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时候的证据,优秀的教案是丰富我们课堂的基本,教案是提前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预知,对自己的学生高度负责,这是最为关键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兔子的家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兔子的家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
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今天的活动中我主要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第一环节,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第三环节,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打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激发幼儿的想象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标志的关注。
活动准备:
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flash。
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先生(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朋友,先到他家看看啊。
小结:从细小的地方观察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这是谁的家呢?
那他是兔子先生还是兔子小姐呢?
真聪明,能从小地方发现秘密,它是戴领带的兔子先生。
二、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看看猜猜、欣赏故事)
(一)分段欣赏
故事导入讲述
1、标志“往前走”
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往前走的标志啊!
小结:路边的标志会告诉兔子先生前面有什么,这个一个指示的标志。
2、故事继续
兔子先生摔交了,怎么会摔交的?我们可以为兔子先生设计一个怎么样的标志?
3、挑战:兔子先生是要继续往前走还是回家去呢?
(设计标志)
4、故事继续
兔子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洞里)(设计标志)
它会在洞里遇见谁,发生什么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
兔子先生真不小心,刚摔了,现在又掉洞里了,掉进洞里会碰到谁呢?
想知道吧,让我们回头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三、说说生活中发现的标志(文学作品回归生活)
真有意思,兔子先生碰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标志,你们在家里、幼儿园或者马路上有没有看到过标志呢?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标志啊,有些我们熟悉,有些还没注意到,可没有它们还真不行呢!这些标志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回家再找找这样的图象标志好吗?
兔子的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学习一些数量词:张、把、双、顶、个。
2、在小图片和填量词游戏的帮助下记忆儿歌,正确掌握量词的使用规律。
3、体验玩量词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套。
2、绘有桌子、椅子、袜子、瓶子、帽子、小兔子2、小猴子及尺子、梳子、裤子、车子、桃子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教师指导语
教师行为
幼儿回答
教师反馈
一、利用小图片玩“填量词游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出示桌子、椅子、袜子、瓶子、帽子的小图片。
提问:今天老师带了很多东西来和小朋友玩游戏。看,这是什么?
出示桌子、椅子等图片
桌子、椅子……
师:对,桌子,这是一……(等待)什么桌子?(强调:一张小桌子)
这是一……椅子?一……袜子?
2、教师和幼儿共同利用图片玩“比比谁最快”的游戏。
师:这些东西我们都认识,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比比谁最快的游戏。仔细看我手里的图片,看看谁最先能够说出来是什么。
桌子、一把小椅子、一顶小帽子……
师:桌子?一(什么)桌子?
是一张小桌子。
还有什么呢?
3、教师悄悄说:“咦?怎么来了一只小兔子呢?它来干什么呀?听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出示小兔子的图片。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慢)
4、教师朗诵,提问:小兔子开铺子,“铺子”是干什么的地方啊?
它的“铺子”里都有什么?
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地方……
儿歌里是这样说的吗?真的吗?确定?有的小朋友还不敢确定。再来听一遍。
5、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图片,还可以请幼儿上来根据自己尝试摆放图片。
谁能按照儿歌里面的顺序来摆图片?好,第一张是……
6、完整排列数字。
教师:我们排的对不对呢?和我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检查。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了。
师:看来这些难不倒你们啊,太厉害了。 看哦,我这里还有数字呢。(边说边放,一张小桌子的图片,接着可以打乱顺序继续放,让幼儿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二、再次欣赏儿歌,理解儿歌的韵脚。
1、感受韵脚。
师:这首儿歌里啊,有一个字,出现了很多很多次,是哪个字呢?它什么时候出现呢?(每句最后一个字的时候)
“子”。
师:同意吗?我不同意,这样吧,儿歌中说到“子”的时候你们就拍一下手,告诉我一下,好不好?
2、部分撤图。
师:这下我相信了,看来你们是对的,真是太聪明了。那聪明的中五班小朋友,小兔子的铺子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都能记住吗?我把图片拿走,你们还能说得这么好吗?
老师将部分图片撤走。
“能。”
师: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全部撤图。
师:看来还是难不倒你们,那我这一次要把所有的图片都拿掉,你们还能说出来吗?
拿掉全部图片。
“能“。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看看能否挑战成功。”
三、创编。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还有好多东西呢,看,有一(个)小桃子,两(把)小尺子,三(条)小裤子,四(把)小勺子,五(双)小筷子。
你会把这些东西也说到儿歌里吗?
教师依次倾听,并纠正幼儿量词的使用。
“会!”
师:“好,那我们一起把它放到好听的儿歌里来说一说,好不好?“
四、结束活动
师:铺子里的东西都卖完啦,我们明天再来看铺子吧!
