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8篇

时间:2025-11-25 作者:pUssy 策划书

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沟通与协调是确保顺利推进的关键,制定活动方案时,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有助于提升活动的包容性,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8篇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1

活动名称:中国功夫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活动准备: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中国功夫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功夫。

2、讨论:你看到的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武术?

3、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二、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1、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2、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3、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三、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1、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3、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2

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上课

活动目标

认真倾听和理解古寺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中的片段,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挂图7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活动过程

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图上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见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就叫《上课》。

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故事里有谁?

它们上课表现怎么样?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八哥老师在上课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八哥老师问学生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怎么说,怎么做的?

八哥老师分别请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起来念时,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

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字都学会呢?

幼儿认字。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教师出示字卡,幼儿学习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幼儿懂得上课应认真、专心听讲。

讨论: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你觉得上课是应该怎么样?为什么?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并学会唱歌曲。

2、发展孩子想象力,引导孩子创编舞蹈动作,并初步学跳舞蹈。

3、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陶冶幼儿情操活动准备:音乐碟片,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利用雷雨声导入课题。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教师带领孩子进入场地,“孩子们,春天已经到了,高兴吗?”(高兴)(雷雨声起)“不好,下雨了,孩子们快来躲躲雨吧。”(教师手持雨伞,孩子们围在教师身边),“嘘,我们仔细听听。”(雨声停),“雨停了,孩子们快找个垫子坐下吧。”(孩子们坐在垫子上)“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两名孩子回答)“对了,我们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和沙沙的雨声。”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雨点沙沙》,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关于下雨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歌名叫《雨点沙沙》,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雨点沙沙)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不过听之前我有个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用心感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听听吧。”(播放音乐)“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你们现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孩子回答)“很好,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心里感觉很舒服,因为这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欢快的歌曲。”

2、根据节奏谱打节奏。(播放课件)“瞧,这就是歌曲的节奏谱,这是什么?(节奏谱)你们看得懂吗?(不懂)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简单介绍节奏型)孩子们,我们一起试试拍打节奏吧。(教师带领孩子根据节奏谱拍打节奏)孩子们真棒,我们再用小脚打打节奏吧。(教师带领孩子根据节奏谱拍打节奏)孩子们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孩子们站起来说:嗨嗨嗨,加油。)

3、根据图谱学唱歌曲。

1)、根据图谱念歌词。

“刚才我们听这首歌时,听到歌里唱了哪些内容,有些什么歌词?(请孩子们举手回答,根据孩子回答一一出示图谱。)孩子们,这首歌有几段(两段)我们根据图谱来念念歌词吧。(教师带领孩子根据图谱念歌词)孩子们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孩子们站起来说:嗨嗨嗨,加油。)

2)根据节奏谱和图谱,边打节奏边念歌词。

“孩子们,现在请你们边打节奏边念歌词,有点点难,可以做到吗,我们来试试吧。(教师带领孩子根据节奏谱和图谱,边打节奏边念歌词。)很好,再来一遍吧。“

3)根据图谱学唱歌曲。a整体跟唱

“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要亲亲你们,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看着图谱学唱歌曲吧。(播放歌曲)b女孩根据图谱演唱歌曲

“很好,现在请女孩来唱一遍吧。(播放歌曲伴奏)女孩唱得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们吧。”(孩子们站起来说:嗨嗨嗨,加油。)c男孩根据图谱演唱歌曲

“很好,现在请男孩来唱一遍吧。(播放歌曲伴奏)男孩唱得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吧。”(孩子们站起来说:嗨嗨嗨,加油。)d表演小合唱《雨点沙沙》

“孩子们,现在老师来当指挥,你们来表演小合唱《雨点沙沙》,记住眼睛要看者指挥的手。(表演小合唱《雨点沙沙》)(播放歌曲伴奏)

4、开发孩子想象力,引导孩子创编舞蹈动作。

“孩子们,你们开心吗?(开心)你们用什么方式表示你很开心?(可以开心地跳起舞来)想想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现这个舞蹈呢?孩子们到中间来,你们商量商量用什么动作跳这个舞。(孩子们自由讨轮,教师一边哼唱歌曲)“好了,孩子们,一起跳起来吧。”(播放歌曲)

5、学跳舞蹈《雨点沙沙》,丰富孩子肢体语言。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看我是怎样挑这个舞的?(想)(播放歌曲,教师表演)孩子们,你喜欢这个舞吗,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孩子举手回答)孩子们,快来,我们一起跳起来把。(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孩子站队舞蹈)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我们去把快乐带给更多的小伙伴吧。”(播放歌曲《快乐颂》,教师带领孩子离开场地。)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4

【活动前评析】

小蝌蚪是孩子们最喜欢饲养的小动物,每天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喜欢去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又特别是听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后,他们对蝌蚪更是激情高涨,为了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通过他们学习合作画连环画以帮助再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小蝌蚪的心情。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方式反映故事的情景;

2、能感受集体创作连环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放有一张大棒纸、水彩笔、各色彩纸、油画棒、记号笔、调好的各色水粉颜料、剪刀、胶水;

(2)头饰(鸭、鹅、鱼、乌龟、青蛙各一个,蝌蚪头饰若干)、歌曲录音带《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实录】

(一)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请五个孩子分别扮演鸭子、白鹅、鱼、乌龟、青蛙,剩下的孩子扮演小蝌蚪站在场地中间。

师:小蝌蚪们,你们的妈妈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找妈妈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听音乐做游戏,找到青蛙妈妈后,“小蝌蚪”高兴的亲亲“青蛙”妈妈。

(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景,激发幼儿集体合作表现连环画的欲望。

1、师:前几天我们听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讲了小蝌蚪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去找妈妈的?

