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参考8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Youaremine 备课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教案可以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计划,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课时计划,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参考8篇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

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

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

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

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其实,幼儿关于嗅觉的感官经验相对而言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探索活动“嗅觉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知识点:

1.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2.学习更多形容某种气味形容词。如:香的、臭的、刺鼻的……

活动目标:

1.分辨不同气味的物品。

2.学习将同种气味的物品归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风油精、樟脑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盖面挖洞)。容易找到的气味较浓的东西即可,不必一定照以上建议准备。

活动过程:

1.说说你闻到过哪些味道?感觉怎样?(香香的,臭臭的'等等)

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运用更多的形容词形容某种气味。

2.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气味,增加幼儿的嗅觉经验,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也可说说闻上去有什么感觉)

3.找同伴

教师示范将同一种气味的物品分别放入两个胡椒罐中,一式两组。将两组四个罐子弄混,请自愿的幼儿拿起来闻一闻,并把相同气味的罐子放在一起,说说是什么气味。增加瓶子的组数,再按照上述方式进行。

活动结束后,将罐子放入活动区域,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欢闻与不喜欢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选择了农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快乐尽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硬泥、软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难能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颜色、味道等特征。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操作,并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体验同伴交流的乐趣。

4、懂得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几种常见水果若干、神秘纸盒一个、画有水果轮廓的作业纸若干、水彩笔若干。幼儿有对水果的认识经验。

2、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认识几种常见水果)。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

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水果宝宝,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呀?

(1)依次出示苹果、香蕉、桔子、梨,我们向它们问个好吧?

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苹果、香蕉、桔子、梨宝宝!”

(2)让幼儿数一数有几种水果。

(3)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充分发言。

2、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桔子皮等,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

香蕉、桔子要剥皮以后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净或去皮之后才能吃。

(2)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桔子并品尝多种美味水果。

(3)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苹果:酸酸的、甜甜的;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梨:甜甜的、脆脆的。

(4)教育幼儿多吃水果身体棒。

水果里面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5)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果核。

引导语:我们吃剩的果皮、果核应该怎么办?

4、游戏:摸水果

引导语: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盒,里面装着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

上来摸一摸,如果你猜出了你所摸的水果,老师就把这个水果送给你。

5、给水果宝宝穿衣服。

果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水果宝宝都没有了颜色。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愿意帮助别人了,现在我们帮水果宝宝穿上衣服,好不好? 请幼儿给画好轮廓的水果涂色。教师从旁指导,指导幼儿在轮廓内涂色等。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6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制作雪雕“小企鹅” 。

二、活动目标。

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二)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三)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①试一试,铲雪。

②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六、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四、观看多米诺骨牌视频

让孩子们感受到多米诺骨牌的神奇

活动反思:

1、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楚有条理性。在解决力的传递这个问题时引导幼儿探索还不够,因此幼儿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

2、活动时应该让幼儿在地板上玩比较好,首先声音轻,其次利于幼儿的合作。

3、活动中幼儿交流演示的时间安排可以再紧凑一些。

关于线的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条件。

2.能够记录物体膨胀前后的变化。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经验准备:

喝茶的经验。

材料准备:

普洱茶叶及装茶叶的小盘子,开水一壶,透明茶杯

记录单(每个幼儿一张)

干木耳,菊花,紫菜,粉丝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去做客,你们的老师为我泡好了茶水。喝茶的时候,我发现茶叶有神奇的变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茶叶的秘密吧!

2、幼儿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比较干茶叶、湿茶叶的不同。

干茶叶泡进水中,体积慢慢变大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膨胀。

二、探索茶叶膨胀的原因

1.小实验:为每个小组泡茶,幼儿观察茶叶的变化

2.教师小结:因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蒸炒烘焙晾等工艺将叶子中的水分都排掉了为了美观又做成不同的形状,热水冲泡后茶叶吸收水分自然就舒展了。象泡茶这样,把干的物品放进水里,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叫吸水膨涨。

三、探索其他吸水膨胀的物体,并动手记录。

1.讨论:生活中像茶叶这样吸水会膨胀的食物还有哪些呢?

2.出示实物(黑木耳、银耳、紫菜、粉丝、方便面)

3.分组动手操作,并记录

4.展示分享观察结果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出现膨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