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4-04-14 作者:Surplus 备课教案

优秀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资源,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1

练习内容:认识时间的有关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5题,第7题和第8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练习重点: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

练习准备:学生自备钟面模型或小闹钟

练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认钟了吗?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老师今天设置了5道关于时间的关卡,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你认识这些时间吗?

谈话:谁来当小老师出题?每次请一名学生用老师的钟面模型拨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来认。(任意5个时间)

2、第二关:你会拨时间吗?

谈话:还是请学生继续来做小老师,每次请一名学生说一个时间,让大家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来,然后同座相互检查。(任意5个时间)

3、第三关:你会写下列钟面时间吗?

谈话:大家准备好笔和纸,老师拨个时间,请你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9:0610:57

5:35等等,然后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大家一起来订正,纠正时间写法上容易出现的错误。

4、第4关:你能说出这些时间你在做什么吗?

谈话:我们每天不同的时间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老师这里有几个时间,想想看,每天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8:079:1510:3512:05)先和同座说一说,再回报交流。我们一看明明这些时间在做什么。看书上85页第8题,进行连线,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5、第五关:你会时间的`简单计算吗?

谈话:出示一个时间,过1分钟是什么时间?怎么知道的。过5分钟是什么时间?怎么知道的。过7分钟呢?过10分钟呢?看书上的第7题,先看清钟面时间,再算算(也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过几分钟是什么时间。

三、课堂

1、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时间?

2、提问: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

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与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情景图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比鲜吨用妗⑹闭搿⒎终耄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蹦芙岷舷质瞪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教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表。

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教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教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教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教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教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教师:这样学会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教师:我们就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

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教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教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教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教师:请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看、议、想,任选一个钟面来讨论。

学生讨论后,一组一组地上讲台汇报。

教师:有道理吗?(有道理)我也觉得他有道理。谁再来汇报?

学生继续汇报,不足的地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刚才你们认识的9时半、3时半、8时半都是几时半的时间,它们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显示电子时间),根据电子表上显示的'时间,我们把9时半写成9时30分,把3时半3时30分。8时半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8时半写成8时30分。

教师:对了,我们说的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几时半的时间?它们的分针、时针分别该指在哪里?这个时间你们在做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四)巩固运

(1)教科书79页练习十的1,2题。

(2)利今天学习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来猜一猜。显示以下情景:看《大风车》节目,早上上学,上午第二节课,晚上睡觉。

学生根据以上情景猜大约是多少时间。

三、课堂

教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显示情景图片:兰兰这周星期天准备洗洗红领巾,看看电视,做做作业,到书店买几本故事书。请你利今天学习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帮她设计,她该什么时间洗红领巾,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做作业。看谁安排得最合理。

学生安排后,集体评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