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小鬼当家》教案8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loser 备课教案

教案的编写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跟踪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社会《小鬼当家》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8篇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在“我自己”这个主题中,要求幼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感受身体的变化:在幼儿园的各类大带小活动中体会“我在长大”。成长,不仅指身体的变化,大班幼儿还会对自己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感受,因此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也会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教材《生活活动》等都明确指出: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具有自信、自主的生活态度是幼儿阶段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回归生活是教育的本质,“双休日爸爸妈妈还在睡觉,我已经醒了”是幼儿常常碰到的事情,于是,我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点,设计了“小鬼当家”活动。

活动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通过观察课件上的线索,猜测明明在家发生的事情的过程,发展幼儿观察、记忆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观察细小的线索,推断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一定难度,尤其推断一系列有前后关联的事情对他们的逻辑思维是一个挑战。所以,本次活动将明明做的事情分成三个层次,即对比判断→记忆判断→推理判断,整个过程由浅及深。同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让幼儿通过“人机互动”的操作进行验证,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整个活动还渗透了幼儿情感的培养,先说说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在情境解读的过程中萌发长大了能独立照顾自己的愿望。最后,又将活动回归到现实生活,把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说说“生活中我可以怎么做”,让幼儿产生践行的.愿望。活动还要求幼儿将观察和判断的结果连贯、清晰地表达出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课件中的线索,尝试合理判断可能发生过的事。

(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旨在通过观察课件上的线索,猜测明明在家发生的事情的过程。特别提到了“仔细”,体现了关注幼儿观察和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2.在情境解读过程中,萌发长大了能照顾自己的愿望。

(这一目标的设定着眼于幼儿的情感培养,引发幼儿回归生活、关注自己的经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星期六的早晨,爸爸妈妈还在睡梦中,明明一个人醒了。他想:“我已经长大了,会自己照顾自己。让爸爸妈妈多睡一会儿吧。”让我们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活动的开始部分采用故事导入的形式,主要是让幼儿能快速进入故事情境,引发对故事内容的兴趣。】

2.重点提问:接下来,明明会做些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提问让幼儿在理解情境的同时引发幼儿的思考。】

3.关注点:幼儿继续观察的兴趣。

二、对比判断

1.观察卫生间课件。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对两张图片的对比,寻找不同,从而推断发生的事情。】

2.重点提问:

(图1)这是明明家的什么房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明在卫生间里做了些什么事情。

3.关注点:

幼儿能否通过寻找细微变化来判断明明在卫生间里做的事情。

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渡。

三、记忆判断

1.观察卧室课件。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需要运用短时记忆,寻找不同,进行推测。其难度比上一环节有所增加。】

2.重点提问:

看看这是明明家的什么房间?为什么?

说说明明在房间里玩了些什么内容?

3.重点关注:

幼儿有意记忆的运用。

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度。

四、推理判断

1.观察厨房课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幼儿需要观察并没有直接呈现事情过程的图片线索,推测一系列有前后关联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对过程进行假设,通过排除假设,找到合理的答案。这对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挑战。我们借助了脚印,给幼儿搭设了台阶,通过脚印帮助幼儿关注到明明可能停留过的地方,以此推动幼儿思考。】

2.重点提问:

最后我们来到明明家的什么房间?

明明会在这里做什么呢?

明明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

3.重点关注:

幼儿如何根据脚印的线索来推测有前后关联的事情?

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五、延伸活动

1.引发经验、回归生活。

2.重点提问:

双休日你们有没有比爸爸妈妈先起床呢?你们是怎么做的?

3.关注点:

幼儿继续表达的兴趣。

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

点评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小太阳”,是被重点呵护的对象,在成人的过度包办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幼儿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

在“我自己”主题中,教师创设了“双休日爸爸妈妈还在睡觉,我已经醒了……”的生活情境,将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经常碰到的事情,如洗漱、准备早餐等内容,设计成“小鬼当家”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设计凸显了集体学习活动回归幼儿生活的特色。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件,吸引并推进幼儿的发展,是本次学习活动的又一个亮点。唐老师将一些“生活自理内容”,以形象化的画面(线索)呈现,真实、立体的生活画面,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设计层层推进。活动设计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到运用“对比判断、记忆判断、推理判断”,环环紧扣,每一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教师对大班幼儿年龄、认知、思维等特点的把握,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了解幼儿、善用方法的教学智慧。

师幼互动平等有效。从活动现场看,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真诚用心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如在推理判断“明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时,引领幼儿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大胆猜测;当幼儿观点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急于回应,而是鼓励幼儿说说各自的理由,引发同伴之间的互相质疑,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直到达成共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表达、推理、质疑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2

设计意图:

现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由于娇生惯养,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日益增多,而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所以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提高幼儿的独立的生活技能,我设计了《小鬼当家》这一活动。

