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2-10-31 作者:Brave 备课教案

教案在制订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与时俱进,想要制定出全面的教案,就必须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渐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渐教案参考6篇

渐教案篇1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渐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

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后讨论。

五、作业:

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按规律排列及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体验玩瓶盖的乐趣。

2.培养合作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用卡纸画好一幅格子图。

2.收集黄、红两种颜色的饮料瓶盖,在瓶盖的正面分别贴上打印好的10以内数字。

3.将黄、红两种颜色的瓶盖分别放在操作盒里。

游戏玩法:

一、两人合作玩游戏,自主选择一种颜色瓶盖,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在格子图上将黄、红盖子布满,注意瓶盖反面朝上。

二、两人分别将自己的瓶盖翻开,正面朝上,每次翻一个盖子,按瓶盖上的数字进行“比大小”游戏,大吃小,最后手中瓶盖多者为胜。

三、玩了几次后,可根据幼儿情况适当加大难度,如:在瓶盖上贴上点子卡或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然后再进行“比大小”游戏。

四、利用格子图还可玩围棋、五子棋等游戏。

五、指导要点:

1.活动中提示幼儿将瓶盖按颜色间隔排列,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2.翻盖“比大小”时提醒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友好合作。

3.鼓励幼儿利用格子图玩围棋、五子棋等游戏,并可与同伴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渐教案篇4

切西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小鸡捉虫(快速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

2、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小兔采蘑菇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小青蛙跳荷叶(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小鸡学本领(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3.能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渐教案篇5

今天我讲的是《夜色》这课。本课是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文章篇幅比较短,孩子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背过了。所以我在讲授这一课是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来读。我反而注重了词语和句子的练习。

本课有两个拟人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虽然低年级不要求讲修辞,但有的题目要求仿写句子。比如会出现比喻句或拟人句。在这里我没有过多强调拟人句的概念,只是举例子告诉学生把这些花花草草还有小鸟当成人一样来看。比如“微笑”“睡觉”这都是人的行为。我们在模仿写句子的时候,就把这些植物呀动物呀看成是人。然后让孩子们也说几句这样的话。比如“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他们在看着我呢。”“春姑娘来了,小草小花都定跑出来和她玩耍了。”孩子们说的都特别对。今后只要文章里出现类似的句子多让孩子们说,为以后学习修辞打下基础。

这课的会认字我平时处理的时候是让学生读词语并用词语说句话。这节课我试图用所有的词语编成一个小故事,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比如本课会认字所组的词语是:故事、偏要、窗外、微笑、往外瞧。所编故事:老师正在教室里讲故事,小明不爱听,偏要往外瞧。老师微笑着问他:“窗外有什么小明?”......还可以让学生接着往后讲故事。

我觉得今后应该多让学生练习,看字组词----说句子-----编故事三个环节连起来练习。既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渐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驶时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

2、使幼儿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3、引导幼儿理解各种交通标志。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

①小环境布置一幅“热闹的马路”的主题墙饰。

②室外创设一条“模拟马路”。

2、知识准备:

①幼儿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有了初步的感性理解。

②幼儿已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3、物质准备:马路范图一张,小老鼠开车卡片一张,常见的交通标志一套,“人、汽车、自行车”等标志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以故事《乡下老鼠逛公园》引入话题,教育幼儿理解各种标志。

2、理解标志。以帮小老鼠的忙,逐一出示交通标志,提问:这是什么标志?标志上画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3、游戏:我指你说。老师指出某一交通标志,让幼儿说出该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4、游戏:过马路。让幼儿挂上各种交通标志,(人、或车)扮演各种交通工具,在模拟的马路上亲自体验各种交通标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