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纪念刘和君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纪念刘和君教案篇1
主题班会:我们争当活雷锋
时间:3月5日 地点:152班教室 过程:
1. 主持人(贺丽娟)讲话。
乐于助人,这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胧,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楷模。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雷锋日”。学习雷锋,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夸夸其谈,不做实事,而要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随时随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随时随刻去关心自己的家人。即使一次真诚问候,一次打扫卫生,一次雪中送炭,一次指点迷津,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学习雷锋的精神! 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雷锋(1940~1962) 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小雷锋才3岁时,雷锋的爷爷被地主活活逼死;当雷锋5岁时,雷锋的父亲当雷锋父亲反抗日寇时,又遭受毒打,不久也去世了;因为雷锋家里很穷,雷锋的哥哥12岁就去当童工,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不久也死了;最不幸的是,雷锋唯一的亲人——他的妈妈,于他7岁时也死了。年仅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亲戚的帮助和流浪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二.学习雷锋名??
1、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3、我愿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6、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7、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9、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0、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1、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2、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3、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4、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5、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16、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17、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8、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19、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12]
20、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21、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22、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23、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三.我们生活中的雷锋实例。
如今,雷锋精神在感化着人们,在我们中间就有不少革命的"傻子"。雷锋已经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可是他的精神却与时俱进,永放光芒。
交警,他们日夜站在马路上,经受风雨的考验,经受冰霜的折磨,不管是寒冷的严冬,还是炎热的盛夏,他们总是那样站在那里;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总是铁面无私,秉公处理。他们为了这个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牺牲的也太多太多了,不管前路有多艰辛,他们毅然决定这么做。我们伟大的交警不正是雷锋的传人吗?
老师,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知批改过多少作业,不知少休息了多少个夜晚。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全部,回报的也总是别人的快乐。他们正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辛勤的园丁不正是雷锋的传人吗?
解放军战士,他们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生命砌起共和国的长城。冲锋陷阵,是排头兵;抗洪抢险,是排头兵;舍己救人,还是排头兵„今年三月份的新雷锋——郑益龙,在广东珠江救人牺牲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是因为有人交警、老师、解放军战士这些人,我们的社会才更安定、繁荣,民族才更团结友爱,朝着文明迈进的脚步才更稳健,我们的国家也才更强大,未来也才更加充满希望与活力。
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怎样实践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的优良品德。 五.每小组组长对一组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身边的活雷锋以及典型事情。 总结发言:
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他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他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样,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胸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雷锋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坚持不懈做一辈子,这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真正地学习雷锋!
朗诵材料:雷锋,你在我们的心中!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你听,兰考县的父老乡亲们呼唤县长的声音响起来了,"焦县长,你怎么啦?"声音是那样关切,是那样深情,因为他们的县长为了兰考县的人们病倒了,倒在了兰考那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你看,新时代的焦裕禄向我们走来了,他的感人事迹,传唱大江南北。两次进藏的他,领养了三个孤儿,让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有时甚至须靠捐血来贴补家庭,可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救济时却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最终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这位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的汉族干部却倒下了,用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可他们又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你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出来了,在生活中体验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验出来了。你又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不,没有!也永远不会!雷锋他那流淌着无私奉献的血液将撒遍祖国各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在新世纪的建设大潮中,我们也将谱写一曲曲壮丽的雷锋之歌!
纪念刘和君教案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辛亥革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纪念刘和君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靠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2.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明确“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目的与意义。
2、认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内容
(一)导入部分
1、准备活动中涉及《国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视频、文章、音乐、图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神舟七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有关资料。
3、收集勤奋学习爱祖国爱劳动的名言、警句。
(二)班会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023班同学召开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学生讲述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1)孔子每事问。
(2)悬梁刺股。
(3)映雪读书。
2、师:孔子每事问,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孙康映雪读书,这些古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读书,有的成为儒学大师,有的称为著名的学者。那么,同学们能讲一讲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吗?
3、学生讲述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1)闻一多醉书。
(2)华罗庚猜书。
(3)高尔基救书。
4、师: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一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后来,国际工人组织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就把这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主持人:
1“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每当唱起这支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美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下面,由我们全班同学齐唱:
?劳动最光荣》。
主持人:
劳动是人间最亮丽的风景线,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请听诗朗诵《五一颂》。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光荣永远属于伟大的劳动者,请听故事《我的名字叫劳动者》
主持人:劳动者的世界丰富多彩,劳动者的心灵细腻透彻,传世的乐曲在思念中,
追述着劳动者的浪漫。下面请欣赏相声,《劳动创造了人》。
主持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请听诗朗诵
?站在季节边缘》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今天的业绩,劳动装点着祖国的繁荣,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啊!
碧绿的草原,蓝蓝的大海,弯弯的江河,绘成了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请欣赏朗诵《彩色的中国》。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我们就是花园的花朵,盛开在祖
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请欣赏表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主持人:在我们祖国宽广的土地上,有两条河哺育了勤劳的中国人民,那就是长江和黄河,请男同学朗诵《长江长,黄河黄》。
主持人:我国还有很多大山、江河、名胜古迹。最雄伟的是长城。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请听快板《长城长》。
主持人:请大家欣赏诗朗诵《我爱我的祖国》
(三)国旗国徽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们都热爱她。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什么吗?生:五星红旗。
主持人: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生:中间一颗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
主持人: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化民族。
主持人: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亲手升起?
答:1949年10月1日,在开安门广场,由毛泽东同志亲手升起。
主持人:什么地方应升挂国旗?
(看谁说得多)
2答: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协、外交部、机场、港口、火车站、边境口岸、边海防、学校、政府机关等。
主持人:中小学生多长时间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答:每周一次
主持人:我们热爱祖国,要有自己的行动。我们该怎么做?
生1: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生2:我们要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生3: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勇夺奥运金牌。
生4:我们要勤奋读书,考上航天大学,去研究载人飞船,让神八、神九再创第一!
生5: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祖国更加美丽。
主持人:同学们说得好,希望同学们会做得更好!
四、总结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事例,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优良的品质。让我们用知识作为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学习前人好学不倦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提高本领,报效祖国的!
纪念刘和君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准备:
事先进行地形勘察,了解山路情况。
班级准备:
1、让家长了解此次活动和意义
2、幼儿带好水、小零食,穿简便的衣服、鞋子,便于步行和登山
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
4、进行安全教育
过程:
一、谈话,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二、出发前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提高出行的安全意识。
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顶烈士墓前。
四、祭扫烈士墓
1、了解烈士的光荣事迹
2、向烈士献花致敬
3、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
五、休息,吃点小零食
六、踏青:欣赏戚家山的春景、留影
七、整队回幼儿园
八、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0准时在操场集合。
2、出发前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阿姨跟好队伍,保证幼儿安全。
3、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4、回来后引导孩子将感想记录、分享。
纪念刘和君教案篇5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新课导入】
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展开提问。
?提问】 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须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准备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组织的呢?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
?授受新课】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
?提问】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
?提问】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发散思维】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_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
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
?知识延伸】
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