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包括扩展学习的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入学习,教师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及时调整教案,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篇1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各种汽车功用的兴趣。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交流对汽车的感性经验。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教学准备:1.拍摄录像: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垃圾车在清扫马路、洒水车在洒水。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2.录音:轿车、卡车、消防车、救护车启动声或鸣叫声。、教学过程:一、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在录像中你看见马路上有哪些汽车?老师:马路上的汽车可多了,请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记马路上有哪些汽车?二、探索汽车的不同功用1.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汽车教师扮警察,幼儿当司机。警察问司机你开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2.引导幼儿区分客车和货车谁带来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车?(专门用来乘乘客的汽车是客车。)谁还带来了可以运货的汽车?(专门用来装运货物的汽车是货车。)幼儿从自带的玩具汽车中分别挑选出客车、货车、并向大家介绍该辆汽车的名称。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车这是一辆什么汽车?(铲车)你在哪里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来乘人的吗?是用来装货的吗?)看录像:垃圾车在马路上清扫垃圾。这又是一辆什么汽车?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车是怎样把马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的?小结:铲车、垃圾车都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为人们工作。还有哪些汽车也有特殊本领,可以为人们工作的?(幼儿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车)三、探索按汽车不同功用进行分类1.游戏(一)汽车开进停车场天黑了,汽车要进停车场休息了,这里有1号(2号、3号)停车场,你把带来的玩具汽车分一分,准备让哪些汽车进1号(2号、3号)停车场?一幼儿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在按颜色、形状等分类基础上按功用进行分类)幼儿集体操作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2.游戏(二)听什么汽车开来了引导幼儿听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辨别出这是什么汽车?该进几号停车场?(救护车、大卡车、轿车、消防车)延伸活动: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坦克车)是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还有哪些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的,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活动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活动的目标定位是科学、合理的。本次活动运用基本图形表现常见汽车的外形特征,体验不同车辆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胖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健身措施。
2、能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经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体重情况。
2、就胖瘦的问题,幼儿对周围人进行过调查。
活动过程:
1、说说自己的胖瘦情况:
(1)通过对前期活动的回忆,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测过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与标准体重比较的结果怎样?”
(2)幼儿自由讲述,说说自己测量、比较的'结果。
(3)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每个孩子的体重都不一样,有的比标准体重重了点,有的比标准体重轻了点。“
2、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1)提出讨论的话题:
——“那么,究竟是胖好,还是瘦好呢?“
幼儿按各自不同的观点分成两队进行答辩。
(2)小结:
“过胖、过瘦都不好。”
3、讨论健身的措施:
(1)以集体的形式展开讨论:
——“怎样才能使得自己不过胖,也不过瘦?”
(2)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幼儿各种想法进行总结。
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乐于观察青菜生长及管理菜地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已初步具有种蚕豆、洋花萝卜等经验。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观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观察、管理菜秧生长的过程。
3、将小园地土翻松,幼儿参加拾小砖头、捡草等活动。
4、长大的青菜一颗(有根的、壮实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铲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组进行),装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废旧小茶杯也行)。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问:看看这两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样让这些小菜秧都能长得大大的?(引导幼儿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间)。
2、到小园学习移栽青菜。
(1)带幼儿到小园地边。先看教师用铲子把小园地划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离(挖一个小洞做标记)。
(2)看老师移栽青菜。
先用小铲在标记处挖一个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边,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长,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铲把土轻轻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进土),再用手轻轻的把土压实。
(3)幼儿学习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菜秧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3、给移栽的菜秧浇一点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菜的根部。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我们应该把它和其他领域、区域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移栽只不过是我们种植活动中的一个小片段,孩子们从最初的选种子、种植、做记录等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观察。我也充分认识到教师与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教育目标寓于幼儿的兴趣之中,从而让孩子们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探求欲望。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无毛,根粗,坚硬,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叶柄有或无窄边。
大班科学莲与藕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开展“奇妙的力”这个主题活动将近两个多月了,孩子们的兴趣依然浓厚。每次活动,他们都用心观察、积极探索,我常常惊讶于他们的发现。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见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们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此次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能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的摆弄,变成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感知。此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取材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
3、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发现利用辅助材料可帮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稳,从而激发幼儿对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并积累有关经验。
二、活动准备:
1、材料:雪花片、厚薄不一的书、熟鸡蛋、各种形状的棍子、粗细、长短不一的吸管、哑铃、不同的铅笔(尖的、平的、长的、短的)、磁带及磁带盒、牙签、各种筷子。
2、辅助材料:杯子、橡皮泥、橡皮筋、装着沙子的杯子、绳子、积木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引入活动。
(二)、找找能站起来的'东西。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哪些东西能站稳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让幼儿将站得稳的东西与站不稳的物品分放两处展示。
(三)、帮它站起来
1、不用辅助材料帮它站起来
(1)、请幼儿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
(2)、幼儿操作与相互交流。教师观察指导、鼓励。
(3)、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2、利用辅助材料帮它站起来
(1)、鼓励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再次想办法使站起来的东西站稳。
(2)、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自信,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四)、延伸活动
小结后,鼓励幼儿回到家里继续探索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稳,提出新的问题“本来不能站起来的东西,我们帮助了他以后为什么能够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