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练习,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提供及时的解答和指导,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关于鱼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关于鱼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
2、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3、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阳光灿烂的户外场地。
2、事先用粉笔在场地上画好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暖暖的,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好不好?
带幼儿到活动场地。先带领幼儿热身,让他们走走跑跑跳跳,活动一下四肢。
二、玩游戏“踩影子”
1、踩自己的影子
让小朋友们先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小朋友们分散开来想办法踩自己的影子。
2、踩好朋友的影子
踩过自己的影子之后,接着我又开始引导幼儿踩别人的影子。两个幼儿一组,一个踩另一个的影子,另一个边跑边躲闪。
3、创新玩法
等幼儿大致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开始让幼儿四散开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幼儿进行游戏,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启发幼儿动脑筋怎样才能不被捉影入捉到。(跑到阴凉处,没有影子也就捉不到)
交换角色,尽量多地给幼儿当捉影人的机会。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之中,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活动结束
孩子们真棒,现在休息休息,甩甩胳膊踢踢腿,我们准备回教室了。
活动反思:这个体育活动不但能锻炼幼儿身体,还能开发孩子智力。在玩“踩影子”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并且通过创新玩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通过游戏,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幼儿关于鱼的教案篇2
哥哥姐姐喜欢我
活动目标:
1. 尝试与大孩子一起玩。
2. 感受哥哥姐姐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3. 体验与同伴玩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做好与大班老师的有关联系工作。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2. 提前告诉幼儿有关本次活动的情况,使之有心理准备。
活动过程:
1. 带领幼儿拍手欢迎大班哥哥姐姐的到来。
2. 请每个大班幼儿选一个弟弟或妹妹做好朋友,互相说说话。
3. 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共同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
4. 每个大班幼儿带领一个弟弟或妹妹自由玩耍,如搭积木、开汽车、滚皮球或看书、讲故事、唱歌、跳舞等。
幼儿关于鱼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大胆推测、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2、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走过……、绕过……、越过……、经过……、穿过……、钻过……。
3、幼儿创设场景,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诙谐、幽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音乐《稻草里的火鸡》、《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视频、动词短句卡片等。
2、准备椅子、地垫、一个大袋子(障碍物)、大圆筒、拱门、跨栏、呼啦圈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要带你去一个农场,请你仔细看看,你认识农场里的设施吗?
2、观看课件p2。
教师:这个农场真大,你看见了什么建筑物?请你大胆的说出来。(鼓励幼儿说出:院子、池塘、草堆、磨坊、蜜蜂房、篱笆等)
二、幼儿观看课件(一),并大胆地猜测故事的基本情节。
1、观看ppt第2—4页。教师:在农场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你看见了什么?这是一只什么鸡?鸡在干什么?
狐狸的眼睛在看着谁?你猜它在想什么?那母鸡到底会不会给狐狸吃掉呢?接下来请看——(让幼儿猜想)
教师:你看见了什么?狐狸这么样?(跳起来想吃母鸡)
母鸡知道吗?为什么?你猜,母鸡会被吃掉吗?
教师: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吃到母鸡了吗?狐狸的表情是怎样的?这时,狐狸会想什么?那么母鸡知道后面跟着狐狸吗?那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母鸡又会去到哪里呢?请你们仔细地观看——
2、请幼儿连续观看ppt第5—16页。(每张课件设置15秒)并回答问题。
教师:看完了课件,请你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邀请2~3人讲述)
3、请幼儿再观看课件(二),深入地观察画面,并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情节。
重点:观察狐狸和母鸡的表情,还有其它动物的表情与动作。
4、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视频4分钟)
三、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认识动词短句。
1、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母鸡萝丝去散步》)(请个别幼儿出来表演什么叫“散步”。)
教师:母鸡去散步,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幼儿与教师一起回忆故事情节,教师边出示动词短语,并张贴在黑板上。)
(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
★重点:邀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动词短句”。
2、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狐狸的眼里只有母鸡,一心想着吃鸡,其它什么都没看见,所以发生了那么多滑稽、好笑的事情。真是一只贪心、倒霉的狐狸。
◆母鸡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镇定和勇敢,而且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对付狐狸,这真是一只了不起的母鸡呀!
四、幼儿自己商讨,创设故事情景并进行游戏。
1、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负责摆设3个情景。
2、教师带领幼儿整理情景。
3、跟着背景音乐,一起述故事和游戏表演。
4、活动结束。
幼儿关于鱼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以及螺旋波浪线等几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过螃蟹、金鱼、蜜蜂等小动物的活动,特别是爬、游、飞时的动态。
2.幼儿每人一盒蜡笔、画纸(画有螃蟹、金鱼和蜜蜂)。
3.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及蜜蜂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配上儿歌。
活动过程:
1.用电脑、电视放
出动画:“快乐的小动物”,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它们是怎么来的?”
2.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各种小动物不同的动态,多次练习。边用手指边念儿歌:“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
“小蜜蜂,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3.出示画有小动物的画纸,引导幼儿画出多种曲线,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作品、评价:
请幼儿说一说:
哪个小动物最快乐,是一折一折的、一弯弯的或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在跳舞。
延伸活动:
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如兔子、蛇等的动态,学习各种曲线的画法。
幼儿关于鱼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感受开车、刹车时的身体变化。
2、户外场地,能感受惯性现象的秋千。
3、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圆柱纸管、滑板车、飞盘、骑小车的车子、溜溜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开车、刹车时候身体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2)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让幼儿在玩荡秋千中感受惯性,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荡秋千”的游戏。不过请你们注意在荡秋千时会有什么秘密呢?
2、 谈谈荡秋千的感受。
3、老师小结: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我们坐车时,汽车突然的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前倾,而突然的开车会让我们的身体后仰,这种现象就是惯性。荡秋千时我们不用推秋千,但是秋千还能荡来荡去,这也是惯性。惯性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惯性藏在哪里?
(三)、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多种材料来发现惯性现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玩溜溜球、滑板车,摆多米诺骨牌,翻扑克牌,操作玩具车等),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玩一玩、找一找,惯性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鼓励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幼儿互相交流。
师:你发现的惯性在哪里?和同伴讲一讲。
(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较连贯的语言与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四)、通过玩游戏体验感知惯性,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带着问题重新选择材料发现、体验惯性。
(1)师:请小朋友选择没玩过的材料,再去发现惯性在哪里?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展示或讲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师小结惯性的原理,解答幼儿发现的疑难问题。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惯性现象,相互交流惯性带来的不足。
延伸活动: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惯性,进一步了解惯性秘密和原理。
1、师幼共同寻找操坪周围运用了惯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体验惯性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