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馆教案8篇

时间:2022-11-29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教案在教学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备教案的过程我们就已经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了大致地了解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航天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航天馆教案8篇

航天馆教案篇1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出示第一节: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1、指名读,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用文具盒演示“俯冲”“爬升”“翻筋斗”,体会飞机在天空飞得很自由、快乐、得意。想象:飞机一边飞,一边会怎么想。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4、仿说:什么在哪儿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1、出示第2节。指名读,读准音,读通句子。

2、引读第3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飞机心中的疑问)回答飞机心中的疑问:这是什么?

3、航天飞机飞得快吗?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航天飞机确实飞得快?理解“呼啸”“腾空而起”“无影无踪”“转眼间”。

4、读了这一节,除了知道航天飞机飞得很快,你还知道了什么?(航天飞机的样子)图文对照着读。理解“翅膀”是指航天飞机的机翼,“脑袋”是指航天飞机的头部。

5、仿说:依照书上的描写,说一说焰火升天的情景。

[反思]:

这两段教学,我先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语言,知道这两节写了什么,是怎样来写的。然后让学生依照着书上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人或动物在自由自在玩的情景和焰火升天的情景,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翻开教材,每一篇课文或是语言精美,或是结构典型,或是寓意隽永。这些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文本语言,并作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上的语言迁移。从课堂训练情况来看,学生理解了文本语言,领悟了文本的表达方式,能模仿加创造地组织语言。比如第一自然的仿说。学生说:“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会儿往东游,一会儿往西游,一会儿浮上水面吹泡泡,一会儿钻到水草中捉迷藏,觉得多快乐呀!”有的说:“小狗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在草地上打滚,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多么可爱呀!”

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1、引读第1节,理解“究竟”,想像智慧老人的样儿:如果让你设计智慧老人的形象,你会怎么设计?

2、读好智慧老人的话。

3、改编文本,加进飞机的'话,让飞机与智慧老人对话。引导学生读懂智慧老人的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与作用。拿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作比较突出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特点。

(飞机的话:“智慧老人,刚才我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忽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它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它飞得很快,转眼间就飞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么快呀?”“它能飞多高?”“它能飞多快?”“航天飞机真是飞得比我高比我快。那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呀?”

[反思]:

这段教学,我主要也是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文本语言,通过想象智慧老人的形象来引导学生理解“智慧”这个新词。加飞机问的话,让学生读懂智慧老人的话,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领悟介绍的方法,学习介绍一种事物的方法,为学生完成课后第4题的练习打下基础。而且用问答的形式读,学生的兴趣高,乐于读。

航天馆教案篇2

一、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小段录像,请大家看看。(观看航天飞机升空录像)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对,这就是航天飞机。有一架普通飞机也和我们一起看到了航天飞机升空的过程。他呀,有好多好多的疑问解不开,要去请教智慧老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航天飞机》,也跟着他一起了解一下航天飞机。

二、反复初读,正音指导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自读要求:

先借助拼音把生字字音读准,再自由朗读课文,读两遍。

2.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一架飞机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

自由自在俯冲爬升翻筋斗得意

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

释放回收伸出捞回维修

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老师抽读。

三、梳理文脉,初知大意

读完全文,你对航天飞机有什么新的了解吗?

四、学习开头,感受飞机

1.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之前,一直自由自在地飞着,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心中很是得意。咱们自己去默读一下第一小节,看一看,谁能用这五个词来说一说。

五、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就这样一架非常得意的普通飞机,在看到航天飞机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航天飞机到底有哪些很值得飞机注目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这些问题。

六、学做体操,学做生字

1.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做做写字操

2.再来看一下生字,有没有跟他们交上朋友?

航天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飞船着陆时人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

3、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本课是选读课文。前面两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于祖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1、以教材为发散点,自主阅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现场特写,学生对于新闻报道的接触比较多,但因为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初读可能会觉得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神舟”五号的相关资料,如新闻、通讯、访谈、图片、诗歌散文等,以本篇课文为辐射点,进行广泛阅读。让学生通过课外课内阅读,对课文描述的新闻事件有多角度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录像,这样,学生通过视频,结合课文阅读,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2、对课文质疑,交流讨论。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不理解,这些对于学生读懂课文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联系课文中的语言环境,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来理解。对课文的质疑还应包括课文内容、课文语句、课文情感等一些方面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联系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问自己为什么,在不断的思索中深入地阅读课文。

3、以学生为主,适当点拨。

选读课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但也不等于老师可以置之不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课文蕴涵的情感,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阅读。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能有层次地读通读懂课文。

4、体会现场特写的写作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关于“神舟”五号的新闻、快讯、专访等资料,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飞船着陆时人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

3、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参加了隆重庄严的开国大典,我们聆听了悲怆激愤的七子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就要发射升空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此时你心情怎样?