兔子的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看图欣赏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大灰狼、兔子之间的对话。
2、 通过讨论,感知聪明勇敢的三只小兔子,初步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3、 乐于参与表演,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子乖乖flash一套,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小兔子,兔妈妈,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小兔乖乖,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
师:这首歌曲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看图欣赏故事《小兔子乖乖》,感知理解故事。
(一)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里面有谁?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二)分段欣赏,理解内容,学习对话。
1、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三只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教师:兔妈妈敲门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他们会做什么?
幼儿一起学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说一说:小兔子呼唤妈妈回家了的语??
2、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么唱的?(捏着鼻子唱)小兔们又是怎么说的?想到了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
三、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学会自我保护教师:当妈妈外出不在家的时候,为什么兔妈妈要小兔子把门关的紧紧的呢?
教师:你喜欢小兔子吗?三只小兔子是勇敢的聪明的小兔子吗?
教师: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四、表演《小兔子乖乖》。
兔子的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
第一、第二环节:我采用的是分解观察和预期结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三幅图没有同时出示,目的是给幼儿制造悬念,为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怎样脱离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图时,采用了遮挡图片部分内容的手段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讲述的重点就是:把大象怎样救兔子这件事讲清楚。
第三环节:我出示了对话框符号,采用了角色移位、师幼互动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角色之间的对话,理解着急、高兴、害怕的语气语调,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支持。这个环节的讲述重点是: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第四环节:我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通过教师提问和放大镜的暗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的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运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角色的外形,从而推断角色内心的想法,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观察引导,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了有效支撑,化解了讲述的难点。
第五环节:给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仅仅是让讲述活动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能抓住讲述重点,培养幼儿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兔子的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一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讲述。
活动重点:会说儿歌。
活动难点:能说准量词。
活动准备:
1、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兔子头饰一个、白板课件活动过程:
一、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内的兴趣师: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铺子。
(边说边拉开帷幕,幼儿看见的是小兔子在铺子里。)师:哇!小兔子家开了铺子,赵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请幼儿回答,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 引出儿歌1、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 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铺子?(幼儿完整讲述)
(2) 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 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师:是谁把刚才的是编成了这么好听的儿歌?他到底编的对不对,我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遍。
1、 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 第二遍欣赏儿歌三、 幼儿学念儿歌
2、 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 分组练习,加快速度。
四、 游戏1、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出示一些儿歌中没有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我要买xx的句式,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来参加活动,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幼儿没有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师:"小朋友们都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好,小兔子的铺子又要开了,如果你能像小猴子一样,说清楚你要买什么?小兔子就会卖给你。"2、 游戏扩展:开放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互动。
兔子:"今天的生意好极了,我的货这么快就卖光了 。
兔子的家教案篇6
动物联欢会
——《小兔子乖乖》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
2.在唱游活动中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灰狼、小白兔和兔妈妈的歌声。3.结合唱游活动认识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并能判断出它们音色的不同。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角色,感知音色(小提琴、大提琴、圆号)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道具、头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动物王国,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我们来玩个游戏。猜猜看,它是谁?(师扮演动物,动作加声音,让生来猜猜是什么动物)师模仿小鸭子,双手假扮是鸭嘴(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生:小鸭子。嘎嘎嘎。
师模仿小鸡,双手假扮是尖尖嘴(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生:小鸡。叽叽叽。
师模仿小狗。(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生:小狗。汪汪汪。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真棒。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吗?能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吗?下面请举手回答。
生:(自由模仿动物的叫声)2.音乐律动
师:同学们真棒,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唱几首关于动物的歌曲。师:(师播放音乐,《雁群飞》)生:(跟着伴奏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模仿大雁飞行的动作好吗? 生:好。
师:(播放音乐,做律动,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大雁的飞行动作。)师: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大雁慢慢的飞走了。不过,没关系。老师想带你们去农场参观。你们猜猜,农场里面都有什么动物?
