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班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4-04-11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反思,提高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实用的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中班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中班教案模板8篇

雨中班教案篇1

目标:

1、新教歌表演《分清左右》,初步学会唱这首歌。

2、能大胆、合拍的做动作,在活动中分清左右。

准备腕花4个(2红2黄)红花、黄花若干(数量各是幼儿人数的2倍)歌谱图一张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活动室

今天洪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好吗?

二、分清左右

1、请小朋友看看你的手上有什么?

2、贴红花的那只手是左手。

3、请幼儿举起贴红花的那只手,是什么手?

4、贴黄花的那只手是右手。

5、请幼儿举起贴黄花的那只手,是什么手?

6、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脚上有什么?

7、在认识了左手与右手后,请小朋友们看看贴红花的那只脚,是什么脚?贴黄花的那只脚,是什么脚?

8、教师出示歌谱图玩魔术棒的游戏,随意指贴红花的那只手、贴黄花的那只手、贴红花的那只脚、贴黄花的那只脚,请幼儿举起手或踮起脚。

三、教歌曲《分清左右》

1、教师边指歌谱图,边演唱一遍(跟录音唱)

2、解释歌谱图。请小朋友看看,前面的二只手与后面的二只手有什么区别?有~~记号的就是小手跳舞,没有~~记号的就是举起小手。同样解释小脚。

3、请幼儿看歌谱图,念歌词二遍,重点唱好附点音符。

4、幼儿跟唱二遍。

四、学习歌表演

1、学会了歌曲,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2、教师带领幼儿表演一遍。

3、讲解要点后再表演两遍。

五、游戏《找朋友》

今天,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把你学会的这个本领表演给你的好朋友看,表演两遍,与好朋友手拉手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雨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综合运用搓、压、盘、手捏等多种方法表现海底生物的形态糕

2.会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能充分想象、尽情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海底世界"视频。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音乐《水族馆》。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一起欣赏过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通过活动前的视频短片,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对于海洋生物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把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知识的再现和积累过程,而且通过让他们充分表达,幼儿各自的感知经验得到分享。

2.分组讨论: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制作的内容及方法。

教师:你想制作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代表交流作品构思。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1)鼓励幼儿运用搓、压、盘、手捏以及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和装饰。

(2)教师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l)鼓励幼儿将本组的作品编成一个故事。

教师:请每组的代表来讲讲你们的海底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吧。

●此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绍小组的创作意图。

(2)教师对构思新颖的作品予以重点点评。

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各种海底生物,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一些实物鱼。有条件的可以去水族馆参观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用泥怎样来体现,鱼鳍除了用泥做还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来表现更好,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经验的迁移。

?评析】

本活动是幼儿在陶艺中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为是初次进行综合技能的使用,会有些难度,但教师不必参与太多,做好引导和鼓励即可。如,在制作前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协商,体现幼儿间的互动与经验的分享;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制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废1日材料的创意使用,力求新异等。

雨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雨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2.增进对布及布制品多样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布的用途。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裤、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书、手绢、帽子等,在班级里布置成展台。

2.用来做对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动过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质的区别

1.教师出示塑料桌布与布质桌布,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师:这里有两块漂亮的桌布,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样?布做的桌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2.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师:这里还有两双鞋,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给你什么感觉?

师:穿在脚上试试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台,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各种布制品。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布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布做的。

师:布还可以做什么呢?

师:如果请你用布做东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触觉游戏。

教师准备依个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请一个幼儿上来,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确定后,其他幼儿喊"一、二、三",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儿为他鼓掌奖励,如果没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请他再试一次。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布质的物品,共同填写"各种各样的布"调查表。(详见"附")。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的时间,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的幼儿可能只从表面理解问题,如只从表面的特性,如颜色、图案等来区别布和其他材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追问,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问题,如材质,的软硬、光滑与粗糙等。

(3)该活动可以进一步向语言领域扩展,请幼儿细致描述布制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本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布制品展示出来,布置"布的世界"主题墙和展台。

雨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替代物来构建纸桥。

2、探索使桥面牢固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替代物若干(如:厚薄不一的纸、积木、纸杯、书、纸盒、塑料瓶等)记录表 笔 桥的图片若干前期经验准备:观察并讨论过桥,对桥的功用及种类有所认识

活动流程:

一、各种各样的桥

和孩子一起回忆我们认识及看见过的桥。(对桥的构建部分、各种造法更清晰的认识,为后面的造纸桥做下铺垫)

1.上次我们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认识了许多桥,你们还记得吗?(在老师象征性的提问下,出示桥的图片)如:有一座桥,横跨浦西与浦东,桥面就象大旋涡,说说是什么桥呀?-------南浦大桥

2.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们更要感谢这些造桥的`人们,那今天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造桥人呢?