3、飞船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后,马上就要着陆了,想亲历这让人激动紧张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去现场。

4、板书课题:“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二、自主阅读,交流讨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新词,不会读的字画记出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交流“神舟”五号的相关资料,如新闻、通讯、访谈、图片、诗歌散文等,结合课文阅读,对课文描述的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录像,这样,学生通过看视频,结合课文阅读,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3、分组进行阅读比赛,交流阅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课文语句、课文情感提出问题,每组选派代表向对方组提问。可以是字的读音,可以是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写作上的特点。

如,甲组: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由乙组回答,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补充,问题解决后,再由乙组提问,正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给该组加分,两组轮流提问解答,最后累计分数。如果两组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提问: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紧张?读到飞船顺利着陆,你想说什么?

三、小结拓展

1、对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方法。

2、我国航天航空事业正蒸蒸日上,继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带着中国航天员又一次造访太空。这在世界航天领域,也属先进。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华儿女还会创造出更激动人心的航天神话。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3、写一写:想象我国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写下来。

板书:

“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通过黑障区——空中探索——顺利着陆

航天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重点难点:

充分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神奇本领。

教学准备:

录像,小黑板,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注意读准“航”。

2、我的十分钟

师: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你了解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录像。

看了录像,你有哪些与航天飞机有关的问题?

生交流: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

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世界上唯一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而载人飞船又称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思考:你知道了关于航天飞机的哪些知识?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要求

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再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碰到不理解或感兴趣的地方,标号记号并多读几遍。

2、检查

(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各种方式读。

一架 翻筋头 翅膀 智慧老人 手臂抖擞 捞回舱中 帕米尔高原 无影无踪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呼啸 庞然大物 智慧老人 抖擞 无影无踪 帕米尔高原

(3)识记字形

指名读生字,能不能给这些生字找几个成语朋友?

描一描书上生字表中的生字。

描的时候,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指导书写

“慧”上下结构,间架要匀称,中间部分起笔在横中线上。

“臂”上面的“辟”要写得扁一些,不要太大。

“米、尔、卫、巨”都是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正中。

描习字帖。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小组比赛读课文,读完以后指名说说什么是航天飞机。

四、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思考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当普通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得意地飞行时,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结,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2、3节

1、默读第2节,想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它跟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用笔画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

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读了这一段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外形特别大:“庞然大物” (补充介绍相关数据)

气势特别大:“一声呼啸”、“腾空而起”

速度特别快:“转眼间”、“无影无踪”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4、小结

5、再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

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自由朗读智慧老人说的话,画出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作用更大的词语,填写表格。

普通飞机 两万米 四个多小时

航天飞机 几十万米 七分钟

7、我的十分钟

出示

例: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读读例句,想想画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再读读下面两个句子,在开头写上起同样作用的一句话。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扮演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吗?

讨论,小结练习

8、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想象:如果你就是这架普通飞机,这时你会想些什么?

2、读读智慧老人的话。

讨论 :(1)“替代不了”是什么意思?

(2)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

(3)从智慧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作用,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

3、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课文。

四、课外拓展

航天馆教案篇5

认知目标:

1、学会生字10个,读准多音字“脏”、“着”的读音,理解新词11个。

2、了解航天飞机和和银色飞机的特点和用途。

技能目标:

1、能写出“担忧”、“惊喜”的近义词。

2、能照样子用“为……而……”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4、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用途,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在我们的头顶上经常有飞机在蓝天上飞过,有很多同学还乘坐过飞机。也就是说,对于飞机,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飞机,它不是普通的飞机,它叫航天飞机。

2、揭题:航天飞机

3、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读通全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正音。

(2)教学多音字。据词定音,认读多音字:

出示:很脏 心脏 穿着 着陆 着急 看??

(zāng zàng zhuó zháo zhe)

2、解决部分不懂的问题。

3、借机理解有关新词:羡慕惋惜担忧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

思考:银色飞机几次看到航天飞机?它看到航天飞机,为什么先感到羡慕,后来有感到惋惜?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2、根据上述思考题试给课文分段。

3、反馈交流。

课文第2——6自然段写银色飞机遇到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去的情景,是第一次相遇;

课文第7——11自然段写航天飞机与火箭的区别。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盘旋、访问、对空长叹”。

2、思考;银色飞机为什么对空长叹?