生:小猪、小牛、小鸭。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和三个小动物一起唱歌好吗? 生:好。
师:(播放音乐,《在农场里》)师:我们的歌声吸引到了远方的小猫、小狗、小鸡。它们也想加入我们的联欢会。我们掌声欢迎它们。
(掌声)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用《在农场里》的旋律来和小猫、小狗、小鸡它们一起来唱歌呢? 生:能。
师:很棒。我们和它们一起参加音乐会吧。
师:(师播放《在农场里》的伴奏,生按照歌词,听着伴奏来演唱歌曲)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我们的农场里是不是有很多小动物阿? 生:是的。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 生:小猪、小牛、小鸭、小猫、小狗、小鸡。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好。参观了农场,老师想带你们来到池塘边。安静的听一听,是谁在唱歌? 师:(师播放青蛙叫声:小青蛙、老青蛙)生:小青蛙。老青蛙。呱呱呱。
师:同学们很厉害。老师想问问你们,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呢?老青蛙呢?它们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小青蛙,呱呱呱。声音比较清脆;老青蛙,呱呱呱。声音低沉。师:同学们真聪明。青蛙们在池塘唱歌,我们加入它们好不好? 生:好。
师:(播放青蛙合唱的音乐。师生齐唱。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来演唱)师:下面我们玩个游戏。老师想请男生扮演老青蛙,要求用低沉的声音来演唱。女生扮演小青蛙,要求用清脆的声音来演唱。比一比,看谁唱的好? 师:(师播放青蛙合唱伴奏。师指挥,生分角色演唱)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给自己掌声。生:棒棒,我真棒。
(二)新课教学
1.听听、说说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以小兔子的形象导入,师举起小兔子图案的画)师:你们听过《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吗?下面仔细地想一下这个故事里面有哪些动物?故事是怎样发展的呢?老师给两分钟时间你们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记起这个故事了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你们听听看,里面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从前,在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她的孩子。有一天,兔妈妈要去拔萝卜,她对小兔子说:“妈妈去拔萝卜,你要把门关得紧紧的,谁来也不要开门。”小兔子说:“我知道啦!”
兔妈妈刚走,大灰狼就来到了小兔子的家门口。它刚要冲进门里去,兔妈妈却提着萝卜篮子回来了。兔妈妈一边敲门一边唱着好听的歌。她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妈妈要进来。”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快乐地说:“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她将门打开。
大灰狼听见兔妈妈的歌声,有一个坏主意。第二天,兔妈妈又去拔萝卜,走的时候对小兔子说:“妈妈去拔萝卜,你要把门关得紧紧的,谁来也不要开门。”小兔子说:“我知道啦!”兔妈妈走了一会儿,大灰狼就来到了小兔子的家门口。他学着兔妈妈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妈妈要进来。”小白兔发现声音不像妈妈,她到门缝里往外一看,哎呀!是大灰狼。
兔妈妈刚好赶了回来,从地上捡了一根棍子对着大灰狼打了过去。大灰狼就跑走了。
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内容,让学生感知故事的整体情节。)
师:这个故事被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回想刚才的故事。师:(播放《小兔子乖乖》视频)师:同学们看完视频,能不能告诉老师,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讲了什么故事?
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师边出示动物图片)生:兔妈妈要出去拔萝卜,她告诉小白兔不要乱开门……
生:兔妈妈出门了。大灰狼过来模仿兔妈妈的话,可是小兔子没有上当。师:那以后我们在家,能随便开门给陌生人吗? 生:不能。
师:(简单复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故事的内容。)2.听听、想想
师:(出示歌谱)播放音乐,带歌词范唱。生:(静静聆听歌曲)师:歌曲中出现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再次听音乐范唱,边听边创编出现的动物的动作。)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小兔子乖乖》,感受一下它们的声音。师:(跟着音乐,按节奏指引学生熟悉歌词。)生:(学唱歌曲,带上歌词来演唱)师:同学们很棒。下面,跟着老师来演唱一次。注意听老师的声音变化。师:(一句一句教唱。用不同的音色来演唱。)生:(一句一句跟唱)师:(播放伴奏音乐,听听学生唱)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你们会唱了吗?你们可以用一个词语说说这3个动物的特点吗? 生:学会了。小白兔聪明活泼;兔妈妈温柔慈祥;大灰狼凶狠狡猾。师:很好。那我们用三种不同的声音来演唱。注意看看动物出场的顺序 师:(师播放音乐,生用三种不同的声音来演唱)3.唱唱、演演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下面老师想跟你们玩个游戏。角色扮演。请男生扮演大灰狼;女生扮演小白兔;老师扮演兔妈妈。我们一起合作完成这首歌曲。
