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的启发性,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思维,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 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 加深对音乐课的兴趣。
设计思路:
幼儿已入园有一段时间了,仍有一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十分强。由于三岁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我希望幼儿能在故事引导下自然投入表演及学会唱歌。另外通过听音乐及欣赏音乐现两种方式同时练习幼儿的节奏感。
重点难点: 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 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
活动准备: 小手铃若干 《铃儿响叮噹》磁带 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星星》磁带
活动过程:
(一) 音乐欣赏及复习4|4拍音乐节奏
1、圣诞节快到了,昨天夜里圣诞老人提前给我们班小朋友送礼物来了,你们猜猜是什么?(出示小铃噹)
2、老师和幼儿一共欣赏4|4音乐《铃儿响叮噹》并用手铃作手腕转动状打节奏。
(二)情景设置:故事《太阳爸爸月亮妈妈和星星宝宝》加强兴趣,引入主题
1、故事内容:太阳月亮和星星原来是一家人,可后来太阳爸爸沾上了喝酒的坏毛病,经常训斥月亮妈妈和星星宝宝。于是月亮带着小星星都藏起来了。白天太阳爸爸从东方一直找到西方,天黑了只好回去睡觉了。这时,月亮就带着小星星们出来玩了。
2、分角色表演----配班老师带上头饰扮演太阳,主课老师带上头饰演月亮,幼儿则带着粘贴演小星星。
3、圣诞节快到了,太阳爸爸又出来找他的家人了,他怎么也找不到月亮和星星, 只好回家睡觉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她们还唱歌跳舞呢。(唱《小星星》一遍并表演。
4、天亮了,太阳爸爸又出来了``````老师带幼儿藏起来。太阳爸爸只好又回家睡觉了。老师同幼儿出来,合唱《小星星》并表演。重复情景表演一次,重复合唱一遍。
5、太阳爸爸终于悔改了,他决心改掉坏毛病,做个好爸爸。 月亮和星星都欢呼着同太阳爸爸一同唱起《小星星》,整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反思:重点关注思维惰性的幼儿是否被调动起来?4|4拍节奏是否和2|4拍节奏搞混?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2.获得对民间游戏的感性经验。
活动材料:
彩条若干,《过新年》音乐光盘、轻柔的音乐。
全体幼儿准备。
活动建议:
1.扭起来
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手拿彩带扭秧歌,把欢快的喜气洋洋的精神表达出来,以激发幼儿扭秧歌的*。
2.武动彩带
每个幼儿拿彩条,排成一纵队,三个教师穿插在中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交替,排头老师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地上挥舞彩带,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扭起来。指导幼儿双臂用力挥舞,如画圈、抖动、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彩带随风飘动。
3.舞动身体
幼儿分组随音乐扭秧歌,康纳一组早到达终点,为胜队。
4.放松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摆动身体,达到调整的目的。
(活动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活跃了身心,即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3
学习活动: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歌》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感受乐器的声音。
2.引导幼儿随着乐曲做模仿动作和拍手、拍腿、垛脚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小鼓
2.课件 ppt-乐器和声音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
1.课件-小鼓
教师:这是什么?(小鼓)
2.你在哪里看到过锣鼓?
什么时候我们要敲锣打鼓”
(让幼儿知道在各种节日的时候要敲锣打鼓。)
二、乐器和声音
1.播放乐器的声音,让幼儿倾听。
幼儿欣赏乐曲,感受感受优美乐曲的气氛。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来动作。
三、模仿表现
幼儿倾听乐曲,拍手的动作来打节奏
幼儿倾听乐曲,拍腿的动作来打节奏
幼儿倾听乐曲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
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现节奏。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熟悉乐曲。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 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3组同时游戏
活动结束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延伸
1.学习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2.在角色扮演区分角色表演3.在歌唱活动中学唱这首歌曲的歌词版
音乐教案幼儿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2、掌握一些简单的合唱技巧,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环境与材料
1、活动前反复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一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2、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出歌词。
4、再次欣赏歌曲,请幼儿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唱了几遍?(四遍)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第一遍齐唱,第二遍领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诵加伴唱,第四遍齐唱)
二、整体学唱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整体跟唱,跟唱
声音先小后大,引导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三、合唱
1、将幼儿分为两组,先尝试由一组幼儿唱歌词,另一组幼儿用"啦……"伴唱。
2、请一名幼儿朗诵(开始时也可多请几名幼儿一起朗诵),其余幼儿用哼鸣伴唱。
3、与幼儿一起回忆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顺序。播放歌曲录音,由教师指挥,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合唱。
活动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自主学习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