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和优化教学计划,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样的伞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一样的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添画实物,使数字与数量相符。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白雪公主请客》
2、教具:小矮人七个,糖果9——10个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认数。
(1)叫醒数字宝宝。帮助幼儿复习对数字的认识。
(2)复习数量关系,多一少一。例: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说出比5少一的是几?或者比5多一的是几?
2、出示ppt,情境:白雪公主请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白雪公主今天请了她的好朋友小矮人们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2)请小矮人坐在小椅子上(只放五把小椅子)。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椅子,七个客人坐七张,,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我们来帮公主想想办法。应该搬几张椅子呢?对了,搬来两把小椅子,请七个小矮人坐下。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原来不够我们可以用添的办法。
(3)公主请小矮人喝茶,你们看看发生什么情况了?公主真粗心,原来茶杯多了,那应该怎么办呢?拿掉几个?教师小结,对了,多了拿掉就可以了。盘子和小矮人的数量一样多,这下小矮人可以高高兴兴吃过饭了。
2、分糖果。(黑板上操作)如果你请小矮人吃糖果,你应该怎么分呢?出示小矮人图片和糖果。
(1)小矮人数量逐渐增多,,糖果数量比小矮人多,请个幼儿上来操作。可以用提示语: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应该用什么办法?提醒幼儿用添上的办法。
(2)小矮人数量逐渐减少,应该怎么分?请幼儿上来操作。提示语:走了一个小矮人,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分?提醒幼儿用去掉的办法。
3、今天小矮人真开心,过了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再见吧!
4、看书介绍作业要求。
请幼儿观看《幼儿画册》上的“变得一样多”。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一个数字,你认识吗?是数字几?再观察图片上的数字与实物一样多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办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6、幼儿作业。
幼儿独立完成添画的练习。
7、评价作业。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查看。
8、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本领真大,能把不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样多。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不一样多的,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
一样的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x x | xx xx ||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像狼一样嚎叫。
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像狼一样肯定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他的名字叫莫卡。)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
1.孩子们故事里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幼儿:孩子们那一幅图说莫卡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哦不能自由自在的吃东西,你看莫卡这日子过得很不自由自在,那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做哪些活动中不能自由自在呢?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小结:幼儿园有些事情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有的是不可以的,莫卡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狼你呢?你也想自由自在对吧?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莫卡在山上干了些什么?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乐器。“这里有你们平时玩的乐器,待会你们自由子咋选一件老师再给你们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很hi的音乐,知道hi是什么吗?(就是开心的兴奋的自由自在感觉)
孩子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当音乐开始你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玩得很“hing”,又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幼儿:我们要一起跟着音乐节奏。
教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规定,就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
5.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发现音乐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方法来为音乐伴奏。
6.这下我们要自由自在地动动身体的部位,但一定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找个别做的好的孩子来表现一下)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直到有一天,米雪又看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你猜他们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莫卡去学爬树了)
直到米雪又看了本关于鱼的'书关于熊的书,他们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以后慢慢看好吗?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讲狼的书。“你瞧,莫卡。”米雪说,“你真有点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它们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捉野兽、自由自在地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我过得什么日子啊!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饭、不能自由自在地学自己喜欢的本领。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饿了。他想:“没事,我会自己找东西吃,就像狼一样。”
可是,他追不上兔子、咬不着甲虫、找不到田鼠。
到了夜里,他想念米雪、想念家:“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试试。”他对着金色的月亮,用足了全身力气,像狼一样地嚎叫起来“嗷……”
突然,山谷里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嗷……”莫卡吓呆了:“是……狼!”
他转身朝山下跑去。“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做狼了。”他拼命地跑。
他终于跑回了家。米雪正在着急地找他:“哦,你回来啦!”他们拥抱在一起,多么快乐。
以后,米雪和莫卡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
活动反思:
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把现有的不满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中不能自由自在的关注,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些事情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是不可以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孩子切肤的感受到的规则,讲到后面的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但是有了一个规则之后,就能玩起来了。
小百科:狼,保护等级有“三有”保护动物。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
一样的伞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观察各种车辆特点的兴趣,知道车牌的用途。
2、对一组数字出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有兴趣,探索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数字及常见的汉字若干。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新车的图片;数字板人手一份;汉字“沪、京、浙”等;记录纸人手一份等;
重点与难点:
知道相同的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会产生很多不一样新的数字组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车辆。
1、出示各种新车,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车辆。
“认识图片上的哪种车?你喜欢那一款车,为什么?”
