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上音乐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上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用串铃表现小蜜蜂的快乐。
2、乐意唱唱动物的歌,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蜜蜂》。
2、小蜜蜂叫声的录音。
3、打击乐器:串铃幼儿人手一个;多音滚筒一个;大鼓一个。
4、大象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赏低沉缓慢的音乐,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
1、在森林的媒体背景中,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猜猜谁来了?
2、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大大的动物——大大的动物是怎么走路的?
3、媒体出现大象背影,引发幼儿猜猜讲讲。
“谁来到了草地上?”“你为什么觉得是大象?”
(鼓励幼儿边讲边做大象的动作,如:“大象大象,你的耳朵大又大!”)
4、引入故事情境一:
今天,天气真好呀!大象在草地上散步,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在大树底下睡着了……(边讲边演示媒体动画)
“咦?今天的大象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穿着大背心)“这是一件怎样的大背心?”
二、听辨蜜蜂的叫声,感受串铃的声音。
1、出现蜜蜂叫声,听听猜猜——谁来了?
2、出现媒体蜜蜂,听辨魔盒,感受串铃的声音。(教师分别演奏圆舞板和串铃)
3、音乐的背景中玩玩串铃,哼哼唱唱《我是一只小蜜蜂》。
三、深入故事情境,体验玩串铃的快乐。
1、想想说说——小蜜蜂看到了大象的花背心可能怎么想、怎么做?
2、引入故事情境二:
小蜜蜂在草地上飞呀飞,突然发现前面有许多美丽的小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真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呀!我去采蜜吧!(边讲边演示媒体动画)
3、大胆想象大象的动作,感受刮奏。
“小蜜蜂飞到大象身上,大象会怎样?”
(根据幼儿的想象,教师即时地播放相应的媒体,并配上刮奏。如:甩动鼻子;甩动耳朵;甩动尾巴……)
4、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小蜜蜂进行游戏。
玩法:
在背景音乐中,幼儿扮“小蜜蜂”一边玩串铃一边哼唱,飞到“小花园”采蜜。当出现刮奏时“小蜜蜂”立即飞回,停止“叫声”。(此游戏可视幼儿情况进行1—2次。)
5、再次游戏,感受鼓声。
(幼儿边玩串铃边体验“许多蜜蜂飞来了”的情景,教师可即兴地将歌词“我是一只小蜜蜂”改唱为“许多蜜蜂飞来了……”,并将刮奏改为大鼓。)
“这是什么声音?这么多小蜜蜂飞来,大象又会怎样?”
6、出现媒体(大象跺脚),引入故事情境三:
越来越多的小蜜蜂飞来了,大象忍不住啦!“嘣!”大象跺了跺脚,说“小蜜蜂,我是大象!那是我的花背心,可不是小花园,你们到别处去采蜜吧!”(引导“小蜜蜂”说:“对不起,大象!我们打扰你了。”)
7、幼儿扮“小蜜蜂”边玩串铃边飞向真正的小花园……(结束教学活动)
六上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2、 知道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
重点:做个讲卫生小朋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做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听赏歌曲,了解歌名:
1、教师弹唱歌曲两遍。——“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内容?”
1、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用节奏语言复述幼儿回答的内容。
二、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用节奏语言的方式教幼儿学念歌词,并指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
2、 幼儿分句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要注意停顿。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
1、 集体完整演唱,教师根据幼儿演唱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2、幼儿分小组两个声部练习演唱。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六上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六上音乐教案篇4
目标:
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准备:
音乐磁带。
过程:
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完整演唱歌曲。
弟弟,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幼儿尝试轮唱。
4、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六上音乐教案篇5
活动名称:《大拇指》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并熟悉它们的名称。
2、初步学习跟唱歌曲,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1、《大拇指》音乐 2、自制的大拇指和小拇指手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那让我们先请出第一位客人!(出示一个大拇指)
大拇指:“我叫大拇指,小朋友们好!”幼儿:“大拇指好!”
师:第二位客人也来了!(出示一个小拇指)小拇指:“我叫小拇指,小朋友们好!”幼儿:“小拇指好!”
2、采用拇指对话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词。
(1)熟悉《大拇指》歌曲歌词。师: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想让我们帮忙找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师边表演边朗诵歌词。)
(2)提问: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吗?他的朋友是谁?(另外一个大拇指)它们见了面,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拇指的提问同上)
3、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一遍。师:大拇指和小拇指找到朋友后,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范唱一次。师:哇!它们唱的好听吗?范老师也想唱了,你们听听范老师怎么唱的吧!
(3)幼儿初步学唱,并能初步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师:你们想学大拇指唱歌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
4、教师幼儿互动。
师:客人老师也想唱呢!我们也把这首好听的歌交给她们好不好?
5、活动结束。
六上音乐教案篇6
?梦幻溪》
【活动目标】
1、感应ab曲式和乐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挂图、彩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听音乐。
1、老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静静聆听。
2、手之舞
a段:手臂飘点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画出4个乐句。
3、飘带之舞
a段:聆听老师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
三、律动感应ab曲式。
1、全体围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
a段:面对面模唱。
b段:两人一根彩段划船。
四、出示图片p3,讲故事。
感应两个小节的乐句:二个6拍
每2小节换拍肢体部位,走2小节换方向。
五、音乐与舞蹈。
1、分组进行表演。
a段:打击乐器伴奏。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拿一根彩带。
a段:左右摇晃。
b段:两人一前一后随乐句划船。
六、游戏书。
a段:依树叶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画出青蛙的船浆及水的涟漪。
六上音乐教案篇7
设计意图:
?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曲调优美,乐句鲜明,幼儿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韵律的兴趣,感受《茉莉花》音乐的优美、柔和。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大胆表现茉莉花的造型、神态。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茉莉花的图片
2、乐曲《茉莉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呢?
2、教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花的歌曲,大家听一听,歌曲中唱的是什么花?
二、律动部分:
1、歌曲中唱的是什么花?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播放茉莉花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茉莉花呢?
幼儿:见过。我还会做茉莉花的动作呢。
教师: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给乐曲茉莉花创编造型动作。
幼儿:好呀。好呀。
3、引导幼儿按乐句做“花开”动作,在句尾摆放茉莉花的造型。
教师:“呀,茉莉花开得真漂亮,可以用这么多动作来表示的。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来看花吧。到每一句的句尾要摆放好茉莉花开的造型哦。”
4、再次欣赏,感受歌曲的小节,幼儿集体合作逐个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5、看图做动作。
教师:图上的茉莉花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张(花蕾)。谁来学一学?如果把我们的身体作为花蕾可以怎样呢?
教师:这张呢?可以用什么动作?
教师:画面上有几朵?那我们同伴间可以怎样来表现,谁来试一试呢?
教师:如果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来表现一种茉莉花,可以怎么样呢?
教师:这张呢?在采花呢?能不能采?歌曲里是怎么唱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一朵茉莉花好吗?
三、结束部分:
个人表现独枝花朵的造型。
教师:你是一朵小小的茉莉花,怎样来开放。
个体展示:
(1)幼儿自由表现茉莉花的姿态。
(2)选取个别幼儿提炼动作。
(3)教师清唱,幼儿表现茉莉花。
活动延伸:
放学回家,在家里可以与爸爸妈妈共同进行音乐表演,用手做小碗花来表演茉莉花!
六上音乐教案篇8
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__xXX|x—x—|,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