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所有教师工作者在上课之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了解教案的意义十分关键,只有认真制定教案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九九重阳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九九重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时机。利用节日机会,合理把握主题,从而以感情为纽带拉动家校的距离。
2、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以文明行为,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活动安排
一、导入
1、复习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1)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就知道在唐代,重阳节就非常受重视了。并且,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2)听故事:东汉时期,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送了命。恒景病好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害。恒景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剑术外,又送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一天,仙人对恒景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来了。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告诉他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子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a:恒景能把这恶魔杀死靠的是什么?他怎么才练出这一身武艺呢?(废寝忘食)
了解“废寝忘食”的意思,你对哪个字的意思不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b:这恶魔能被恒景杀死,靠的是什么?(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其实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是重阳节的风俗。
(3)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把带来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
集体交流。(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点了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分分类:这些习俗如果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吃和活动)
三、感受体会“重阳敬老”之情
1、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等习俗是以前人们的庆祝重阳节的方式。重阳节到了现代你知道它还是谁的节日吗?(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2、童谣欣赏: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爷爷老,走不动,我为爷爷。爷爷累,气呼呼,我为爷爷。爷爷乐,笑哈哈,夸我。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1)这首童谣还没写完,你们能帮我写好吗?
(2)大家写得很好,我们来读读我们编的儿歌。
(3)你觉得童谣中的小朋友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3、你们能把童谣编得那么好,相信平时也一定非常尊敬老人。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出示句式:当爷爷时,我。/当奶奶时,我。
4、悄悄话:也许你平时娇气的时候会惹爷爷奶奶生气,也许你平时有不听外公外婆话的时候。现在我们仔细想想,他们都是爱你的。他们给我们的爱一点也不比爸爸妈妈少,你有什么悄悄话想对他们说吗?写在纸鹤的翅膀上,让纸鹤把我们的心里话带给亲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⑴把纸鹤放到指定的地点,选取典型的请同学来读一读。
⑵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在这纸鹤上还有同学们自己找来的关于重阳节的诗歌,大家可以一起读一读,欣赏欣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同时还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老师再此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每一位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
九九重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了解七宝的一些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教育幼儿尊敬老人、长辈;知道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
对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9月9是什么节日吗?有哪些重阳节的风俗。
2、幼儿自由表述。
师小结:看来孩子们都很了解,那我们今天就开一个有关重阳节的智力竞猜吧。
二、智力竞赛——巩固重阳节知识
1、分组。幼儿根据意愿进行分组,六人一组。
2、必答题:(每组商量好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听故事:名人敬老故事
a名人是怎样尊敬老人的?(复述或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b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具体到做哪些事。)
…………
3、抢答题:重阳节智力竞赛
a重阳节在哪一天?
b重阳节那天人们会有哪些活动?
c重阳节人们吃些什么?
d我们小朋友懂了一些什么道理?
…………
4、手工题:看图制作寿桃
以速度、质量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给分
三、颁奖——感受为爷爷奶奶制作礼物的快乐
1、计算得分,各小组颁奖。
2、请还没有制作完成寿桃的孩子继续加油。
3、请幼儿送寿桃的时候,说上一句能让爷爷奶奶高兴的心里话。
九九重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重阳节文化与意义,明确节日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感恩教育的意义。
2、感受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的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心怀对老一辈人的崇敬之情。
3、感悟对革命前辈或对老一辈人的感恩活动对自我成长的帮助和意义。
活动过程:
一、翁晶晶向其他同学简述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两则关于重阳节的民间故事:《丹朱修建重阳店》和《重阳公主与重阳店》。
二、学生收集材料展示,了解重阳文化: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三、观看视频短片,了解老一辈人付出各种艰辛努力创造新生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各方面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迅猛的变化。感受革命先烈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四、学生发言: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感恩之情?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五、分享快乐:部分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重阳节当天慰问敬老院爷爷奶奶的照片,以及在家中帮助长辈所做事情的照片。还有个别学生为敬老主题画了几幅画,并将它们展示出来。
六、小组讨论:感恩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看法。
活动效果:
1、通过“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重阳节文化与意义,明确了感恩教育的深层含义。
2、通过观看视频短片,了解了革命前辈创下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以及今天世界迅猛发展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感恩老一辈人的感悟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意义。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合作精神,发扬了民主作风,并在全班同学中引起共鸣,形成一致合力。
九九重阳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活动过程:
一、主题导入
同学们已经认识好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么你们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重阳节)
二、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两九相重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会有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三、颂九九重阳诗
1、听音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重阳节时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看来,古人对于重阳节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视的。
四、说一说准备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们一般将重阳节成为中国的“老人节”,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一辈懂得尊老敬老。请同学们来谈谈为了尊敬长辈、关爱长辈,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做什么事?
五、总结
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敬重自己的长辈,也要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而对于你们来说,如果能做到那样,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人见人爱人夸的好孩子。
九九重阳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又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小班的孩子迎来了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这个节日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尊敬老人”的情感结合起来,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敬老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2、使宝宝从小有关心爷爷奶奶的意识,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3、喜欢爷爷奶奶,愿意表达爱爷爷奶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说说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师:宝宝们,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谁的节日吗?
