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好习惯,教案在拟订的时候,老师务必要考虑联系实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粗和细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粗和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幼6家6儿童
2、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粗和细教案篇2
设计意图:
由于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范围扩大,和对周围事物好奇心的不断提高,他们会生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正是由幼儿在游戏中自己生成出来的。我们根据《纲要》精神: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着这一思路,设计了《多变的小手》。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小手进行创意想象。使幼儿体验操作和自主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运用手的造型,想象创作意愿画。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活动准备:
1、黑卡纸、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范画、
2、幼儿活动前做过“小手变变变”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手变出各种造型,激发幼儿想象。
(二)幼儿交流:“小手还可以怎么变?”试一试。说一说。
(三)利用小手变化,创作意愿画
1、讲解制作方法。
2、欣赏作品。
3、指导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四)交流欣赏“变出了什么”
幼儿可自由将作品与同伴,教师共同欣赏,说说“我的小手变出了什么?”
粗和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2、利用2/4拍的音乐用肢体动作和乡土器械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若干音乐乡土器材如:串铃、碰铃、响筒、双响筒、毛竹琴、三角铁响帘等。
2、熟悉《新年好》这首音乐旋律以及《新年好》大节奏图。
3、会响的音乐请帖若干、节奏卡片|x x |x x|;|xx x|xx x|以及各种乐器的简单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节奏《我的身体会动》
老师:我们的身体很灵活,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节奏语言表达。(我的脖子转转、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腰扭扭、我的小脚跺跺……)
二、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巩固2/4拍音乐节奏,使其节奏合拍到位)
师:要过新年了,我们一起去参加新年联欢会,好不好!
探索节奏请帖的秘密。
看请帖:新年联欢会发了一张请帖,特别有趣,是一种节奏请帖,只要小朋友拍对了节奏请帖,请帖就会发出美妙的节奏音乐,我们就可以去参加新年联欢会了。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请帖上的秘密,并用小手等肢体来拍打2/4拍节奏。
三、用乡土器械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乡土器械进行大胆表达表现,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选择一种器械进行演奏。
师:爷爷奶奶知道我们要参加新年联欢会,他们特意为我们送来了许多农村特有的音乐器具宝宝,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介绍乡土音乐器具,并示范演奏。
2、请若干幼儿分别示范敲打各种民间音乐器具,让幼儿们初步熟悉各种音乐器具的演奏。
3、出示|x x |x x|;|xx x|xx x|节奏卡,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民间音乐器具敲打。
4、出示《新年好》大节奏图,幼儿集体演奏。
四、敲敲打打真快乐
放《新年好》音乐,幼儿用各种民间音乐器具集体演奏,体验敲敲打打的快乐。
粗和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木材的长短、粗细等特征学习切割的方法;运用组合、粘接、彩绘的方式进行木材艺术品的创作。
2:通过观察、讨论、联想,能够根据不同切面的木材所呈现出的肌理与特征,巧妙制作木材艺术品,提高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3:培养亲子感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木材的特征,设计形象、传神的木材艺术品。
难点:熟练运用木材切割方法,结合原有特征,添加装饰,设计独具创意的木材作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用废旧的木头创作出来的木材艺术作品。开豁创作思路。
二、收集废旧的木料。
哪里能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木料呢!第一,可以在园林修剪的地方寻找废弃的木料。第二,装修木工的地方可以寻找到用剩的木料。
三、切割木头。
首先父母与孩子共同商量构思要做些什么,父母根孩子所要创作的作品规划木头的数量,大小,长短去进行切割。
切割时,粗大的木头可以由父母用电锯或油锯进行切割。细小的木头,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幼儿可用园林木锯或小锯刀就行切割。
四、创意拼接。
规划作品后,孩子可以根据切割下来的木头进行创意拼接,父母可以协助孩子用玻璃胶或无钉胶进行粘贴。
五、传神涂画。
1、先用铅笔轻轻地起稿,把轮廓画出来。
2、轮廓画好后再进行上色,上色时可选用水彩颜料或较为耐用的丙烯颜料。
六、作品完成后可以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展示。
粗和细教案篇5
学习内容:
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我能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认识带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根据独学部分的题目自学例3、例4。小组内讨论交流。
(1)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完成71页“做一做”。
粗和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发准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长短”。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积木、帽子和方巾、长和短的物体。
2、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对数与量之间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大书,哪这是什么书呢?
问:封面上有什么?你们想想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察大书,理解故事
1、阅读书2—4页
(1)师:一天天气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东山去,你们看一看他们采来了什么?(认识“梨”和“李”)
(2)师:他们要来进行比较,谁来帮他们比一比?(幼儿用积木进行比较)
2、阅读书7—15页
(1)过渡: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是帽子大还是方巾大?(幼儿进行比较)
(2)师:好,哪让我们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问:他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4):小朋友,方形和圆形能不能比?原来图形不一样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阅读16—23页
(1)师:接下来他们又要比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问:接下来他们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谁来比一比?
4、完整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大书。
三、幼儿观察,比较物体
幼儿操作,比一比。
活动评析 活动开始,我通过观察大书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我分段让幼儿欣赏,并在分段欣赏时发准相近字音、理解相应词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时候我还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儿在“比一比”的过程中情绪很高涨,很快就理解了词汇“多少、大小、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