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与后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2-12-06 作者:tddiction 备课教案

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优秀的教案是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写出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与后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先与后教案最新5篇

先与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指出罗布泊的所在地。(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可现在那里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出示幻灯片)仙湖为什么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们就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大屏幕上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吴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然后出示幻灯片,同时播放音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灯片,然后齐读相关段落)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示幻灯片)

4.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出示幻灯片)

5.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出示幻灯片)

6.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学习:

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信。

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五、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xx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出示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先与后教案篇2

一、导入

1、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以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

2、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时学习,不时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

⑵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同学词语理解情况。

孜孜不倦:非常勤勉。

富丽堂皇:富丽,宏伟华丽。堂皇,气势盛大。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局面盛大豪华。

三、学习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简陋烙印揣测孜孜不倦

吆喝篝火酷爱万般无耐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同学字读音。

2、指名读词语,教师随时纠正。

3、再自由读词语,同位互读。

4、再指名读。

5、齐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达到"五不"。

2、指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感知大意,分清段落。

先与后教案篇3

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资料准备:

?安全教育读本》

教学过程: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

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

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首先:自己不能玩火。其次:发现火灾要想办法自救。再次:要知道报火警电话:119。还要注意有电的要及时切断电源,同时要听从救火组织统一安排。

三、防溺水

结合现实生活中因游泳、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我们这些地方的天气和地域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等危险地方游泳,即使是在游泳池也必须有大人陪同和严守规则。同时,发现有溺水事件发生要及时报告大人,不能自行下河、水库等救人,因为你们还不具有救人的能力。

四、结合实际进行防止高楼坠下、误服药物中毒等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教育,今后我们还会学更多安全知识,这样对你们有很多的好处。

六、作业:

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事,写下来,并说说如何注意。然后我们在下节课进行交流和讨论,

先与后教案篇4

设计意图:学习雷锋的教育意义很深远,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认识雷锋,知道雷锋叔叔是一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然后观看弘扬雷锋精神的动画片,理解雷锋精神的实际意义;再由情景创设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最后的拓展活动,让幼儿进行大胆的表达,延续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景。

活动领域:社会活动内容: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片让幼儿认识雷锋叔叔。

2、通过观看有关雷锋的动画片,领会雷锋精神,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能够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准确的进行表达。

活动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雷锋事迹的图片。

2、一部弘扬雷锋精神的动画片。

3、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儿歌(开始播放儿歌),谁知道歌中唱的是谁呀?

2、雷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观看及讨论。

(1)观看有关雷锋事迹的图片。

1、雷锋是个怎样的人呢?

2、在观看的图片中你看到了雷锋叔叔做了哪些事情?这些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3、这些好事体现了雷锋叔叔哪些精神呢?

(2)观看弘扬雷锋精神的动画片。

1、动画片中的小朋友发扬了雷锋叔叔呢的那些精神?

2、你们看到动画片中的小朋友学习雷锋好榜样,放弃了休息时间为班级做好事,你们想不想也想他们那样,为有困难的人做点事?

三、创设情景:

1、扶盲人过马路。

2、修补图书。

3、拾到东西归还物主。

四、谈话::"如果别人有困难,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延续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先与后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变化,按音乐节奏做开火车动作 。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铃、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宝宝去北京

我们去北京看长城,好吗?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小结:我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2、开火车

听火车声,猜一猜“是什么车开来了?”

欣赏音乐“火车怎么开?”

感知节奏,学做模仿动作: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3、音乐游戏《开火车》

一个宝宝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

玩法一:(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二:小手绕圈(做轮子状),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三:听辨音乐节奏的快慢、轻响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行开火车游戏。

可用小铃敲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幼儿听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铃敲得快——火车开的快(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安全)

小铃敲得慢——火车开的慢

小铃敲得响——幼儿边开边唱的响(用自然的声音唱、关注嗓子的保护)

小铃敲得轻——幼儿唱的轻

结束

北京到了,你们看,这是哪里?(认识北京主要建筑)

3 3 3 3 ︱ 5 5 5 ︱ 5 5 ︱* *︱ * *

(师)火 车 火 车 开 来 了(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

(师)乘 上 我 的 小 火 车(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