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分析,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联系实际,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师说简单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师说简单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2312312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师说简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会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常规,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初步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放有弹珠的碗、广告颜料(红黄蓝绿)白纸、托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噢,是弹珠,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这又是什么?(颜料)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吗?
分析:谈话的方式作为开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从而认识了弹珠及颜色。
2、让幼儿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弹珠。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2)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举手发言。
分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吗?幼儿欣赏,猜测用什么作画。
分析: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让幼儿来欣赏用弹珠滚画做出来的色彩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给孩子以美的感受,激发孩子用弹珠绘画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4、教幼儿弹珠滚画。
你们看老师是怎样用玻璃球作画的?教师示范弹珠滚画的步骤:
(1)将白纸放在托盘里。
(2)取一个弹珠充分蘸满一种颜料后放在托盘里,用抹布擦擦手。
(3)两手端住托盘,让弹珠在托盘里均匀滚动。(左右滚动,上下滚动,四面八方都滚动)
(4)用同样的方法蘸其它颜色滚动,然后把珠子放回的颜料里。
你们看,白色的纸变成什么了?(漂亮的图画)
分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教师的示范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龄小,经验少,这样的美术活动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这节课要让孩子学会滚画的基本方法和常规。
5、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师:你们想玩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轻轻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吧!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操作,在玩中去体验、感受线条的色彩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6、教师评价:你们用弹珠做的画真漂亮,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展览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老师将幼儿的弹珠滚画剪成不同的图案,如:服装图案,动物图案,各种形状图案等等,贴在彩色的卡纸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装入相框,成为家居挂饰。
分析:
怎样让画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地加工,真正成为一幅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绘画,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园长及指导教师点评:
这节弹珠滚画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工具:水彩笔画画,油画棒画画,让幼儿大开眼界。在玻璃球滚画中,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颜料和弹珠在画纸上自由滚画,探索颜色在画纸上的神奇变化,更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孩子们会对这些画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画的。如《纲要》中所说:"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绘画活动,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整个画面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师说简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画短直线和点来表现爸爸的胡子。
2.体验玩水粉颜色的快乐并能初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会《爸爸长胡子啦》的儿歌、范画、水粉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爸爸胡子的图片,谈话导入:
今天我请了几位长胡子的爸爸来我们班做客,瞧,他的胡子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注意仔细观察胡子)
二、学画胡子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爸爸的胡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a.食指蘸一下,再到纸上点一点,点出爸爸的短胡子。(注意画短线的方法)
b.食指蘸一下,再到纸上点一点,拖一下,点出爸爸的长胡子。(注意画完后要记得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2.个别幼儿操作。(我们请xx来给爸爸长胡子。)
三、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画出长短、粗细不一样的许多胡子。
四、展示作品,评价瞧,爸爸的胡子长的长长短短、一根一根。
教学反思:
一开始幼儿就被吸引住了,说明活动的选题还是贴近幼儿的兴趣,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鲜艳的图片和人物形象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到后面教师讲美术活动最关键的地方时幼儿开始开小差,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师导致的,教师教幼儿画爸爸的胡子时语言很长很罗嗦,幼儿根本就听不进去了,没有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最喜爱儿歌的形式来学习。
师说简单教案篇4
设计思路: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上中路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主旨:
感恩教育
活动前期准备:
(1)通过海报的形式来宣传这次活动。
(2)各位老师在上课时宣传活动内容,鼓励学员报名参加此次活动。
(3)准备好老师上课需要的教具,市场部同事请提供物料,具体如下:大卡纸30张,a4彩纸一包,30支小胶棒。
(4)小蜜蜂,音响设备,话筒,pop文具系列奖品。
活动过程:
老师带小朋友们进入教室进行热身活动,并且介绍父亲节活动流程和规则--课程教授过程中要求每组家庭针对老师的提问和ppt内容回答,采取积分制。(19:00-19:10)英语老师根据ppt内容,给每组家庭讲授父亲节的传统及习俗。在此过程中,要求每组家庭记住节日含义,以及一些标志性物品。(19:10-19:30)
活动方式:
爸爸擂台赛老师会提问关于宝宝或妈妈的一些爱好等等,加分评选"我是好爸爸"。
亲情对对碰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宝宝要在途中找到第三轮比赛的宝藏--即爸爸的礼物)。
最棒的礼物宝宝与妈妈一起完成礼物的制作,折纸制作爸爸的领带衬衫,画出爸爸的头像,完成"最棒的礼物、击鼓传花,让宝宝大声说出自己的爱。
(19:30-20:10)
活动尾声:
回顾整个课程内容,给今天的"我是好爸爸"的每位爸爸颁发宝宝的"最棒的礼物",合影留念!
