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以确保课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篇1
我似乎总是在行走,在没有远途的跋涉。却总想翻越丘陵去抵达心中的梦境。有时候岁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针尖般刺痛心房,每当痛的,累的,想哭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的抬头看看天边那一弯明月,“它”挂在我心头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触,便会抖落一地的正能量。这正能量如鸟般,从天边飞来,并借我一双飞翔的翅膀,给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弯明月便是我的家风!
我的性格品行习惯,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爷爷教育指导我。在爷爷眼中,家风家训体现了一种社会风俗,处事人情,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且对以后的成长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久而久之我便将此看做是我的家风家训。虽然爷爷教育我的内容没有《颜氏家训》中内容那么广泛,基本上就没有涉及到儒学,道家,佛家,史学等内容。 但对我的影响就是那么深那么远。
流年依然无恙,岁月寂静如初,回忆往事,原本以为可能会遗忘的事情却一件也没能忘记。看着那张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微风正好,阳光也是恰到好处,爷爷就在圆桌上练起了书法,虽然没有怀素,张旭写的那样变幻无穷,疾风驰雨。但我从小到大对爷爷的书法一直称赞有佳。在那天午后,爷爷的那席话对我的印象至深,也许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书法”。爷爷那时候总是在讲,书法要心静,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虚无的水墨尽情游弋,这就是天然不雕饰。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即便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里,依旧会发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笑看门前花开花落。也许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毛笔字。有时候翻看爷爷写的字,总感觉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诉我,一切的纠缠,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贫富,转瞬即是烟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琐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在亲戚、同学、朋友眼里总是那样开心向上。想想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谢我的家风家训,说的朴实一点那就是爷爷的教导。
其实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时候有些说不尽的记忆,但又感觉深刻的记忆变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爷爷年轻时就像红尘中的一只孤雁,飘零人世,尝尽情味。也许因为他的“执着与倔强”才会让他被众人所嘲讽和不理解,在爷爷的那个年代,下地干活,喂猪喂羊才是他所应该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将读书当成正业!但爷爷厌恶与自己同龄少年一样无所事事,这样注定一辈子死守农业,带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爷爷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爷爷那时候有了爸爸之后,总是会讲那些峥嵘时代的风云人物给爸爸听,崇尚他们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德。教导爸爸要作一名有为国做贡献的人,也许就是在爷爷的教导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为一名商人,履行着爷爷对他的那句忠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也许爸爸取得的这一切,追其源依旧是要感谢家训家风!
有时候,在农村就经常听到对孩子的一种评语:“没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时候从一个人说的几句话,走的几步路,甚至几个细微的动作表情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印记。想想在之前那个封建社会,一个人是否是世家贵胄还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为何?追其源就是一个人的家风家训。故此有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过程,唯一感谢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家风,现在我出门外出求学,爷爷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说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临行之前的那封信,爷爷在信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人家都说人间就是剧场,那些穿行在凡尘的众生,每日在忙碌地编排一场叫做生活的戏。我想我们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记住做纯粹洁净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一个人孤身在外,在每个选择的渡口会遇到很多难题,无论是对错,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懂得一句话“世上没有人亏歉你,所以无需抱怨任何人”。
谢谢生命中生存在这个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个令我自豪的家训,而我就是这样幸运遇到了他们,成为了这样一个被温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风,家训永远传承下去,继续温暖着一代一代的幸运的人儿..........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篇2
家风之于个人,譬如阳光,譬如雨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影响着国家。家风优,则社风良,社风良,则国家安。
家风建立与中华文化之根,有家族代代相传。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影响,“家风”是指由父母或祖奉提倡并言传身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代代传承。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整体形象,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便可看出其家风的优劣,一个有素养的人,就能充分说明他的家风优良。
我的父亲是经商的,不,应该说我家代代都是经商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奶奶便去世了,父亲很早出去打工,他十几岁时就独当一面了。父亲跟我讲,那时候,他涉世未深,不过因为坚信爷爷的话,敢吃苦、肯处理、不抱怨、不作假,还是赚到了钱。但是,不能占别人便宜,你这次占了,下次人家有好货就不联系你了,你占了一回便宜,下回便占不着了,不如树立诚信,长久往来,生意上也能略被人照顾一二,认清东西,最为珍贵。
从小到大,我在父亲与客人的饭局上见识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并化为己用。我在父亲挑选纺织配件时,看到父亲如果见到不好的配件便丢弃,绝不卖给客人,我曾疑惑:“爸,那又没坏,你把它扔掉干什么?”父亲一脸严肃,我从小到大很少从他脸上看到严肃这种神情,“坏了,该训话了”我心想,谁知,他叹了一口气说道:“闺 女,那配件质量不过关啊,干我们这一行,要讲诚信,如果把质量不好的配件卖给了顾客,顾客便不会再来了,因为,在他们心中,我们家的货不行。干咱们这行挣得本来就少,如果因为诚信问题导致没顾客了,咱看什么吃饭?坐等着天上掉馅饼吗?”