2、找找说说每辆车的异同,引出车牌的不一样。
二、认识:车牌
1、知道车牌的作用。
“尽管车辆的种类很多,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买了同一款的车。当马路上出现很多同一款的车子时,有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呢?”
——通过车牌号码。
2、知道车牌上有很多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车牌上有很多符号,都有些什么?”
——数字0—9;中国字:英语字母。
3、出示汉字“沪、京、浙”等,知道这些中国字的含义。
——代表中国各个地区的简称。
小结:车牌由汉字、字母和数字组成,这样就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车牌号码了,通过车牌我们就可以将车子区分出来。
三、排列:不一样的车牌
1、讨论:是不是相同的数字排出的号码就一定相同吗?
2、操作:幼儿操作数字板,将“1、2、3”三个数字进行排列,看看可以排出哪些车牌号码。并将结果记录下来。重点和难点1:相同的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会产生很多不一样新的数字组合,鼓励幼儿一定要排出不同的数字组合。
3、交流总结:3个数字可以排出排出6种不同的顺序。
4、在给幼儿加上一个数字“4”,看看4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种顺序?幼儿操作记录。
重点和难点2:交流——如何将数字排列整齐?
以“1”为首时,4个数字有几个排序方法?
帮助幼儿小结:以“1”为首时,我们就可以排列出6种不同的车牌号码,再算上当“2”“3”“4”打头时,就会有更多的号牌。
四、延伸:鼓励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继续统计4个数字的排列,并记录,看看谁记录的不重复的数字组合又多又准确。
教学反思:
我对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以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车牌,因此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从这次活动的情况看,其实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极少的。因此,这个活动前,其实可以丰富小朋友的这些经验,把开始部分的内容变成一个活动来开展,接着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车牌,有了前期的准备以后,小朋友对车牌数字变化的兴趣就会很高,能掌握车牌号码的数字排列变化。
一样的伞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骰子,蜡笔, 小鱼若干,管子人手一根;操作材料若干份。
活动流程:
一、出示大骰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出示骰子问:"这是什么?知道怎样玩的吗?"(认识数字)
2、师:那我们一起来用玩骰子来玩个游戏吧。
二、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一)游戏一:晒小鱼(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1、老师讲解"晒小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老师和个别幼儿掷骰子,玩"晒小鱼"游戏。
3、思考:怎样才能让红色鱼和蓝色鱼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二:变小鱼(幼儿尝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
1、掷骰子:老师晒小鱼
2、掷骰子:幼儿晒小鱼
3、想办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丰富词"添上"或"去掉")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好,原来我们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就能把不一样多东西的变成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出示材料,讲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四、活动结束
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样的伞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每一个“我”,都是一个独特的“我”。每一个“我”,都是唯一的“我”。世界上的“我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为每个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在本节活动中我按照动作体验--线条勾画--欣赏--合作创作的顺序,让孩子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让孩子们大胆创作,通过行为来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长相,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外貌特征。
2、通过倾听来辨认老师和同伴,指导每个人声音不同。
3、尝试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突出自己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搜集镜子,尽量让幼儿一人一面镜子,请家长协助提供。
2、节奏欢快的音乐。
3、白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拿出镜子,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
引导幼儿依次观察自己的眼睛、眉毛、睫毛、鼻子、嘴巴、牙齿等部位。
二、请两名幼儿上台,与其他幼儿一起讨论。
1、他们两个的眼睛是什么样子?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那你们自己的是什么样子?
2、他们的鼻子是什么样子?那你们的是什么样子?
3、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子?薄薄的、大大的?那你们的是什么样子?
4、除了眼睛、鼻子、嘴巴之外,你的脸上还有什么?(头发、酒窝、痣等)
5、做一个笑眯眯的的表情看看是什么样子?再做个生气、难过的表情。
6、请幼儿看看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喜欢哪个部位?为什么?
三、老师说一说自己长相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长相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尝试说出理由。
四、游戏活动“摸一摸、听一听,猜一猜”。
蒙上一位幼儿的眼睛,其他幼儿愉快地在教室自主地随音乐走动。音乐结束后,大家原地静止不动,蒙上眼睛的幼儿去摸一摸同伴的脸,让被摸到的幼儿说一句话,给被蒙上眼睛的幼儿提供一点信息,猜猜同伴是谁。
五、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请幼儿拿出勾线笔,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尝试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画出自己五官的特点。
六、展示幼儿作品,观察谁的最像。
一样的伞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出示图)。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对,小狗,书的名字是《像狼一样嚎叫》。为什么要像狼一样嚎叫?
二、逐页阅读、猜测故事内容。
1.图,介绍小主人和莫卡。
师: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米雪儿。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儿相亲相爱,你离不开我,我离不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儿读一本书,看,他们正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讲狼的书。
猜测: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什么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点像狼!”
