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联系实际,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与环保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纸与环保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重点)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难点)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
难点: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再生纸成品一份、搅拌机一台、废旧纸若干、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废纸和再生纸成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大家猜它们有关系吗?(再生纸就是用废纸品做成的)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大家认真观察废报纸是怎样变成再生纸的。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结束,引导幼儿说一说再生纸的过程,教师小结。
(1)教师将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将浸泡的报纸放入搅拌机中打碎,做成纸浆。
安全提示:如果小朋友需要制作纸浆,搅拌机有危险性,必须在有家长或者老师的协助下才可以制作。
(3)把纸浆倒入盛有清水的盆中,把模具放入搅匀的纸浆中,轻轻晃动模具直到看起来表面平坦。
(4)将模具平放在毛巾上,把毛巾折叠用力按压几下,待纸浆中的水被挤出后,轻将将纸撕下,晒干。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两位教师分别指导各组幼儿进行操作。
2.幼儿制作完成,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再生纸,让幼儿观察他们自己做的和教师出示的再生纸有什么不同。
最后小结:幼儿制作的再生纸需要晒干就和教师的一样了,而且再生纸晒干了才能使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浪费纸张、要节约用纸。要把废纸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新纸。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活动结束
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孩子理解。
二、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孩子的兴趣为什么会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很高呢?
1.本次教育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选材新颖,紧扣环保主题,能与现实生活结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本活动属于科学活动,整个流程都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既解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现实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制作再生纸,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我们不仅不应该浪费纸张,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利用废旧纸制作再生纸,这样更深刻的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探索,让孩子真正动手操作,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兴趣随着成功的体验变得更浓。
纸与环保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乌鸦、鲫鱼、蚯蚓、蜣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它们与生存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内容的能力。
3激发幼儿关心、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在墙上布置一幅大自然的画面、画面上非被贴上乌鸦、鲫鱼、蚯蚓、蜣螂的图片。
2活动场地及乌鸦、鲫鱼、蚯蚓、蜣螂的挂牌。
(教师扮演主考官,活动前先给几位幼儿作知识铺垫)。
3幼儿绘画用的材料。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你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要喜欢它们?
2情景表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动物王国要招收一批清洁工,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我们的招聘会了。
看看,谁是第一个来了。(一位幼儿扮演小鲫鱼游来)快向小鲫鱼问好。鲫鱼和小朋友们相互问好。
考官问:“小鲫鱼,你能想大家介绍你的本领吗?”
鲫鱼回答:“我生活在淡水里、河里的才、小虫子、垃圾都是我的食物,我能做水下清洁工。”“好!”考官笑了笑问“下一个是谁呢?”“我,我是一个乌鸦,别看我长得丑,可地面上的苍蝇,蛆虫都怕我,我还喜欢吃一些腐肉和废弃物,我可以做地面上的清洁工。”“行!”考官满意地点点头。这时,蚯蚓站了起来,羞羞答答地说:“我能把地下的垃圾吃掉,疏松土壤、制造肥料,我能做地下清洁工。”“很好,你做地下清洁工!”突然,屎壳郎急冲冲跑了过来说:“我也要当清洁工,我能把牧场上的粪便清理干净。”主考官说:“好,你们都是了不起的清洁工!从明天起,你们就分头工作吧,再见。”
3出示动物挂图,引导幼儿认识鲫鱼、乌鸦、蚯蚓、蜣螂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小朋友们,动物王国的美容师听说我们我们来了,都出来欢迎我们了(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
2)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只小动物做好朋友(每人到活动场地墙上取一只动物图片)。
3)请小朋友看看你的好朋友是谁?叫什么名字?长得怎样?在什么地方工作?有什么本领?(让幼儿自由和动物说话,用语言表达观察的内容)
4)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5)除了这些动物是大自然妈妈的美容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大自然妈妈的美容师。(青蛙、螳螂、啄木鸟、小燕子等。)
6)请幼儿将动物送回家(贴到原来的活动墙上。)
4绘画活动。
以巩固幼儿对以上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纸与环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重点:
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垃圾的产生"1、观看图片,讨论: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拆大楼留下的砖头、石头和很多的泥)。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鱼骨头、手工废纸、烂菜叶、食品袋、水果皮都是生活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教师小结:污染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不美丽。危害身体会把一些细菌带入身体,使我们生病。垃圾成堆会造成交通堵塞。
3、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小结:不对,有一些锋利的垃圾会扎伤小朋友的身体,还会弄脏小朋友的衣服和小手。
4、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
三、"垃圾的"家"
1、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在哪里?
