上蹦跳,不在未封闭的阳台上玩耍。

2、能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简单地说明原因。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的关于阳台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家里的阳台有什么用,你们会在阳台上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进行锻炼。夏天,还可在阳台上乘凉,大家都需要阳台。

2、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是错误的。

(1)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一:一个小女孩,正站在一个大的室内飘窗窗台上,此时窗户是开着的,她探出身体,把头手伸出窗外,冲着楼下喊:“妈妈,快上来!”小男孩在宽宽的窗台上蹦跳。

教师:小女孩在干什么?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

(2)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二:妈妈和小女孩在阳台上,阳台上有牢固的围栏。

教师:这个阳台安全吗?说一说为什么它比较安全。小朋友在阳台上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3)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三:阳台的一端放置的'洗衣机、洗衣池,阳台地上还有几盆花,一个小男孩在阳台上骑木马。

教师:阳台上有什么?这些东西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在阳台上玩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为什么不能在阳台上面玩耍呢?

(4)教师总结:不能把身体探出窗户和阳台护栏,也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这样一不小心没站稳就会摔下来;也不能在阳台上玩游戏,阳台上有各种其他的东西,不小心撞上去,会受伤的。

3、引导幼儿讨论,拓展幼儿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阳台上还有哪些事情危险,不能做?

教师总结:如果衣服被吹到了阳台外面,自己不能伸手到阳台外拿,应该请大人来帮忙。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他人,如果被关在阳台上,应敲门请屋里的大人帮忙开门。

幼儿园阳台安全教案,阳台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探险的好地方,但是,阳台的安全隐患对于幼儿来说太大了,很多幼儿都会在阳台上出事,所以一定要好好教育幼儿不要再阳台玩,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

爬阳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家庭环境中各处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已到家做客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二、观察图片,了解了解家庭环境中各处的安全注意点。

(1)观察客厅,熟悉客厅中的摆放。

教师:这是客厅,如果小朋友在客厅玩需要注意什么?哪里比较有危险?

教师总结:客厅中的茶几和电视柜的边缘有棱角,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上面。

(2)引导幼儿观察餐厅,知道在餐厅中的安全注意点。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它的危险在哪里?

教师总结:餐厅里有锋利的刀具,咬人的剪刀,做饭时需要的红彤彤的火,这些东小朋友可不能随便碰触,等长大后有能力了再来帮助妈妈,分担妈妈的辛苦。

(3)引导幼儿观察卧室,知道在卧室中的安全注意点。

卧室是供主人休息的地方,那里会有危险呢?

教师总结:床头柜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要碰到上面,硬硬的边角回不客气的伤害到小朋友。

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去做客,发现了各地方的危险,以后我们在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

活动反思:

现在的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很多,有时候孩子和家长会忽略一些安全问题,对孩子在家时的安全没有防范意识,要告知孩子们在家里玩耍时要注意的和要知道的知识,加强孩子对安全的意识。

爬阳台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

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___)蜷缩(___)恬淡(___)

翘望(___)呐喊(___)喧嚣(___)

鳞次栉比(___)龟裂(___)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第3段、第4段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爬阳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二、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夹叙夹议;

三、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成人和孩子与自然相处的不同方式;

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和形象的语言;

对文中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是司空见惯的。请同学们谈谈封闭阳台有哪些好处。

(交流)

小结: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可以防尘,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可以美观等。如此看来,封闭阳台有诸多好处,可是本文的作者杜卫东却决定不封阳台了,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到杜家看个究竟吧!

(出示课题)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二、检查预习:

(详见课件)

二、理清线索:

关于杜家封阳台一事几经周折,请同学找出相关的句子,理清课文的线索。

明确:(板书)

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不封阳台

三、精读课文

1、杜家起先决定要封阳台的态度坚决吗?谈谈你的理由。

明确:坚决。第一自然段一句话自成一段,醒目突出,说明全家决定不容更改。

2、后来又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明确:“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

3、鸽子初来是对“我们”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明确:“惊恐”“惊弓之鸟”“蜷缩”——戒备,对人类的害怕。

4、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我”和儿子都有了不封阳台的念头,两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儿子——出于“忧虑”和领略“新奇的世界”的“瑰丽”的渴望;

“我”——出于对于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

5、儿子为什么会“忧虑”?为什么看到鸽子会惊喜?试从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忧虑”:怕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另一个原因是为鸽子担心。

“惊喜”:第11小节——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自然的灵性,早期的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来。

