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7篇

时间:2022-10-31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要考虑与时俱进,我们的课堂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认真准备好相关的教案材料,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7篇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看图感知和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小图片的提示,有序完整地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熊猫手偶一个。

2.钢琴曲。

3.背景图《秋天的图画》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四幅);小熊、小猴、小松鼠、小兔、小花猫和内容相关的小标记小图片各一张;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熊猫手偶,引出话题。

1.教师:小动物们要上图画课了,(出示熊猫手偶)熊猫老师请小动物画出秋天的景色。

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画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2.教师已经把小动物画的画都请到了我们班上,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二)出示画面内容,幼儿自由结伴欣赏画面内容。

1.幼儿自主选择欣赏画面内容。

教师:除了这边,那边也有画。一幅画看好了,我们还可以看别的,请你把看到的画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

2.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来画画了?

(2)师:它们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

(三)图文结合,理解散文内。

教师:这些画真呀,我们回到位置上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1)小猴子画的是什么?有哪些果子?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真诱人呀,看得叫人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黄黄的xx、红红的xx、橙色的xx、紫色的xx)教师小结:原来呀,小猴子画的是果园。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2)小松鼠画的是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哇!枫叶的样子象什么?(蝴蝶)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小结:小松鼠画的是树林。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象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

(3)小兔子画的是什么?这些菊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教师小结:小兔子画的是花园。美丽的菊花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真是漂亮极了!

(4)小花猫画的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丰富词语:“金黄色”、“金灿灿”)教师小结:小花猫画的是田野。农作物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等着农民伯伯去收割。

(5)熊猫老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图画心情会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熊猫老师高兴地说:“秋天的图画,多么美丽呀!”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散文内容。

1.师:小动物们画是什么季节的图画?

幼:秋天。

2.师:对了,它们画的是秋天的图画。(出示标题)(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朗诵散文画面内容。

(2)师: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学会了,现在老师指到哪一幅图,小朋友就用好听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3)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四)欣赏幻灯片,进一步感受秋天的景色之美。

1.教师:秋天很美,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播放幻灯片)2.幼儿自由讲述秋天的特征。

1.师:秋天的美,看不完,说不尽,你们最喜欢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如果请你来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会画些什么呢?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找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说一说。

活动反思:

语言散文《秋天的图画》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讲述的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活动中我运用图文并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中还是没有把握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表达时,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嘴上说出来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开拓孩子的视野。在选课时我突然发现了“橙色的橘子”在挂图上却是红色的,“紫色的葡萄”在挂图上却没有画出来。于是我重新对挂图进行了修改。把挂图修改为小的图片,一副一副出示,这样便于幼儿观察,这让我知道在上课之前不但要对教案烂熟于心,对一些现成的教具也要仔细观察,不至于上课时再发现错误,使自己手忙脚乱。《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2

设计意图

幼儿非常喜欢跑,跳。这个游戏主要强化幼儿的跑,平衡和躲避能力。使幼儿能够快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躲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跑,跳,平衡和躲避能力。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2、材料准备:小积木块若干、狼的头饰三个、音乐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1、引出游戏主角

师:小朋友,大灰狼可不可怕?如果见到了大灰狼,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指导性的说出:藏起来,不让大灰狼看到)。如果我们变成了木头,大灰狼还会吃我们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并和一名幼儿演示游戏的玩法。

游戏规则:请出三名幼儿一名扮演大灰狼,两名扮演木头人,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赶紧说“木头人”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3、全体幼儿初步尝试游戏,音乐一响大灰狼就出来觅食,抓到的幼儿要到狼堡站着,没抓到的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二)尝试游戏新玩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

1、第一次游戏:初步尝试、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赶紧跑到森林里踩一块木块或拿起一块木块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懂得快速进入大森林踩木块或拿木块。

评价重点:是否能初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被抓的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呆在狼堡里,为什么有的被抓,有的没有被抓到?请一两个没有被抓的幼儿谈谈自己如何没被抓。

2、第二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和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扮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必须跑到大森林踩一块木块并且还要拿起一块木块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4、第四次游戏:尝试合作游戏。

玩法:老师和一名幼儿同时扮演大灰狼抓幼儿,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即幼儿可以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帮忙以最快的速度踩到拿到木块。