2、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四、活动延伸周日和爸爸妈妈带上纸篓及垃圾袋到室外捡垃圾。
纸与环保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里,用科学的角度培养和实施环境教育,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具有环境道德观,有深远教育意义。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对“自动浇花”科学小实验会操作。
2.人人动手实践和参与,个个尝试解决问题。
3.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重点:
做“自动浇花”实验。
活动难点:
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准备:
1.装有水的盆、棉绳、积木、盆种花若干人手一个背包月牙桥等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导入:103班要参加环保特别行动,时间是10天左右,可是我们种了一些美化环境的花,每天都要浇水,所以我们必须想出“自动浇花”的办法才能保护这些花。
2.幼儿讨论:怎样才使花儿每天都有水喝,又不会被水淹。
3.提示几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绳、等。让幼儿动手实践和参与,证实自己的办法能解决“自动浇花”的问题。
4.环保行动。(环保行动意义和本次行动做法)
出发——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装,分成两队,走小路、踩石头、过小桥、最后来到草地;
环保行动——把草地上垃圾、树叶、小动物带到一个地方集中进行有效的处理;
5.环保行动回程,检查“自动浇花”的效果,并进行总结还表扬。
纸与环保教案篇5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新课:
(1)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2)面临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请同学们就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节新课。
第二步: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看教材第二段: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请大家思考,宪法的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上相关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第一目题内容,概括出教材上所介绍的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根本大法:《宪法》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请同学看投影资料:材料分析(详见扩展),说明制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环保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内容并总结:它是我国环保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规范,是环保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教师提问:贯穿于环保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教师重点分析"三同步"、"三统一"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其他原则还有那些?
学生回答:
2、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
教师重点分析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还是"治"?为什么?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即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危害,否则就容易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于破坏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有的甚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必须以防为主。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教师分析:凡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养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污染或补偿污染损害的责任。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提问:在环境保护中,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环境质量好坏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攸关,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
第四步: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教案点评:
此教案采取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相关法规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内容
活动课:保护环境 保护家园
活动目的: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对我国和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
活动形式:考察工厂、访谈环境专家、开展"拯救家园行动"
活动时间:前期大约两周时间;后期反馈持续至本学期结束
活动地点:某一工厂
前期准备:
1、思想动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设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设计)
3、小组分工确定每人调查重点。
4、设计活动程序: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工厂--整理分析资料--班内交流--设计"拯救家园计划&qu
ot;--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过程:
1、学生按一定数量比例自发结成小组,并分组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收集全球因自然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考察本地区环境现状、被污染情况及其原因,研究讨论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中学生在保护环境中肩负的责任。
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考察),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从各种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班级内部充分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成果展示: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1)教师可先出示一些由同学们事先收集的反映环境被污染后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并请收集者进行解说,以营造气氛。(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全班加以解说。(3)小组交流对身边环境现状的考察情况。(4)学生们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解决方案。如--这一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变成什么样?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吗?怎样有效地解决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评价:(略)
活动反馈与延伸:
1、小组出示本组"拯救家园计划",全班讨论、综合,根据实际成立环保小组,分工合作。并以班级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
2、由组长带领环保小组活动,并作好活动记载,每月汇报活动成果,全班进行评比。每月评出"环保小标兵"。
保护环境 保护家园
活动课:保护环境 保护家园
活动目的: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对我国和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 活动形式:考察工厂、访谈环境专家、开展“拯救家园行动”
活动时间:前期大约两周时间;后期反馈持续至本学期结束
活动地点:某一工厂
前期准备:
1、思想动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设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设计)
3、小组分工确定每人调查重点。
4、设计活动程序: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工厂——整理分析资料——班内交流——设计“拯救家园计划”——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过程:
1、学生按一定数量比例自发结成小组,并分组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收集全球因自然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考察本地区环境现状、被污染情况及其原因,研究讨论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中学生在保护环境中肩负的责任。
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考察),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从各种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班级内部充分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成果展示: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1)教师可先出示一些由同学们事先收集的反映环境被污染后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并请收集者进行解说,以营造气氛。(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全班加以解说。(3)小组交流对身边环境现状的考察情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