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食物。

2、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3、提高幼儿独立的生活技能。

4、培养幼儿独立的意识,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准备:1、已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及其主要营养。

2、课件、每日食物结构图。

过程:

1.幼儿在健康歌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今天是星期六,宝宝们真开心。可是妈妈不在家,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妈妈有没有留言。

2.课件:宝宝们,妈妈有事出去了,你们自己当家吧,有什么麻烦就去问小博士,好吗?再见。

3.师:哎呀,妈妈叫我们自己当家,自己烧饭,那我们得先去买菜呀。是不是喜欢吃的就多买一点,不喜欢吃的就少买一点呢?(幼儿回答)

4.师:我们去问问小博士吧。

5.了解每日需要的主要食物结构。

课件:(小博士)小朋友,这是我们每日需要的食物结构图,它告诉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事物,有的需要的多,有的需要的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食物需要的多,哪些需要的少,哪些需要的不多不少呢?

6.出示食物结构图:引导幼儿说出在三角形的食物结构图中,最下面的需要多一点,最上面的需要少一点。

7.教师小结,把食物图编成一首儿歌:粮食蔬菜和水果,每天需要不能少;鸡肉鱼虾和豆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有牢记。

8.了解偏食、挑食的危害,教育幼儿荤素食物都要吃。

师:宝宝们看,小博士带了三位小朋友来干什么呢?

课件:(小博士)请你们看看这三位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个胖一个瘦,一个不胖也不瘦)引导幼儿讨论:专吃荤菜容易发胖,专吃素菜长的瘦,不挑食才是长得最好的。

幼儿讨论好后,课件中三个小朋友说说自己胖瘦的原因。

师小结:宝宝们喜欢谁,为什么?

9.游戏:买菜。

师:刚才,宝宝们听了小博士的话,知道了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食物,不能挑食、偏食,那等一下买菜的时候知道该怎么买了吧?

幼儿去“菜场”买菜,提醒幼儿要荤素搭配,并能够正确地算出找零。

活动延伸:

幼儿在“娃娃家”中继续玩“小鬼当家”的游戏,学会自己搭配炒菜,招待客人。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3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爸爸、妈妈不在家》。

1、教师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品开始:幼儿天天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李医生的家吗?”亮亮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你开门!”(表演暂停)

2、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天天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

① 来的是什么人?

② 天天能开门?

③ 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④ 天天该怎么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天天,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

二、《依依看家》。

1、师:有个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2、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师:小朋友,这儿有四张图片,先仔细观察一下,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这四位小朋友所做的事,判断对不对,对的贴一朵小红花。图片内容:

①饿了时自己到厨房里烧东西吃。

②玩小刀等尖利的东西。

③一人在安静地玩玩具。

提问: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朋友们要注意安全。陌生人来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4

预期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尝试以计划书的形式安排十元钱的使用,初步培养理财的意识。

2、培养幼儿协商及大胆表达想法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对元、角换算有初步了解,懂得十以内的分合;有出游购物的经验;每组一张记录纸、一支笔(有以往记录的经验)、ppt。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出示ppt)

妈妈明天要带豆豆出去玩,可是给豆豆提了要求:计划一下明天怎么玩?在这些活动项目中选择,不超过十元钱。

请你们为豆豆出出主意,重申计划的要求。看看哪一组的计划书中,能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对活动要求是否理解、倾听习惯)

二、分组协商,讨论记录

辅助提问:“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还有其他安排的方法吗?”“怎样能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协商的方法、幼儿是否大胆表达不

相关提问:

1、你们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引导幼儿观察、倾听其他组的不同安排)

2、你们是怎么想的?哪组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交流中表达的方式、不同经验的分享)

辅助提问:

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超过了怎么办?

小结:同样用十元钱,可以有不同的计划;有些小组活动项目的数量是一样的,但活动的内容可以不同;有的小组虽然不是活动项目最多的,但有他们的想法,也能让豆豆玩得很高兴。豆豆谢谢你们为他做的计划,明天他一定玩得很高兴!你们以后进入小学后也可以动脑筋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初步树立幼儿健康的消费观念,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懂得要节约用钱。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习合作和记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活动准备:

儿童活动的小超市以及儿童教材的钱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家里的消费情况

小朋友,昨天老师让小朋友调查了家里的消费情况,你们知道家里的什么地方都需要钱?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家里的消费情况。(幼儿自由汇报)

师小结:原来家里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少,家里的这么多的地方要用钱,他们当家容易吗?那你们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家。我们今天当家的游戏就是去儿童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二、活动(游戏)

1、每三个小朋友为一组,先去中国儿童银行领取十元的活动经费,再一起去超市购物。

2、小朋友去购物时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购物,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讨论后汇报)

