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案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前准备好教案是必要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大中国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中国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中国我爱你》,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达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2、老师示范演唱
学生演唱
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3、视唱:(将本课歌曲的副歌部分作视唱练习)
(1)高声部的视唱练习
(2)低声部的视唱练习
(3)两声部的'合唱效果
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不会唱的小节找出来,老师来示范演唱或者请会的同学示范演唱,其他同学跟琴轻声演唱。注意第一小节,以及切分节奏低声部注意音准。
4、新授歌曲
(1)、导入:
今天,潘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
(2)、初听音乐。
(3)、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4)、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5)、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6)、念歌词,体会情感,
(7)、听钢琴伴奏,配唱歌词。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下课。
大中国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
教学流程
一、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
大中国教案篇3
活动目标
一、理解儿歌内容,跟读儿歌。
二、初步了解中国的国旗、地图、红领巾等代表的意义。
三、培养初步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
二、字词:妈妈。
三、教师准备星星、花朵、红旗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二、学习儿歌《我的妈妈是中国》
1、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2、教师: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儿歌里说“我的妈妈叫中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我的妈妈是中国”?
教师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妈妈叫祖国,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4、在学习儿歌钱我们先看几张图片。
5、幼儿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6、教师念儿歌,幼儿倾听。
教师:我来念儿歌,你们听听儿歌里说到了谁?
7、教师和幼儿共同念儿歌。
8、教师和幼儿用接念的方法练习儿歌。
9、我们学习了儿歌,知道我们的妈妈是中国,那现在我们再看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三、游戏:体验升国旗。
四、全体幼儿共同念儿歌。
大中国教案篇4
活动目标:
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能理解歌词的内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准备材料:
小蜜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
重点难点:
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做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蜜蜂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勤劳的采集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3、教师弹唱一遍《爱劳动的小蜜蜂》。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弹唱几遍歌曲,幼儿可以模仿小蜜蜂飞一飞,采一采蜜。
6、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7、复习歌曲《蚂蚁搬豆》,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2
一、活动名称
向节日里不休息,辛勤劳动的人们问好。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家长的帮助支持下大胆、自然地向成人问好,向人们表达节日的祝贺。
2.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关注四周的的人和事。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幼儿园制作好慰问礼物和心意卡。
2.节日父母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帮助孩子发现在节日里正在工作的人。
3.幼儿将自己的慰问礼物送给节日里正在工作的人,请接受礼物的人填好心意卡交给孩子。(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可以帮助孩子一起送,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主动去送,这个环节是对孩子的一个挑战)
4.节日过后,孩子将心意卡带到幼儿园。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向谁慰问了,是自己主动完成慰问任务的、还是父母帮助完成。
四、教学反思
活动来源于中班的主题活动《四周的人》,教育活动从孩子最亲近的父母长辈开始关心四周人们的活动,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及与我们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体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友好交往,愿意向他们学习。
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挖挖、讲讲,使幼儿了解红薯的生长环境、外形及功用。
2、在幼儿的主动活动中,探索如何使用小工具挖红薯,积累一定的劳动经验。
3、通过集体户外劳动,增强幼儿同伴间的合作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重点:
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难点:
探索如何使用小工具挖红薯,促使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
小工具、篮子、拼板、小毛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范老师家的菜地里)
2、秋天到了,范老师家菜地里的果实宝宝都成熟了,果实宝宝都想出来了。你们看,果实宝宝躲在哪里啊?(地下)你们知道哪些果实宝宝是藏在地底下的?那这里藏的是什么果实宝宝呢,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看看吧
二、提出要求
1、使用工具要注意些什么呢?
(1)安全
(2)不同的工具要互相帮助
2、每个小组一个篮子,把挖到的红薯放在各小组的篮子里。
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4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活动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1.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2.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四、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五、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教学要点:
1、老师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我们爱老师,要,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朗诵(灯片出示)
①、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②、全班齐朗诵
③、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桃桃看了白发和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为什么心里怪难过的?
b、你认为我们怎样做才是?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你弄懂了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想一想
读故事、看图、讨论,感谢老师,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2、议一议
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总结。
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五、活动延伸。
开个颂师会,说说老师关心爱护、辛勤教导我们的小故事。
大中国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弪热爱祖国、热爑社会主义的感情。
2、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删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4、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仃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3、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4、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5、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首先,请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看我国的桥有哪些种?
好,在看完之后,同学们都很震撼,今天我们就研究其中一种--拱桥。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称赞: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匀称:桥墩:推崇:河堤:暴涨:惟妙惟肖:祟:头昏脑涨:
2、补充解词:
雄姿:威武雄伟的姿态。
推崇:十分重视并作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胜景:优美的景色。胜,优美的。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
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三、说明文常识学习:
1、中国石拱桥的体裁:说明文。
2、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朝代先后。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
逻辑顺序:从一般到个别、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等
4、一篇说明文为了把被说明的事物说清楚,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来。
四、讲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写了哪些桥,并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中国石拱桥特点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3)写了哪些桥?
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
(4)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请在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这是什么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3、文章的结构层次: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3~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4~5段)惊人的杰作赵州桥的特点。
(6~8段)闻名世界的卢沟桥的特点。
(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10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4、观看图片:感悟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五、课后读文,思考:
1、赵州桥那些地方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卢沟桥那些地方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大中国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可能最几乎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