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它们指导着课堂活动的整体设计和课程的方向,教案中的活动和教学资源需要精心选择,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唱给爸爸的歌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 “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提示: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重点]
在整体把握中重点研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阅读质疑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2、交流点评。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绘本,了解爸爸的各种爱好及他勇敢的性格特征。
2、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能用比喻句型“我爸爸像……一样……”说说爸爸的本领。
3、让孩子体验父子亲情,爱自己的爸爸。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爸爸的外貌,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并且制程小卡片书。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这是书的封面,看看封面上有什么?爸爸穿了一件怎样的睡衣?你们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二、结合课件,理解绘画内容。
(一)观看课件前半部分,感受爸爸本领大。
1、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爸爸,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前半部分,讲故事)
2、教师:爸爸棒在哪里?(出示平铺图)那谁来用1个好听的词说说。(教师总结:是个。。。的爸爸)注: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观看课件后半部分,感受爸爸的变化。
1、教师:(出示马的图片)看,吃早饭的时间到了,爸爸吃得像?(马)你怎么看出来这是爸爸?一样?(多)注:比划动作多
2、教师:(出示鱼的图片)爸爸又像谁了?我爸爸像鱼一样。。。(做动作)
3、教师:那还会画些爸爸的什么呢,谁来猜一猜爸爸还会像什么?到底会画爸爸像什么?现在请你到桌子旁边轻轻地拿起书一页一页地阅读书的后半部分。
4、幼儿自主阅读书的后半部分。教师巡回指导。(看完后)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像什么?能不能用我们的句式“我爸爸像。。。一样。。。”说一说。
5、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6、教师:我爸爸真的很棒,他还很多才多艺(继续播放课件)
7、教师: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如果他是你爸爸你想对他说什么?
三、烘托主题,抒发情感
教师:我们的爸爸的确很普通很平凡,可在我的眼中他就是我心中的太阳。我很爱他,并且他也一定很爱我。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个绘本。
四、发挥想象,给爸爸“画像”
教师:这本书的作者给位爸爸画了很多的画像,(出示“爸爸”画像)老师也给自己的爸爸画了张画像,并且我觉得啊我的爸爸像牛一样的勤劳,那如果请您给自己的爸爸画张像,你会画他像什么?(引导“像…一样…”)句式。
活动反思:
由于在本次活动前已经对于爸爸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情况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根据制成的小卡片上的内容对于爸爸进行相对准确的描述,小朋友们对于爸爸也就更有话可说,更加愿意说。用固定句型表达爸爸的特征与第一次相比有了进步,能够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根据自己爸爸的特点创编内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绘本中的句子,这点事值得肯定的。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细节,理解图的内容,并大胆表述。
2、通过观察夸张的图片,大胆地表述。学说“爸爸 像 xx 一样”
3、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爱自己的爸爸。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回忆《我妈妈》的'故事,引出主题故事《我爸爸》
二、阅读理解绘本
1、看封面。看一看这是谁呀?这个爸爸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真是一个调皮可爱的爸爸,这本书就叫《我爸爸》。
2、第一页:看这个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现在在干什么?他旁边有什么?
小结: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3、爸爸到底有多棒?他有什么本领?
阅读后提问:你知道爸爸有什么本领?
小结:爸爸 有这么多本领,宝贝一定很喜欢爸爸,爸爸的本领还不止这些呢!
4、(变马)谁知道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呀?爸爸为什么像马一样?我来告诉你:我的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5、(变鱼、变猩猩)这两页是什么意思?
6、提升:你的爸爸有什么本领?他像哪个动物一样?
7、(高大、温柔)
爸爸变得怎么样了?哦,爸爸像一座大房子一样。我们来学学爸爸的样子。爸爸什么时候会这样?那个玩具熊是谁?爸爸什么时候这么可爱、柔软?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
8、最后三幅
爸爸的胸前出现了什么?你还在哪里见过爸爸和太阳?宝宝的小手伸出去是在和爸爸要什么?怎么说才会得到? 你瞧:他们脸贴着脸在说悄悄话呢?他和爸爸在说什么?“永远”是什么意思?你对自己的爸爸说过吗?
活动总结:
原来爸爸和妈妈一样,也深爱着我们。我们要对爸爸说:“爸爸,我永远爱你!”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边看图边听故事,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画面。感受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爸爸》,音乐,图画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放绘本封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爸爸,看到爸爸的样子,你们猜一猜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故事的名字就是《我爸爸》。”“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爸爸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激发观看的兴趣。
2、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
1)教师边讲故事边放课件到爸爸赛跑第一名停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赛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提问:“故事中的爸爸走了哪些勇敢的事情?”(描述图片内容)
“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呢”(帮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勇敢。“下面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我们接着看吧。”(过渡)
2)继续放课件,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到河马页停
教师讲一张图片内容,以后逐页放,幼儿试着讲讲其他图片内容“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游得象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真的很棒!”
提问:“故事中说爸爸像什么”(帮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说明我爸爸怎么样?”(理解爸爸的特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能干,做什么事都做得特别好
3)继续放课件到扫把页停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提问:我爸爸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高大聪明,有温柔的时候,也会搞笑。
4)继续放课件,到踢球页停,
提问:“爸爸都会做什么”(描述图片)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领?”(调动幼儿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爸爸)
3.放课件到最后两页,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觉?”让幼儿体会爸爸伟大的爱。
(二)重点页回放,让幼儿充分体会人物特点。
放太阳页,“小朋友仔细看画面上除了爸爸,还有什么?”(太阳)“为什么要画上太阳”(爸爸的爱像太阳一样温暖)
总结提问: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给我的,爸爸的搞笑是为了让我开心,爸爸有着强壮的身体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不受欺负,爸爸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他辛苦地照顾着我,却永远笑得那么开心,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感情提升,体会父子、父女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1.提问:“你的爸爸是怎样爱你的”,启发幼儿说说爸爸为自己做的事,体会爸爸的爱。
2.提问:“你会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呢?”启发幼儿说说怎样表达对爸爸的爱。
3.教师提议,共同制作一本大图书,投放到图书区,以表达对爸爸的爱。
四、活动延伸:为爸爸制做一件小礼物。
故事:《我爸爸》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赛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游得象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唱给爸爸的歌教案篇7
教学意图:
现代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不注重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久而久之,关系会逐渐疏远;或者学生的父母为生活而奔波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因为与长辈交流过少,大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我的爸爸妈妈》。使幼儿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乃至关心他人。 感受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爱与辛苦, 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敬爱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
2、通过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教学准备:
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家的全家福,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了解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
二、启发想象
师: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性别、穿着打扮、发型等)
三、画全家福
师:我也带来了一张全家福。先画谁呢?画人要先画什么呢?请你们来说我来画好吗?(教师根据幼儿讲述进行绘画)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画一张和爸爸妈妈的全家福,好吗?
(教师观察,并给予个别指导,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分享交流
师:我们一起看看谁的全家福最温馨?谁的妈妈画得最漂亮,谁的爸爸最帅气?
五、 总结
孩子们,父母的关怀,让我们温暖;父母的无私,让我们感动;父母的博大,让我们震撼!
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爸爸妈妈工作的情况画出来,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通过任何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2、 用不同的方式庆祝爸爸妈妈的生日,自己策划,自己准备。
3、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么工作等等,好吗?
教学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让幼儿关注生活细节,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及爱家人的情感。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