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漏的教案7篇

时间:2022-11-04 作者:Kris 备课教案

指定一篇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制定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漏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7篇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1

(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五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过程和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童年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 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作者介绍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识字

牧:mù,“牛”撇要短,竖长而挺拔。组词:牧童、牧场、放牧

蓑:suō,中间横左右出头,下部笔画舒展,下部是衰,不是哀。

组词:蓑衣、蓑笠

(3)课文详解

①“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弄”:逗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量,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②“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场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越野里的草地上。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的写了下来,却让读者不仅浮想联翩。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4)主题思想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黄昏牧童归来后休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

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牧童》这首诗,说说整体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6)从《牧童》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与恬静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学习第二首诗。

(1)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代表作:《诚斋集》

(2)识字

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字头,上下结构,组词:长篙 棹:zhào,船桨。木字旁,左右结构,组词:棹夫

遮:zhē,掩盖。“庶”写紧凑,四点相协调,组词:遮盖、遮挡

(3)课文详解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怪生:怪不得)

这里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主题思想

?舟过安仁》描写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展示了儿童特

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聪明伶俐。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感受意境 。

1.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二)识字

醉 :zùi,左右同宽,“酉”写的略长。组词:醉酒、陶醉

媚:mèi,左窄右宽,“眉”字撇写的舒展些。组词:明媚、献媚

(三)释题

1. 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词,诗歌的一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即曲调。清平乐(yuè)即是词的词牌名。

2. 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感受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亡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二)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三)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2能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

3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

二知道具体描述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具体描述

3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4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闻到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文中的生字,认识1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超、陆、划、陈、秒、谅、束”。

2、抓住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懂得做了错事应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1、借助书后生字表准确认读16个生字。

(注意:“挨”读“ái”,二声;“束”读“shù”,四声。“划”是多音字,在这读“huá”。)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大意,(起因――经过――结果),尽量做到语言清楚、简洁。

2、找出文中读不懂的地方(包括词、句……)

生动笔勾勾画画

师引导:读不懂的地方怎样解决?――生:结合上下文反复读,思考。

3、组内交流(暂时解决不了的在班上集体交流)

(1)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固执、自私、不知所措、窘、期待、责备、责怪”的意思。(责备――责怪互为一组近义词)

(2)指导学生用“不知所措、责备”造句

理解词义――找原句,摸索用法――思考:什么样的语境下,能用上这些词――练习仿句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句子。想像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同学交流,合作中发挥同学间互相补充,帮助的作用。

板书:不知所措――一个字都吐不出――好难好难――鼓足勇气

2、重点体会四、六两段。

(1)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两段话,想想当时作者心里想什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说)

(2)这种体验你又是通过哪些语言感受到的?(进一步理解语言,学习语言)

“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老师啊……”――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我当时心里的矛盾。

(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细腻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3)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想一想描写老师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正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才有勇气去承认错误。)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

自己读――同桌评价读――指名读(通过评价来逐渐提高朗读的水平)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你对文中的“我”怎样评价?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样做?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犯了错误应当有勇气承认错误,这样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 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 _,最后总结写 _ __ 。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 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 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 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能 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根根有力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6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7

学情分析:

让学生懂得夸奖别人,鼓励他人,真心的称赞他人。

教学目标:

1、会认“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读,进行感悟、积累、运用。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在读中感受称赞带来的快乐和动物们的真情。

3、在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运用词语并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图片、ppt

教学策略: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文时要带着真诚,体会其中的情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文中的真情。通过自读、范读课文,从整体上体会文中的情感;分角色表演课文,提高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并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赞”语,导入“称赞”。

(1)配乐欣赏“称赞”语。

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真会观察!

读得流利极了!

你的声音太好听了!