二、造纸桥

1.介绍材料

看看我们造桥有些什么材料,可以怎么使用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造桥想法)

2.鼓励幼儿使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构建。

1)桥面要牢固,比比谁的桥面载重多。

2)根据记录表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及结果。

3)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构建,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

3.交流与分享

1)请个别孩子来展示作品,并说说根据记录的内容说说栽重量。

2)小结:你们看了小朋友的演示,及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或小问题吗?

A平面桥及弓形桥的载重量

b厚的桥面与薄的桥面的栽重量

4.大家来动脑,怎样使薄的纸也和厚纸桥面栽重一样呢?

三、延伸:

我们将把这一问题带入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究解决。

雨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饲养宠物的一般常识。

2、知道在动物园不能离动物太近或翻越护栏。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宠物图片。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动物的图片,说说自己喜欢那种小动物。

2、请幼儿说说去动物园的经历,告诉幼儿在动物园游玩时,不要离动物太近或喂食动物。

3、说说自己是否饲养过宠物,了解饲养宠物的一般常识。如不和宠物睡在一个房间;经常给宠物洗澡;被宠物咬伤后及时打防疫针。

4、欣赏儿歌《动物园》。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雨中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会看懂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内容带给我们的快乐。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月亮婆婆头饰。

2、幼儿用书:《月亮婆婆喜欢我》。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头戴月亮婆婆头饰,与幼儿共同做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和歌词)

1、教师:晚上,天上有什么呀?

2、教师:月亮婆婆会洒下月光,和小朋友玩游戏。现在,我来当月亮婆婆,我们一起来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吧!

3、教师:这个好玩的游戏老师还把它变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4、教师:好听的儿歌如果能唱出来就更好听了,你们听!(教师清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5、教师:歌曲里的月亮婆婆喜欢谁呀?她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6、教师一边带幼儿学唱前两句歌词,一边带幼儿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

7、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

(二)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教师带领幼儿随歌曲伴奏唱歌。

教师: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前奏。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脚印图谱。根据图谱的暗示,选择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图谱上有什么?这些脚印一样吗?代表什么意思?

3、在教师帮助下,个别幼儿指图,集体演唱。

4、学习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学唱歌曲。

5、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三)幼儿欣赏视频傣族舞。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月亮婆婆喜欢我》,是一首有着傣族风格的歌曲。傣族人能歌善舞。现在请小朋友欣赏傣族舞。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即家长跟着音乐的节奏向某个方向走,幼儿向同一个方向走,前后左右都可以,步伐也可以变化。

2、日常渗透:迁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观察图示、标志的经验,提高幼儿理解、应用图示和标志的能力。在健康活动中,可以带幼儿玩“踩影子”体育游戏。

教学反思:

?月亮婆婆喜欢我》这首歌曲是一首傣族的歌谣,富含民族小调的风味,孩子比较少接触到这类歌曲,所以对这样的歌曲非常喜欢。新《纲要》提出:教育与发展之间“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幼幼互动的原则。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和他们一起商量歌曲的动作,如:“喜欢”用什么动作表示;月亮婆婆怎么“摸”我;月亮是怎么走的……我会以积极的神态关注幼儿的动作表演,然后给以提炼,在表演动作的同时我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身与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状态。从此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真正能够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再有,我还画了月亮婆婆温柔慈善地看着小朋友的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里感受到:月亮是温柔的,老师是亲切的,小朋友是友好的,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雨中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重点)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难点)

【活动准备】

1、三个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

(一)玩纸船。“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提问:

a你是怎么玩纸船的?

b你的纸船怎么了?

c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

(二)折纸杯。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

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

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四)延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