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课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2-10-27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提前制定教案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只有认真制定教案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课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课教案模板6篇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根据每幅图中的不同形状进行统计归类,并把数量用圆圈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用各种图形组成的画面。

2、教师教具材料: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各种图形。

1、教师逐个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啊?

3、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学习统计方法。

1、教师出示由各个图形组成的图画。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3、数一数同一个图形在画中一共有几个?(数过的图形注上记号)

4、以相同方法,数其他图形的各数。

5、用圆点记录它们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给一幅图画统计图形的数量。

1、引导幼儿边数边做上记号,边数边画上圆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内容。你是怎么数的?

四、幼儿再次操作(时间不够改为活动延伸部分)。

1、幼儿操作用书p25,统计6幅图形。

2. 师生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进行匹配。

2.初步学习按卡片上动物的颜色数量匹配相应颜色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愿意和同伴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黄绿蓝塑料夹子若干。

2.动物卡片若干。

3.色卡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玩夹子。

1.教师出示夹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些夹子一样?哪里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夹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幼儿玩游戏夹夹子。

二、夹子与色卡匹配。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匹配。

师: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听到夹子宝宝说肚子饿了,这该怎么办呢?

2.幼儿尝试操作

三、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1.学习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师:老师的夹子宝宝吃饱啦!它想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朋友吧!

2.集体操作:夹夹子。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成果展示,教师评价。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是怎么帮助好朋友的。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比较大小活动的乐趣。

2、能区分两个大小明显的同类物体,发展初步的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篮子、拱门个1、ppt课件。

学具:大小萝卜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开汽车看望兔宝宝的情节导入和贯穿活动。

2、感受大小

(1)、区分洞的大小,幼儿选择钻过山洞,说一说从哪个山洞钻过来的。

(3)、拔萝卜,比比说说萝卜的大小。

3、理解大小

4、结合ppt认识小兔大兔。

(1)、送萝卜给大兔小兔。

(2)、结合ppt参观兔宝宝家。

5、区分大小。

(1)、区分大小杯子,请兔宝宝喝水。

(2)、区分大小毛巾,跟兔宝宝一起洗脸。

(3)、区分大小床,请兔宝宝睡觉。

6、延伸活动:巩固认识大小。

(1)、告别兔宝宝,开汽车“回家”寻找生活中的大小。

(2)、在《幼儿用书》中寻找大小,并正确表达比较结果。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的: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结束部分: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活动过程: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

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