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4-01-01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教案通常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等关键信息,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教案模板5篇

七年级教案篇1

【教学思路】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

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弥漫眼梢惬意汀蘸

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

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

b.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潜。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设若一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

2.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

3.出示郑板桥竹图与真竹照片,比较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讨论: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他为何作此改动?

4.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五.作业

把你心中所画的竹图写出来。

七年级教案篇2

内容预览: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了解作品:

??、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小组展示

??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②《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七年级教案篇3

教学内容:

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七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探索精神,学习宇航员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

2、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3、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失事事件导入(展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哀悼(dào) 锲(qiè)而不舍 勋(xūn) 章 锤(chuí)炼

阴霾(mái) 孜孜(zī)不倦 企(q?) 求 凝(níng )聚

战栗(lì ) 拓(tuó)荒 弥补( mí ) 不朽(xi? )

(二)朗读课文,把握情感。

1、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把握感情基调。里根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悲痛和力量 两个方面,从感情脉络看,前半部分主要抒发 悲痛的心情 ,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 ,两种感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ru交融。美国宇航史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悲痛,但演讲者的言辞更意在于给后继者奋然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2、默读,感知内容。

①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是什么?

(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

②全文是按怎样的形式安排结构?( 总—分—总 )

③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悼和对英雄的赞叹。

第二部分:(5—13)分别追忆献身的航天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英雄”。

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④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特征。

(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罗纳德·麦克耐尔:坚毅 ;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奥尼佐卡:充满梦想,建立了难忘业绩; 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⑤七位“挑战者”有哪些共同特点?(共同点:勇敢、坚强、勇于献身、有开拓精神)

三、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如何理解“她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学生们对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关爱,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而这些学生正是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说在麦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麦考莉芙是一名教师代表,她原计划在太空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麦考莉芙在这次太空飞行中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无形当中鼓舞和激励所有的人。她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所以说她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3、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美国精神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4、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里根总统的演讲为何如此感人?

(①代表人民,与大家一起共同仰视英雄们,讲出大家的心声。②抓住英雄们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的追忆,让人潸然泪下!③字句间浸透着悲痛、哀悼之情,句句发自内心,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④另外,排比的运用、人称的变化等。)

四、延伸阅读:

1、类探索太空经历的牺牲

①明代的万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借助火箭飞行的实验,不幸被火药(箭)炸得粉身碎骨。

②1967年月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号飞船在发射台发生爆炸,3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③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当3名宇航员完成任务,驾驶“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因密封仓漏气而丧生。

④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后突然爆炸,6位宇航员和一位来自民间准备为学生讲授 “太空课”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全部罹难 。

⑤20xx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上七名宇航员的生命又消失在没有痕迹的飞翔 中。

2、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飞行任务返航途中解体爆炸。朗诵诗歌,升华情感:

“哥伦比亚”陨落?天祭

东方人古老的春节里,转眼之间 /七朵雪莲在大洋彼岸的天空 /呼啸着开放/花瓣如雪片鸟羽般随风飘零/茫茫宇宙 /回荡起一个声音——— 太空太美了 /我不想返回地球 。

父亲的祈祷穿破云层 /温暖着游子失重的心 /妻子的目光直上九天 /在爱情的高处无语凝噎 然而七个背影如七只风帆

/向着燃烧的太阳毅然驶去———太空太美了 /我不想返回地球 。

五、作业:

结合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

七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后记:

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