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2)师:小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屏幕上的话儿,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叹号;都是夸奖、表扬别人的话)

师:我们二年(5)班的小朋友真棒!那老师想问问这些聪明的孩子,当你被表扬时,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很高兴、很开心)

(3)师:夸奖、表扬也叫称赞,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它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篇叫做《称赞》的童话故事里。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你们认识了哪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板书:称赞)读完后,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示:挺清楚老师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篇童话故事里的小动物是什么?它们做了什么?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世界里的小刺猬长什么样?(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那么獾呢?请看大屏幕。(看图片)

师: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了,和动物有关的大部分是反犬旁。(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师:小刺猬和小獾还带来了它们的生字好朋友,我们一起和小青蛙乘着降落伞去迎接它们吧。(出示课件)

3、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4、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板、椅、但、傍”可结合已学过的“饭、奇、骑、旦、旁、膀”等字识记字形

二、欣赏故事,整体感受。

1、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5页,下面请三位小朋友合作读故事,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小刺猬的话,一生读小獾的话。

2、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静静地想,他们获得称赞了吗?谁称赞谁?找找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划下来(相机板书:刺猬—小獾)

3、交流:谁来读一读他们相互称赞的话?

相机出示: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4、朗读感悟第一句。

出示: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小獾此时非常(惊喜、高兴……)齐读。

①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再自由读读1——4段,想象说话。(小獾已经做了三个小板凳,但是很粗糙,看!一边高一边低,他觉得不满意,有点灰心,泄气。他听到小刺猬的称赞,高兴极了!

②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值得称赞吗?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

5、这是发生在清晨的事儿,让我们拿起书本齐读1——4自然段。

6、师:傍晚,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全班齐读5——10自然段。(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7、朗读感悟第二句。

师:小獾送给小刺猬它自己做的小板凳,那小刺猬回送给小獾什么呢?(又红又大的苹果)出示:苹果图片

这苹果真诱人哪!小獾这时怎么夸他的?

出示课件: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指名读(我似乎闻到苹果的香味了,能再香一点吗?)——指名读(我闻到了,苹果真香!)——强调“从来”(我也想让你们闻闻苹果的香味)——齐读(哇!整个教室都师苹果的香味了。)

8、师:小朋友,刺猬称赞小獾,小獾称赞刺猬,他们相处得多么和谐,多么愉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齐读)

三、细细品味,感受“称赞”的力量

1、师:“称赞”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之间的相互称赞给双方带来了什么?读读5——10自然段。找一找称赞给他们带来神奇力量的句子。

出示课件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2、自主朗读感悟两句话。

师:同桌互读欣赏两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①第一句:小刺猬的称赞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有了自信,小獾会努力做好小板凳。后来小獾不仅会做小板凳,还会做椅子,这是多大的进步!这都是称赞带来的。

指导朗读:指同桌读(生称赞,你愿意把小花送给他吗?)——小组读(生夸)——小组读(生夸)——齐读。

师: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还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表表自己的心意。

②第二句:小刺猬从清晨出去采果子——傍晚才回来,肯定很累很累,腿也酸了,脚也疼了。刺猬听了小獾的话,一点也不累了,这是好心情带来的神奇效果。)

3、这是傍晚发生的感人的一幕,让我们拿起书本细细地品一品,回味回味。(傍晚—)齐读。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师:看,多美丽的称赞花呀!花儿在刺猬与小獾中间开放,也在我们之间开放。同学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会使别人更有信心,自己也会受大家欢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的称赞,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学会读写

1、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称赞》这篇课文。知道了称赞就像美丽的鲜花,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现在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指导写字

采:上面是爪字头,注意中间一点与竖不要相连,最后两笔“撇”和“捺”要对称、舒展。

背:下面的月字底撇变成竖。上宽下窄,上短下长。

其余六个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注意“但”的“日”要写小些,“清、消”右边的部件,要比三点水高。

二、练习说话

1、“一个比一个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小獾高兴、自信。(板书:充满信心)我们也照着样子说一说。

出示语言文字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一( )比一( )

(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刺猬那样,用这样的句子来称赞别人呢?谁来说一说?)

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的字写得一个比一个好看。!”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三、看图演练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这篇童话故事,有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的?

(出示文中插图)修改栏

作业(学案)设计:完成课堂作业本,认真书写生字抄写本。

板书设计:

称赞

小刺猬——小獾

高兴自信

消除疲劳会做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