6、孩子有着贴近大自然的天性,那么作为成人的“我”呢?试从文中找内容来回答。

明确:第9小节,作者参加内蒙笔会的描写。“情不自禁”、“趴”、“喊”等词,“仿佛……大地母亲的心音”。

7、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贴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具体是如何的一种关系,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8、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请一位同学对此作一下口头描绘,并谈谈你的感受。(投影)

(交流)

9、文中作者也列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找出。

明确:第10小节。

10、第10小节就表达方式而言属于议论,然而却不显枯燥和死板,试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语段,并谈谈其语言上的特点。

明确:第12小节。同样的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因为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且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结: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

11、能否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呢?试在文中找依据。

明确:第11小节,“儿子拿来……。晚餐”(人对自然)

第8小节,鸽子的眼神的描写(自然对人)

总结:人和自然本为一个整体,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虽然现今有不少人正做着伤害自然伤害自身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的保护自然人与自然还是能和谐相处的。

六、延伸:

说一说:

爱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做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

(讨论并交流)

小结:

一、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房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二、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爬阳台教案篇6

活动名称

安全《在窗台、阳台玩耍要注意》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台的主要功能,知道不能爬阳台和窗台,不在窗台上蹦跳,不在未封闭的阳台上玩耍。

2.能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简单地说明原因。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教师的指导与注意点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的关于阳台的经验。

师: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家里的阳台有什么用,你们会在阳台上做些什么?

小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进行锻炼。夏天,还可以在阳台上乘凉,大家都需要阳台。

2.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1)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一:一个小女孩,正站在一个大的室内飘窗窗台上,此时窗户是开着的,她探出身体,把头手伸出窗外,冲着楼下喊:“妈妈,快上来!”小男孩在宽宽的窗台上蹦跳。

师:小女孩在干什么?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

(2)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二:妈妈和小女孩在阳台上,阳台上有牢固的围栏。

师:这个阳台安全吗?说一说为什么它比较安全。小朋友在阳台上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3)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三:阳台的一端放置的'洗衣机、洗衣池,阳台地上还有几盆花,一个小男孩在阳台上骑木马。

师:阳台上有什么?这些东西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在阳台上玩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为什么不能在阳台上面玩耍呢?

(4)总结:不能把身体探出窗户和阳台护栏,也不能在窗台上蹦蹦跳跳这样一不小心没站稳就会摔下来;也不能在阳台上玩游戏,阳台上有各种其他的东西,不小心撞上去,会受伤的。

3.引导幼儿讨论,拓展幼儿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阳台上还有哪些事情危险,不能做?

小结:如果衣服被吹到了阳台外面,自己不能伸手到阳台外拿,应该请大人来帮忙。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他人,如果被关在阳台上,应敲门请屋里的大人帮忙开门。

活动总结

爬阳台教案篇7

目的要求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清文本线索,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清文本线索;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本文主旨;

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投身环保活动。

重点:

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难点:

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一、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倏忽(shū)稚嫩(zhì)鳞次栉比(zhì)悖论(bèi)孵育(fū)喧嚣(xuānxiāo)龟裂(jūn)蚂蚱(màzha)恬淡(tián)霓虹(ní)咆哮(páoxiào)眺望(tiào)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眺望:从高处向远处望。

沐浴: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瑰丽:异常美丽。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就自己来的客人。

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3、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走进自然,情境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课前3分钟,多媒体播放一组配乐自然风光图片。)

导入:同学们,当你站在阳台上,抬头看到蓝蓝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鸟儿欢快地飞过天空,留下串串脆啼;俯视楼前,草坪如茵,花朵鲜艳,河水清澈,游鱼戏莲;阵阵清新的空气飘进来,沁入你的心脾,置身于此,你舍得封闭那扇阳台吗?此时,我们会由衷的感谢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然而,当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时,却发现,同属于自然之子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并且,人类还不断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和自然相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明天不封阳台》(板书课题)和作者杜卫东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板书作者)

(二)走入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2、分节朗读课文

3、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可提示方法:抓住文中的人和事。参考:我因为“鸽子问题”决定不封阳台)

4、思考讨论问题

a对于阳台问题,我开始是怎样决定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可以隔住城市的喧嚣,并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明天先不封阳台”,因为一只飞进阳台的鸽子

b关于封阳台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提示: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的关键性词语去分析、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课文的线索(教师边总结边完成以下板书):

叙事线索:要封——要封吗?——先不封

情感线索:坚决——犹豫——改变

c“明天还封阳台吗?”同样的问题,儿子和我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儿子:鸽子的角度,对鸽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