(1)尊重每个小朋友,学会合作,人人参与购物。

(2)合理消费,不能超支。

(3)在超市购物时不能大声吵闹,吵到别的客人就不好了。

(4)挑选商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原处。

三、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

1、进行温馨提示。

2、你听到了什么?说说看。

四、幼儿合作去购物(师参与指导)

五、评价

好了,现在小朋友都完成了这次超市购物的任务,说说你在购物时都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体验当家的不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合理的消费观念,但活动时孩子们却只是购物,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否有钱的事,看来这样的社会实践还要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多锻炼。最成功地是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相信在实践中多锻炼,孩子一定会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6

目标

1.参观农贸市场,了解农贸市场里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们买菜的地方。

2.能大胆地与人交往,参与买菜的过程。

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玩过“小菜场”的游戏。

2.各种蔬菜卡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倍。

3.与幼儿园附近农贸市场联系参观事宜。

4.每位幼儿准备一元钱。

过程

1.小鬼当家。

――明确任务:每人要带一元钱去农贸市场买菜。

――幼儿每人摸一张卡片,要求幼儿根据卡片上提示的蔬菜品种和数量去购买。

――幼儿交流自己买菜的经验。可以是从爸爸妈妈处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可以是角色游戏中玩菜场游戏时的体会等。

2.我们去买菜。

――观察农贸市场的大门。

――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的蔬菜分类摆放的特点,知道人们到这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菜。

――幼儿根据自己的卡片,去寻找相应的蔬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与人交往的,如何买到自己需要的菜。

3.回园交流。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在买菜中遇到的事,让幼儿了解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

――创编歌曲《买菜》,请幼儿将自己买的蔬菜编进歌曲中。如: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xx去呀去买菜,青菜绿油油呀,冬瓜胖乎乎呀,萝卜、黄瓜、西红柿、芹菜、蘑菇、卷心菜,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动。

建议

1.鼓励幼儿在家中经常和父母一起去买菜,进一步了解农贸市场,学会与人交往。

2.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可在教师或同伴的带领下活动。

3.创编歌曲并不难,只需幼儿改动一、两句,目的是让幼儿对蔬菜有进一步的了解,感受蔬菜品种的丰富。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

学会自我保护

材料与环境创设:

图片若干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流程:

情境表演--讨论活动--看图片--总结评价

一、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讨论活动

1、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评价。

活动反思:

通过情景表演知道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时正确处理的方法。先从讨论“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应该怎么办?应不应该该开门?”开始,幼儿有的回答“应该从猫眼里看看是谁:是自己家的人就开门,不是自己家的.人就请他下次再来。”、有的说“问清楚他是谁?再决定开不开门。”、还有的说“告诉他,我爸爸不在请他下次再来。”……在情景表演的步步深入,幼儿懂得了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因为表演的小朋友天天演得很生动,这个环节幼儿积极性很高,完成得很好。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清楚明了的知道了玩小刀、烧东西吃都是危险的事,经过讨论知道一个人在家时很多危险的事情不能做,形成了初步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个环节欠生动,幼儿自己说其他危险的事情时,不够积极,缺少经验。

在课后的延伸活动中,观看了影片《小鬼当家》,不但进一步懂得了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还知道遇事情要勇敢沉着、多动脑筋等等道理。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社会《小鬼当家》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 懂得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安全。

2、 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丰富社会安全知识。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课前听过《小兔乖乖》的动画片,玩过《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

2、物质准备:大灰狼头饰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安全常识视频,安全常识图片若干,《小鬼当家》大图表。

三、活动过程:

(一)以音乐游戏进行情境导入

幼儿分角色玩《小兔乖乖》音乐游戏,展开安全话题。

师:刚才你们玩了《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我要问一问小兔子们,你们为什么不给大灰狼开门呢?

(二)通过观看安全常识视频预测事件情节

师:有个小朋友叫丢丢,他自己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做的?

1、播放前半段视频

提问:

这个人丢丢认不认识?

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播放视频后半段

验证:这个人丢丢认不认识?

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提问:请小朋友们帮丢丢想办法,再遇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做?

教师汇总幼儿的分析各种办法并进行总结:

当有陌生人打来电话时,可以把要说的事情记下来,不能让陌生人知道家里就你自己,不要告诉他自己家的住址,也不要让他到家中来。

(三) 寻找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学习表格、图示的归纳法

师:丢丢问了,如果一个人在家,还有什么危险的事是不能做的?哪个小朋友能告诉他?(幼儿说,老师在图表中进行归纳。)

(四) 观察分析图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观察分析图片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丢丢终于知道以后一个人在家什么不该做的了,真是要谢谢你们,今天赵老师还带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那样做对还是不对。然后再给你旁边的小伙伴讲一讲。

2、找个别幼儿讲一讲图片内容,以此丰富孩子的社会安全知识。

(五)延伸环节:认识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图,这就是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的标志,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