师说简单教案篇5
以下是歌曲《广州小时真好吃》的教案设计,比较适合中班的小朋友,看广州小食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广州美食的名称,并能以生动地叫卖说白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优质的教案?在教育的路上陪您一同成长和学习!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广州小食真好吃》,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型:x'x|x-|、|xx|x-|、|x-|x-|。
2、知道广州美食的名称,并能以生动地叫卖说白形式表现出来。
3、了解广州风俗民情,体验作为广州小主人的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广州小食的视频,厨师帽一顶美食图片四张。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1、看广州小食视频,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我们到西关人家去参观吧。
2、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广州小食真好吃》。
3、看视频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
--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歌里讲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⑴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念歌词。
⑵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唱三遍。
4、复习节奏型,以强卖形式说出来。
--提问这首歌里有句叫卖的声音,谁来学学?
5、玩游戏,卖小食。
--指导语:乖乖女,乖乖仔,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去逛食街吧,我推出什么,小朋友就叫卖什么。
6、在高潮中结束活动
师说简单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桥》的主题活动,在前期活动中,幼儿和父母一起去参观了不同形态和种类的桥,在分享参观桥的照片中,幼儿发现了很多桥的特点和秘密。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设计桥、搭建桥、制作桥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利用废旧物进行桥的制作,由此利用班中的一些废旧彩纸进行有趣的立体纸桥制作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本班幼儿是中班末期幼儿,他们能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本班幼儿乐于参与各种动手制作的活动,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桥的制作,对桥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有纸工制作的经验基础。
活动目标
1.学会综合地运用剪、折、撕、贴等多种纸工技能,把平面的纸条变成立体的纸桥。
2.体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制作立体纸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展开想象根据桥的不同形态特点用纸条制作立体纸桥。难点:能够创造性的组合连接桥的每个部分表现桥的特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通过前期主题活动了解桥的结构和桥的一些特点。
2.幼儿在美工区有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纸桥的经验。物质准备:
不同颜色细纸条和粗纸条各四盒、胶棒、双面胶、轻泥、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桥的结构特点
1、出示各种不同类型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激发创作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桥柱、桥面和桥围栏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观察细节和顺序:从下往上看,看桥的每一个部分的特点。
小结:桥是由桥柱、桥面和桥围栏三部分组成。斜拉桥:桥柱有圆柱体和长方体的、有一根高大的立柱上面有对称的钢索。石拱桥:有半圆形的石拱和桥面,围栏是随着桥拱的弯度直立排列的。立交桥:道路都是交错相交的,有高有低。
环节价值:通过桥的图片直接引入活动,在幼儿观察桥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更细致的了解桥的结构特点。教师总结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种类桥的特征,为下面幼儿制作纸桥做铺垫。
环节小结:幼儿了解桥是由桥柱、桥面和桥围栏组成,孩子们通过教师引导按顺序观察能够说出桥大部分的细节特征,教师为幼儿进行具体形象化的补充,帮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桥的形态,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
二、运用纸条进行桥的创意制作。
1、第一次尝试做桥:动手尝试,发现让纸条变成纸桥的好方法师: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纸条,你能试一试让纸条变成桥吗?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尝试,发现多种不同让纸条变成纸桥的方法。
师:你做的是什么桥?你表现的是桥的哪部分?你还可以再添加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很多制作桥的好办法,请你来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立交桥,你都看到了哪些制作桥的好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折叠、环绕、粘贴的办法让纸条变一个形态立起来,成为组成桥的一部分。
环节价值: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制作桥的兴趣,分享幼儿制作方法和欣赏教师作品帮助幼儿总结让纸条变桥的好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开阔幼儿的思路。
环节小结:在幼儿动手尝试过程中,孩子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让纸条变成桥的好办法。在分享和欣赏教师作品的环节中,孩子们发现了不同种制作纸桥的好办法,丰富了他们制作的原有经验。
2.第二次创意做桥。
师:老师准备了底板,可以在底板上制作大桥。请你和小组内小朋友讨论想要制作什么桥?怎么制作?