评价标准:能否做到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第五次游戏:尝试自主游戏。

玩法:请两名幼儿当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进行游戏。

评价标准:能否自主地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幼儿相互合作捕获了不少食物,进一步强调合作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很多小朋友反应都特别灵敏,没有轻易被大灰狼抓到,而大灰狼们也表现的很勇猛,想办法捕获到了这么多食物。今天的游戏就到这,我们下次再玩,当然老师也很希望你们能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这个游戏,跟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4

幼儿园中班综合优秀教案《好玩的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和特殊的锁及锁的作用。

2、知道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以及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常见的锁,如:自行车锁、挂锁、摩托车锁等。

锁的标志(大、中、小)

活动过程:

1.游戏:《金锁、银锁开开》。

让幼儿自由配对玩金锁、银锁的游戏,吸引幼儿对锁产生兴趣。

2.将挂锁展示在长桌上,让幼儿分组自由操作开锁。桌上有5把锁,5把钥匙,由5个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方法一:选择一把钥匙,依次试开每一把锁,一定会有一把锁被打开。

方法二:选择一把锁,依次用钥匙试开,一定会有一把钥匙打开这把锁。

3.老师以不会玩挂锁,让幼儿来教老师的方法学习开关挂锁。

(1):开锁:找到钥匙孔――把钥匙正插――插到底----旋转

(2):关锁:挂锁对准小孔――往下按。

4.共同探索“一把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出示4把钥匙,一把锁,摆在桌上,提问:这4把钥匙是不是都能开这把锁?请个别幼儿上来试开,提醒幼儿试过一把钥匙把它放回原位,再拿另一把。

提问:我们一起想一想,一把钥匙可以开几把锁?

小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同齿纹的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这儿有两把钥匙,看能不能把这把锁打开,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成功地开锁。

利用实物投影仪,比较两把钥匙,得出“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小结: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用方便,防止钥匙丢失,常常一把锁配几把相同齿纹的钥匙。

6.锁的作用。

(1):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地方需要用锁?

(2):为什么这些地方需要锁呢?

教师小结,锁的作用是防盗、安全。

7.介绍特殊锁类:如感应锁、密码锁、电控门锁等。

8.配对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出示汉字“大中小”,让幼儿根据锁,钥匙的`大中小配对。

活动反思:

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幼儿虽然认识锁,但对锁的认识还不多。为了让幼儿了解锁和钥匙的关系,以及锁的作用。

本次活动,幼儿通过探索、指认、操作活动,了解了锁和钥匙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同时也知道了锁的用途和作用,明白了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锁,什么地方不要用锁。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5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地上走直线,尝试双手如同飞机一样张开来保持平衡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二、重点和难点

从平地上的平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高度、宽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两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设计思路

身体平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平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活动流程

提供材料——重点指导——难度练习在场地上出示高度(30厘米)宽度(20厘米)不一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

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走平衡木脚步姿势错误的幼儿;

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独立在平衡木上走的幼儿;

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教学反思:

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来时,周围环境的一些变化。

2.懂得在活动中,注意倾听同伴讲话。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家长和幼儿一起说说夏天的周围环境

2.动物头饰若干

3.关于夏天的图片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雷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

幼:雨声

师:还听到什么声音了呢?

幼:雷声

师:那你知道在什么季节会经常下雷雨呢?

幼:夏天

二.说一说周围环境的变化。

师:到夏天时,我们周围会有哪些变化啊?

幼:天热了、衣服穿少了、出汗多、荷花开了、知了叫

三.欣赏图片,感受夏天的美。

师逐一出示图片,让感受夏天的美。

四.游戏:躲雨今天啊,老师请来了几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椅子下面事先放小鸟、青蛙头饰各两个)

师:天变黑了,听有什么声音啊?

幼:雷声

师:不好了,要下雷雨了我们快点躲雨吧

小结:告诉幼儿,在下雷雨时我们人是不可以躲在树下的,我们要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五.活动延伸:

雷雨停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我们又学到了一些新本领,我们回去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班里没来的小朋友,好嘛?

活动反思:

虽然是中班幼儿但是他们对夏天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在谈到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凉快一些?舒服一些?他们都各述己见,畅所欲言。但他们毕竟是中班的孩子在将到吃雪碧、冰激凌、棒冰他们异常的兴奋仿佛在为夏天可以吃冷饮而欢呼雀跃。为此我考虑近期在组织一次活动教育幼儿吃冷饮要适当。

中班优秀的教案及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活动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4、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5、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活动评析:

幼儿们争先恐后的去抓风筝线,放风筝的热情很高。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兴趣高,师生互动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学目标。

幼儿在动手制作风筝的时候,老师没有关注到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