3、小结:这里讲的是银色飞机的性能。

4、指导朗读。

六、作业:完成作业本1、3 题。

航天馆教案篇6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看着孩子们如此关注火箭升空,特别研发了多个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捕捉知识,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在交往中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充气棒的多种玩法。

2、训练幼儿上肢肌耐力,发展四肢动作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将汗巾为幼儿统入背部

2、充气棒(数量为全班幼儿人数的一半)

3、适合幼儿四散活动无障碍场地

4、韵律操碟《我是小小航天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韵律操《我是小小航天员》

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后,播放音乐《我是小小航天员》,请幼儿集体进行热身运动。

二、出示充气棒与幼儿讨论:

1、它象什么?(幼:象铅笔、火腿肠······)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幼:软软的、肚子里有空气······)

3、它可以怎样玩?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试一试

注: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充气棒的多种玩法

三、游戏《小小航天员》

(教:)充气棒就象火箭,你们都知道什么火箭成功升空?请幼儿各抒己见

(教:)今天我们也来玩火箭上天的游戏吧!

玩法一:幼儿分两队面对面站立,相对距离为5米左右,请一队幼儿拿充气棒,教师说:“火箭发射”幼儿一手轻拿充气棒中部,一手用力从下向上挥臂,有拳头将充气棒顶向空中;一方幼儿捡或接过充气棒,游戏依次交替进行。

玩法二:幼儿分两队面对面站立,相对距离为5米左右,请一队幼儿拿充气棒,教师说:“火箭发射”幼儿双手轻拿充气棒中部,用膝关节用力将充气棒顶向空中;一方幼儿捡或接过充气棒,游戏依次交替进行。

玩法三: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弯腰将充气棒放在背部,教师说:“火箭发射”另一人用力从下向上挥臂,用手掌将充气棒打向空中。

四、放松运动:韵律操《小星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火箭升空》成功升空的信息,小朋友们还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制作了精美的火箭,来到火箭‘模拟现场’小朋友们还尝试用许多好方法将我们的火箭成功发射,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是最棒的!

六、请幼儿排成两路纵队说儿歌《火箭飞上天》回教室。

七、请幼儿相互合作将背部的汗巾取出晾晒。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游戏跃跃欲试,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尝试、大胆探索火箭上天的多种玩法,非常投入。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追随孩子们身边的话题延展教学活动,加大幼儿体能锻炼的强度和密度,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交往能力。

航天馆教案篇7

教材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见苏教课标版七下语文第二十一课。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记录重大事件时只描写出征场景的独特新颖的选材方法;

2.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抓住一个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的手法。

2.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教师指导2—3位学生作好模拟播音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二、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送英雄出征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

(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五、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

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

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

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

六、品味鉴赏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

七、作业布置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八、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评价出征意义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以时间为序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插叙)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航天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田字格内十个生字。

3、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科学以及不妄自菲薄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写一段航天飞机的。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飞机,坐过飞机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历史的巨轮前进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类终于造出了航天飞机。

2.幻灯出示航天飞机

3.齐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

5.学生自由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动动笔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出示生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词。

4、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5、去拼音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句子

1、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2第一句话

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词语:呼啸(高而尖的声音)

一个很大的东西腾空而起,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叫~

(3)读好这句话。

2、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2第二句话

出示: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

(1)指名读句子。

(2)过渡:刚才听到他的声音,现在看到他样子,那“无影无踪”什么意思?

(3)读好这句话。

(4)连起来集体读好两句话。

(5)由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大,快,外形,板书庞然大物))

3、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3第一句话

出示: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智慧老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啊?

(3)“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吗?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智慧老人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呢?自由读。

2、智慧老人说了几段话?请学生分别读

3、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

4、第一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

5、读好“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板书“更高更快”)

6、高表现在哪里?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两万米的高度。

7、快表现在哪里?还是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之长,航天飞机所花时间之短。

(东西直线距离大约4000多公里,汽车大约50多个小时,火车30多个小时)

8、指名读第一段话。

9、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

10第二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板书:本领大)

11、“本领大”表现在哪?用书中的语言来回答。

12、出示卫星回收的图片,用书中的语言来说说图的内容。

13、指名朗读第二段话。

14、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全文。

2、学生质疑。

六、书写生字词:

1、出示五个生字。

2、注意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指导“慧”的写法。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