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与冷教案5篇

时间:2024-06-06 作者:Surplus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针对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教案的设计应当结合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热与冷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热与冷教案5篇

热与冷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4.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5.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屏示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些诗句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杭州西湖。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朗读

1.听范读,标注字音。

2.自由朗读。

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画翻译难点。

2.交流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芥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痴情赏雪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达自己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热与冷教案篇2

活动名称:有趣的盖子(小班科学)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 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

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

盒——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麽吧。”(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麽?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它是什麽形状的?什麽东西做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麽?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 ”“打开里面有什麽?你是怎麽打开的?”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

1、你们找到宝贝了吗?拿出来看看?是什麽?

2、你找到了几颗糖?数数看?(幼儿个别提问回答)

3、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麽打开的?

五、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麽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

六、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麽?他们是怎麽开的?”逐个讲解演示。

1、你还见过那种瓶子的开法不一样,请幼儿讲述。

2、还有什麽东西跟汽水一样的开法?

七、教师小结。

八、活动延伸:将瓶子进行分类

热与冷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程序: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师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小黑板出示):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所以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题目,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解答)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六艺经传( )贻( ) 谀( )

2、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从而师之

答案:

1、du fǒu zhuàn yí yú

2、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从(他),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师:下面我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准备纠正他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听录音,纠正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读法。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第二个任务。

1、若时间充分则先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若有疑难,先做上记号。

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

师:时间到,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若时间紧则可省略自学的环节,直接提问:在预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回答,要让问题的正确答案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而不能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3、若没有学生质疑问难则可由老师提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译讲的预习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适当评价。

师:下面我要请同学轮流译讲课文,方法是:先读原句,再点讲重点字词,最后把整句话译讲一下。

学生轮流译讲课文,若有问题,喊其他同学回答。对译讲过程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要给予提醒、点拨。

师:在已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们来完成第三个任务:给大家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些同学能够把这篇文章先背诵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对照本节课的三个目标自己查漏补缺,确保掌握。

教学情况反馈:

1、本节课目标明确,条理非常清楚。

2、学生活动很多,全班每个同学都回答了问题,回答问题的时间超过了35分钟。

3、及时对学习目标进行了检查,目标达成度高。

热与冷教案篇4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揭题,读题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

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

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

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

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简介诗人当时情况。(指导读出欣喜之情)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

③、花重锦官城

找出描写花的句子。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4、整合读《春夜喜雨》。

五、走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会苏轼的醉雨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大雨、急雨)从哪儿体会到的?

2、交流讨论:

①白雨跳珠乱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乱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

(1)你仿佛看到了

(2)(出示黑云翻滚的图片)吟诵

(3)师生对读,体会雨的大、急。

③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雨来得匆匆,去呢?谁来读?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画面吗?(生说,读)

(3)出示图片引导读,想象,再读。

3、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雨、景)回读全诗。

4、简介诗人此时处境。历史上无数诗人在失意或悲伤的时候,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出示其他不同情怀的雨的诗句)指导读。

5、经历了如此大的挫折,而诗中却不见愁情,这是怎样的陶醉啊!齐读全诗。

六、整体回读,背诵两首古诗

七、作业布置

热与冷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67页28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 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 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同学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 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和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 听课件朗读

2、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 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 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