小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节日。
2、知道重阳节的风俗。
二、发表感??
师提问:九月九日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我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三、制作项链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项链,送给爷爷奶奶。
四、学习儿歌《九月九》九月九,重阳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哈哈笑,我请他们吃甜糕,妈妈/爸爸夸我好宝宝。
五、爷爷奶奶我们爱你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小事情,如:宝宝长大了,自己走不要爷爷奶奶抱。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等。
九九重阳教案篇6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同学们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老的好孩子。
二、活动准备:
歌曲《我爱爸爸妈妈》《我的好妈妈》
三、活动流程
班主任讲话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下面我宣布张山庄小学二年级“孝亲敬老,从小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活动导入
1.以一首《我爱爸爸妈妈》导入新课。为什么要爱爸爸妈妈,尊敬老人?(生交流)
(二).活动过程:
1.听《黄香温席》故事,思考并讨论:
1)、从哪些地方看出黄香十分孝敬母亲?
2)、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小结:黄香是个孝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
2、讲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讲)
1)、学生讲自己听过的有关行孝感恩的故事。
小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他们,还把他们编进了书本,流芳百世。
2)、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吗?(生交流)
3.怎样做个懂事感恩的人
1)、同学们,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环境下长大。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我们还听过一首孝敬妈妈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我的.好妈妈》。
2)、小结:这首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看到妈妈下班回来很辛苦,赶快给妈妈搬凳子,倒水喝,亲亲妈妈。这就是孝敬妈妈,尊敬妈妈的表现。
3)、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4.看谁平时对父母了解沟通的多。
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
1、抽问题回答游戏,看谁回答最正确
(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的生日?
(2)、谁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3)、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东西?
(4)、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怎么做吗?
(5)、你知道妈妈有多重吗?
(6)、你知道妈妈有多高吗?
2、开火车判断对错游戏
(1)你可以不经过父母的同意,随便出去玩。
(2)吃饭是等妈妈给盛饭。
(3)回家就要妈妈买零食吃。
(4)回家不认真写作业,老和妈妈顶嘴。
(5)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做很多家务。
(6)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7)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
(8)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9)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10)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
5、活动进行到这儿,让我们把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卡片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班会总结: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把心理话和父母说说,就是陪父母聊聊天,母亲节或者是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朵鲜花,或者是说一句祝福的话,如当妈妈生日的时候,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盛饭等。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尊敬。
6、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四、活动体会
本次活动充满了温馨,相信这次主题队会“孝亲敬老,从小做起”主题班队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爱的种子!
九九重阳教案篇7
一、活动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2、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3、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
二、活动过程:
1、(一名男孩身着唐装,高声朗诵中上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同学甲:我知道,你是唐朝的诗人王维,你朗诵的这首诗周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的时候作的,对吗?
同学乙:我还知道,那年你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赶考。看到人们都那么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欢度重阳节,你在长安感到非常孤独,思念远在蒲州的亲人,才写下了这首诗。
2、(男孩显得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禁止烟火,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丹心。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
大家纷纷开始讨论。
同学丙:我们还是听周老师说说,好吗?
周老师:同学们,也许你很早就通过了王维的诗句知道了重阳节,今天周老师再向你们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好吗?
播放幻灯片。
周老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了。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同学们,通过你们搜集的资料,谁能在老师的基础上再介绍一下重阳节?
3、同学介绍重阳节
同学丁: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同学戊: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同学己: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同学庚: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同学辛:还有好多诗人为重阳节作诗呢!像陶渊明的《过故人庄》中就有两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喝的应该就是重阳节的菊花酒吧。
同学壬:还有一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可能是作者三年没有回家了。
同学癸:毛主席还有《采桑子。重阳》呢。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周老师:还有四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周老师:宋朝的李清照还有一首《醉花阴》表达的是和王维一样在重阳节当日感到寂寞与孤独的情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男孩:重阳节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中国的老人们越来越多,我们同学还要从古人的身上学习孝敬老人、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可以带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登山远眺,锻炼身体。
女孩:还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去公园欣赏美丽的菊花。
同学:不光要孝敬我们的亲人,邻居的爷爷奶奶需要我们帮助时也要好好对待他们。
同学:上车给老人让座,也是一种美德。
周老师: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尊老敬老的国家,从古至今有许多孝子的故事世代流传,黄香温席、闻雷泣墓等都为我们作出了典范。老人不但哺育了我们成长,更是人类智慧的保有者,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每个人都会经历天真浪漫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成熟稳重的壮年,和白发苍苍的老年,所以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咿呀学步的时候,老人为我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我们唯有孝顺他们、关爱他们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更多的老人虽然身体已经不再健壮,但是精神一样矍铄,感情一样丰富,只要我们用心,他们一定会有快乐、幸福的晚年。
播放“夕阳红”歌曲,全班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