幼:它在找妈妈。

幼:它们先遇见了鸭妈妈,鸭妈妈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有大”。

幼:告别了鸭妈妈,它们遇见了大鱼,大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幼:后来他们又遇见了乌龟,乌龟说“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到前面去找吧!”

幼:一只大鹅游了过来,它们一起叫妈妈,大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幼:最后它们才找到青蛙妈妈。

3、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形式表现出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三)讨论连环画的方法及步骤。

1、小朋友可用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个故事的连环画?你最喜欢用什么材料来表现?

幼:可以用油画棒和记号笔。

幼:也可以用记号笔画线条,水粉颜料涂色。

幼:还可以用彩色纸撕各种物体然后粘贴添画。

幼:还可以用剪刀剪出各种物体来再粘贴添画。

2、第一副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副呢?

幼:第一福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碧绿的水草上产卵;

幼:第二副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幼:第三副是小蝌蚪遇见了大鱼妈妈;

幼:第四副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幼:第五副是小蝌蚪遇见了白鹅妈妈;

幼:第六副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四)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

1、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副,谁又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及方法进行创作,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师:你们注意保持画面干净,用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用剪刀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哦!

3、指导幼儿作业。

(五)师幼共同行商成功的喜悦。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5

一、活动意义

母亲,是世界最伟大的称呼。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情感。从小我们就在母爱的滋润下无忧的长大。受伤时,母亲是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依靠的对象。通过系列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关注亲情,重温成长过程,感恩伟大母爱。让社区居民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灵关怀。在全社区范围内,举行光荣母亲的评选活动,并在母亲节前夕开展慰问辖区光荣母亲的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母子、母女之间的和谐交流,展示当代青年人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二、活动

感恩母亲节:妈妈您辛苦了!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x月x日。

四、面向对象

社区全体居民。

五、活动宣传

在社区公示宣传栏上张贴有关母亲节的由来及历年来各国各地庆祝母亲节活动剪影。

六、活动组织机构

x社区居委会。

七、活动计划

方案一:在母亲节当周(即x月的第二周),社区开展关于讲述母爱的励志电影播放活动,社区妇代会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观看。

方案二:由各个居民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长为负责人,分别在各小组中评选出x名光荣母亲。评选方式为推荐和无记名投票。

方案三:母亲节前夕,在社区辖区范围内,开展为感恩母亲节:妈妈您辛苦了!慰问活动。对辖区内评选出的光荣母亲和八十岁以上的优秀母亲进行走访慰问。

方案四:在辖区学校x开展感恩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为妈妈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给妈妈写一封信或说说心里话、表演一段节目、沏一壶茶、送上一朵康乃馨、讲一个有趣的或有意义的故事捶一次背。陪妈妈散一次步。)。

方案五:动员x广大学生以感恩母亲、共建和谐为,办一期黑板报,弘扬传统孝道文化。

八、活动倡议

1、继续搞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妇女的思想道德建设。

2、母亲节期间,动员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实事,动员居民群众为母亲办好事,如为妈妈做一次体检。陪妈妈出去旅游一次。帮妈妈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难题等。

3、借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争当八好,倡扬五情活动,在家庭中开展争当好妈妈、好公婆、好妻子、好子女、好儿媳、好妯娌、好姑嫂、好邻里,倡扬父母养育情、夫妻恩爱情、兄弟手足情、婆媳体贴情、邻里互助情活动。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6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7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方案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五、活动过程

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

(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3、结束:举办化装舞会。(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

六、活动目标

1、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着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

2、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帮助弟弟妹妹,萌发当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教师讲解:今班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月饼卡片,你们想知道这些卡片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吗?(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先让幼儿观察并大胆发言讲一讲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7、做游戏:(利用图片进行二次分类)教师拿两个纸盒做汽车,请幼儿先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装到一辆车上,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装到另一辆车上,再请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分别分给两种小动物(小猫、小兔),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分给(小熊、小鸭)。

8、幼儿做练习:快把小猪商店的月饼装上车,教师向幼儿交代清楚:月饼的形状要与车身上的标志相同,再把月饼分别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9、将自己做的月饼带回家。

大班合宿的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到教师节的快乐。

5、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范例。

2、绘画纸、油画棒。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就送给那位老师好不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x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说图案什么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x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眼睛上面是头发,现在每人用手摸摸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光长在头顶上面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每个老师的不同特点。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3、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赖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杨老师?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