讨论: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牙齿、捕食)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2.图,感受狼自由、快乐的生活。
莫卡听到米雪儿说自己像狼,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他们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野兽,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过的什么日子?
3.图,感受莫卡不自由、不开心的生活。
莫卡平时能自由地奔跑吗?
莫卡平时吃的是什么?能自己捉食物吗?
莫卡平时能在夜里对着月亮叫?
谁不让莫卡做这些事情?
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这些事情?
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是为了莫卡的健康和安全。)
(对比莫卡和狼的生活,激发幼儿向往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感。)此时,莫卡的心里对狼的生活充满了……
4.图,感受莫卡离家出走后的快乐心情。
第二天,莫卡拿定了主意。它偷偷溜出屋子,直朝山上跑。它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
一直跑到高高的山顶。“我现在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自由自在了!”他跑啊,他跳啊,他跳舞。
猜测: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样?莫卡离开家以后,会做些什么事情?
它还会回来吗?(互动:不管莫卡会不会回来,我们一定要在音乐停时回到位子上。)
5.图,介绍莫卡出走后遇到的麻烦,感受它不开心的心情。
很快它饿了。“没事”它叫道,“我自己捉东西吃,就像狼那样。”于是它就这么干了。
莫卡看到了什么?它能捉到吗?为什么?(甲虫、田鼠)
莫卡心想:原来,狼自己捉猎物的本领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到了夜里,莫卡很苦恼,它想念米雪儿和那些好吃的。
6.图1——13,感受莫卡实现愿望及遇到危险时的心情。
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是回家还是继续往前走?对,莫卡说:“我不能认输,有一件事我还得试试看。”
(1)你知道是什么吗?它会成功吗?
(2)莫卡终于爬上山顶,抬起头,看着金色的月亮,使出浑身力气,就像狼一样,放声嚎叫起来:“嗷呜……”
你们想不想也学一学?(幼儿学叫)
(3)猜猜莫卡叫完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突然,远方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嗷呜……”接着又是“嗷呜……”
(4)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莫卡吓呆了,“是是是是……狼,是真的狼!”
(5)猜猜看,莫卡会怎么做?对,它转身就向山下跑去,“我要回家!”它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再也不要做狼了!”它跑啊,跑啊,跑啊……
(情景表演:一名幼儿当莫卡,老师当米雪儿,大家当狼群。)
7.图14—16,感受主人对小狗莫卡的爱。
莫卡跑啊,跑啊,一直跑回了家——这个家,它可太熟悉了。
“莫卡!你回来了!”米雪儿叫着奔出来欢迎它。
你们猜,米雪儿发现莫卡离家出走了吗?(米雪儿写了寻狗启示,她也很想念莫卡。)
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它会对米雪儿说什么?(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儿,但米雪儿还是爱它的`。它觉得:学“坏”一点也不好玩!)
三、结合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并理解莫卡的遭遇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爸爸妈妈的爱。
生活中,爸爸妈妈、老师不让你们做哪些事情?那是她们不爱你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我们的自由和快乐是要受到约束和限制的,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也不是自己随便想做什么都能做的。大人们说的有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当你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大人们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就可以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一样的伞教案篇7
设计思路: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哑然失笑:这只小狗莫卡分明就像我们的幼儿,幼儿分明就像这只向往狼的生活的小狗莫卡。
故事讲述了小狗莫卡和小主人一起看书后,由羡慕狼的生活到埋怨自己的现状,进而离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回家的经历。故事表达了大家都应该珍惜各自拥有的生活的主题。
其实,故事情节在顺应幼儿心理特征的同时,主题思想的表达比较含蓄,难以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直接阐述。所以,在设计活动中,我以与幼儿几近相同的小狗的行为过程为教学线索,开展关于集体规则的教育活动。
活动除观察绘本封面,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阅读故事中,幼儿和小狗莫卡感同生受--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环节:在游戏玩耍中,幼儿体验集体规则--没有规则无法进行游戏。
第三环节:在感受结尾中,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回归原来有序的生活。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教师讲述p1-3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字题的答案是"5"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应。(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作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1、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游戏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能做得有条有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活动建议:
规则教育。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理解的。所以,借助绘本的情节开展教育,可以减少规则教育的说教成分。
活动中幼儿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情绪,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历练过程,最终自然而合理地获得认知上的发展。
活动中游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媒介作用,在玩耍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认同了教师传递的理念。应该说,任何游戏都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不必拘泥于方案的游戏设计。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一样的伞教案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