制作提示:1.请小朋友运用学到的方法制作一个完整美观的大桥。
2、制作中大胆想象,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3、在制作过程中用多少材料取多少,注意桌面卫生。
教师观察幼儿制作纸桥,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创造性的表面桥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制作桥。在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多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环节价值:教师提前进行制作提示帮助幼儿明确制作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美工活动常规。幼儿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根据前期的经验来制作大桥,体验制作立体纸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环节小结:在创意制作纸桥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运用新经验,根据自己的计划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完整的大桥。并尝试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共同欣赏,分享总结制作经验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他人的作品。师:请你说说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用纸条做出了立体纸桥,在过渡环节中,我们可以在说一说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学习他们制作的好方法。
环节价值: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满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欣赏他人作品,丰富创造力和表现力。启发幼儿学习别人的长处,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环节小结:幼儿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对幼儿喜欢的作品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把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制作中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分享给大家,提升幼儿的制作经验开阔幼儿想象力。
活动总结
在今天中班《立体纸桥》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尝试操作和创意制作,充分激发了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我归纳了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优势:
1.活动内容创新化
本次活动是主题活动下的一次教育活动,幼儿在前期制作大桥都是利用美工区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盒、牙膏盒、纸杯等立体物品进行制作。而纸条在幼儿的日常制作中都是平面进行粘贴。为拓宽幼儿的思路,把平面的纸条和立体的大桥相结合,突破幼儿原有认知经验,通过多种纸工技能让平面的纸条立起来变成大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目标适宜化
本次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根据《纲要》和《指南》指出“用绘画、捏泥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和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有效结合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在原有的手工制作经验上帮助幼儿丰富把平面纸条变立体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体会成功制作纸桥的喜悦。
3.操作材料生活化
活动中,我以生活中很常见的纸条作为操作材料,易于幼儿操作,更便于幼儿以后在日常活动中自主寻找材料和尝试制作。在活动后,更是激发了幼儿用纸条制作的兴趣,制作了有趣的纸车、纸花等等。帮助幼儿对纸可以塑造不同形态有了新的认识。
4.环节设计合理化
先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幼儿梳理关于桥的已有经验,丰富幼儿对桥的细节的特点的认知。然后引出材料激发幼儿兴趣,主动让幼儿进行尝试,满足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分享完幼儿的好方法后在欣赏老师的作品,满足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丰富制作的新经验。再次进行创意制作,充分给予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帮助幼儿进行新经验内化。不仅学会了多种让纸条变立体的方法。更是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分享学习、敢于挑战等学习品质。
5.学科领域整合化
在活动中艺术领域目标为主轴,整合了多领域的目标。如桥柱有圆柱形和长方形、石拱是半圆形等认知内容和幼儿在尝试让纸条变立体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探究的能力都是科学领域内容。幼儿在自主尝试制作、分享经验过程中更是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了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本次活动,在教学组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就是在幼儿第一次尝试制作中时间可以再充分一些,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幼儿自主反复尝试与分享,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在以后此类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
师说简单教案篇7
一、指导思想:
清明节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传统假日,同时也是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人继春节后又一个重大的节日,我国祭拜祖先从古有之。国家实行清明长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义。孩子通过纪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亲人,祭祀华夏始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孩子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也使文化习俗焕发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因此,幼儿园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我园结合清明节这一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题为“敬、孝、礼”的清明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教育孩子“敬怀先人、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度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二、活动内容:
1、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最后选取孩子搜集到的材料制成展板交流)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的收集等,让孩子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具体内容如下:
1、清明节的由来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4、了解清明期间的各种春游活动
2、组织教师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清明节亲子“四个一”活动:
(1)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开展一项清明节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这里提供一些习俗活动供参考:
a、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b、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c、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d、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诵读一篇与清明有关的诗篇或文章
(4)收看一个关于清明节的电视节目
(三)总结交流:领悟清明,升华爱国情感
文化的根在于传承,清明节留给孩子的.感受是丰富的、个人的,只有通过交流总结,才能形成一种班级文化,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安排以下总结交流内容:
1.以“清明”为话题撰写文章。
2.以班级为单位出一块“清明节”主题展板。
展板内容:孩子收集到的资料及其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照片、优秀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