那次谈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人无诚信,何以立足于这个社会呢?人如果不他是,怎样过好日子呢?吃亏也是福,诚信是立人之本,踏实耕耘才有收获,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也是我的处事准则。与人为善,与人无争,守好自己的本分,孝顺长辈,慎重处事,一句句的教诲萦绕在我的心头,从未遗忘。
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忠孝,礼仪,勤俭,清廉,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风中的核心方面。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家风”能够对家庭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千家万户的家风汇聚为社风民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家风的优劣,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家庭,更是整个国家。
杜甫曾写诗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与家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十分吻合,我们应该思考下如何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只有倡导优良的家风,淳化社风民风,方能正人心,正天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期待,通过我们每个家庭,通过我们整个民族的共同努力,一个高尚文明的国度,一个有不屈气节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承载着整个家族的生活态度、文化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良好的家风能让继承者立身于社会,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她让家族的每一代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塑造出人们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非凡的气度。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无不烙印上家风的印记。
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曾出现过很多显赫的家族,他们大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不禁想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这句话就是他对九个子女言传身教的最好写照。他的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的考古学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二十五岁不幸早逝;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这些人里面,最为人们熟知的我想也许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而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也是杰出的,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家族之所以这么成功,我们从《梁启超家书》中就不难找出答案。他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用词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子女成长和学习的关心,又不时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每一封书信都充满了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相较之下,我的家庭平凡的太多太多,只是中国千百万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家里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是还是快乐和温馨。我的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渊博的学识,但他们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自信的成长。父母对长辈的照顾和陪伴让我明白“孝”的真谛,父亲每晚读书的习惯同样变成了我的习惯,母亲的勤俭持家是我从小就有了节约的意识,奶奶用粗糙的双手教会我要辛勤的劳动才有丰收的喜悦,姥姥告诉我做人要忠厚朴实,诚信待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能健康的成长。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篇3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那请问这还是一个家吗?
最近经常看到电视上有一个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热门话题,让我对于家风产生了兴趣,家风是什么呢?看到新闻上采访的叔叔阿姨回答:“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爸爸妈妈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妈妈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四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妈妈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妈妈道歉。但是,妈妈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家风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家的人无论做任何事都严格守信、诚实,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做到问心无愧。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篇4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象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细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教案篇5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当我看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时,心中不禁肃然起敬,感慨万分。我根本无法想象19岁的红军小战士“云贵川”,是如何爬上这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消灭敌人,为红军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位红军小战士连真实姓名也没留下,就牺牲了。
从“云贵川”,我不禁联想到年龄相仿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短短八个铿锵有力的字,表达了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怀啊!像他这样的解放军战士,长年驻守在高原上的高原,他们的皮肤是深红的,脸蛋是黑红的,嘴唇是紫红的,眼睛是血红的,内心却是火红的!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匮乏的物资,他们毅然张开双臂,喊出“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后退一步生!”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共牺牲2000多万名烈士,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96万人。这些人都是平凡的人啊!都是血肉之躯啊!是什么让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为国捐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
什么是红色基因?是无数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红色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担起肩负的重任。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对我们殷切的期盼和巨大的鼓舞。生逢盛世,定当不负韶华。我们一定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听党话,跟党走,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