师:(师播放游戏音乐,分角色扮演,演唱歌曲)师:同学们演得很棒,老师想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兔妈妈、小白兔和大灰狼。师:(老师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分发不同角色的头饰。并且强调要用自己角色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师:(表演完后,师生一起总结,谁表演得最像。并给予掌声鼓励)4.听听、说说
师:同学们,猜一猜,下面三种乐器的音色,哪个适合表现像小兔子,哪个乐器音色适合表现兔妈妈,哪个乐器适合表现大灰狼?为什么呢? 师:(师分别播放三种乐器音乐片段,生分别聆听由小提琴、大提琴、圆号演奏的音乐片段)师:(师简单的介绍这三种乐器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音色怎么样)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三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分别代表什么动物呢? 生:小提琴代表的是小白兔,清脆;大提琴代表的是兔妈妈,温柔;圆号代表的是大灰狼,低沉的声音。
师:同学们很棒。下面我们请它们出来为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啊
师:(师播放三个动物乐器演奏的动画。)师:它们的演出精彩吗?给它们掌声。生:精彩。(掌声)师:你们能够模仿它们演奏时的动作吗? 生:能。
师:(师播放视频音乐,生分别模仿小白兔的小提琴演奏动作;兔妈妈演奏大提琴的动作;大灰狼吹圆号的动作。)师:同学们模仿能力真强,给自己掌声。生:棒棒,我真棒。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参加了动物联欢会,和很多的小动物交上好朋友。特别是兔子一家,她们都很欢迎我们去她们家做客。我们以后要爱护动物。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关于动物的歌曲,下节课我们一起唱。
兔子的家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愿意跟着音乐节奏跳舞。
2.学习邀请舞的跳法,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17根彩带(绑在幼儿的左脚上),兔子头饰6个。
活动过程
一、一只兔子来跳舞。
1.小朋友们好!我是兔子拉拉队的队长,森林里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我要挑选会跳舞的小兔子来为运动会加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兔子拉拉队的舞蹈吧,看哪些小朋友最先学会,那他们就是小队长喔!
2.看清楚我的动作哦!(教师带着兔子的头饰,播放音乐,示范舞蹈一遍。)
3.看清楚兔子队长的动作了吗?他是怎么跳的?我请知道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动作,并学一学。
4.我们来学一学,手是放在哪里的?双手叉腰。先伸出左脚,就是绑彩带的那只脚,看老师,脚尖怎么样?脚尖朝上,脚后跟怎么样呢?脚后跟着地。收回左脚,立正。再伸出左脚,再收回。好,小朋友们真厉害,学会了左脚舞步,我们再伸出右脚,右脚就是没有绑彩带的那只脚,脚尖---朝上,脚后跟----着地。收回,再来一次。
5.左脚跳几次呢?左脚跳两次,右脚跳几次呢?右脚跳两次。我们加上口号试试,左左右右,大声喊出来哟!我请一位能干的小朋友来表演一下,xx很棒哦,大家向他学习,我们一起来跳一次。
6.左左右右后是什么动作呢?跳----跳(老师示范),原地跳两下。向前跳,跳三下。我们一起来试试,大声喊:跳---跳,向前跳!小朋友们太棒了,我们加上左左右右一起来试试。左左右右跳跳向前跳。现在我来放音乐,看小兔子们能不能跟上音乐哟!小兔子们都学会啦,请随便找一个位置坐下。
二、两只兔子的邀请舞。
1.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小严老师来和我跳舞,小兔子们注意观察哦!放音乐。
2.两只兔子的邀请舞和一只兔子的独舞有什么不一样?
3.手有什么变化吗?一个人跳时,手叉腰;两个人人跳时,前一个人手叉腰,后一个人的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
4.请小兔子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跳。要踩着节奏,和你的好朋友的动作一样。
5.刚刚有的小朋友跳着跳着就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前面一个小兔子可不要跳太远,不然后面的小兔子可跟不上咯,两个好朋友要合作,保持相同的节奏。
三、长长的接龙。
1.刚刚我们是两个好朋友一起跳,想不想很多只小兔子一起跳接龙舞呢?兔子们怎么才能连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呢?大家排好队伍,手叉腰的小朋友把手搭在另外一个小朋友的肩膀上,一个连着一个,就变成了长长的队伍。
2.经过老师刚刚的观察,我请xxx四个小朋友来当兔子拉拉队的小队长(教师给领头的"兔子"戴上头饰),请小队长自己找一个圆点,站在圆点上。现在就有四组拉拉队啦,请小兔子们选择一个队伍,每一组拉拉队有四只小兔子哦!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兔子舞》。
3.最后请所有的兔子都连一起跳舞,第二小组的小兔子们排到第一小组的后面,第三小组的小兔子们排到第二小组后面,后面跟上。我们排成最长的队伍来跳舞吧!跳出教室结束。
活动反思:
?兔子舞》选材于中班教学主题《快乐每一天》是一首活泼、欢快、热情的音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是一首时尚的、幼儿熟悉的流行音乐舞蹈。那么如何将流行的音乐元素有机地整合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呢?本次音乐活动从挖掘《兔子舞》这首乐曲本身的潜在因素——鲜明的节奏入手,力求使幼儿的学习和幼儿对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尽量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表现力,主要培养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结伴舞蹈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