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6篇

时间:2023-12-28 作者:betray 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在演讲中使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增加演讲的形象和感染力,演讲稿是演讲者情感的表达,能够引发听众想象力的火花,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6篇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

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反腐倡廉最为重要的一道屏障。而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更是无形的财富。家风的好坏,关系到国家,以及社会肌体的好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过去的种种“四风”恶习、陋习逐渐远离,但是一些隐形“四风”行为、披上“隐身衣”的不正之风给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出了新的难题。传承廉洁家风正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破解“四风”难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纵观古今历史长河,始终坚守“廉洁家风教育”而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之人,比比皆是。

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末名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这样写到:“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在他的严格教育下,大儿子曾纪泽成为我国著名外交家,收回割让给俄国的半数以上的国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巨大胜利。而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也成长为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后代政治家、科学家、学者人才辈出,整个家族成为一个可观的文化现象。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与他同朝为官的亲弟弟曾国荃,由于他家风不廉,虽然迅速积累起百万家产,但后代贪腐挥霍后,很快败落,最终落得个贪官的骂名,为后人所不齿。

在临洮县,有这样一位好县长,他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了17。5个小时后,由于劳累过度,倒在了办公室,年仅45岁,2014年8月18日,临洮县城万人空巷,街道两旁人山人海,群众手持“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县长”等标语,含着热泪送别他最后一程,中宣部追授他为全国“时代楷模”“新时期基层党员优秀代表”等荣誉称号,他也先后被省、市、县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柴生芳。

“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如果我爱财,我就不回甘肃了”、“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这些话,不但被他写在工作笔记本上,更被他贯彻在了日常工作之中。柴生芳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和廉洁家风表达了“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坚决。正是柴县长传承和发扬廉洁家风,才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样在临洮县,有这样一户“全国五好家庭”、“甘肃省最美家庭”,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家庭的主人是谁,但说起临洮县“木厂张记”的“糟豆腐”,想必大家早有耳闻。而说到“木厂张记”,就不得不提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佘太君”的“木厂张记”前任“掌门人”常慧斌。

常慧斌生前是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致富能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望。常慧斌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她与丈夫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先教做人后教成才,从不娇生惯养,良好的家风,培育出了孝顺、诚信的好儿女。常慧斌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她的儿孙们心中埋下了善良的种子,正是这种良好家风的教育,成就了这样一个幸福美满、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也正是这种良好家风的传承,激励着常慧斌一家人为临洮县经济发展和美食的推广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就成长生活在良好家风的环境中。从我懂事那天起,父母就时常教育我要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不取不义之财。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我们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工作几年来,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人民公仆,而感到无比荣幸,虽然日子过得紧一点,买不起大房子,开不起豪车,也穿不起名牌衣服,但是工作有奔头,家庭很幸福,心里也很踏实。

“做人正直、不贪不义之财”,这些父亲教育我的家风训诫,将伴随我一生,而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将以曾国藩、柴生芳、常慧斌为榜样,学习曾国藩的廉洁奉公、学习柴生芳的为民爱民、学习常慧斌的家庭教育,今后无论工作岗位和职务如何变换,转变的是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变的是传承和弘扬廉洁家风的赤子之心。

家风无言,却有着滋润心灵、培养美德的无声力量。传承廉洁家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原动力,使其成为孕育优良党风、涵养淳正社风的源泉。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清廉,自古就是家风中醒目的字眼。清廉,不光是男人的事,如今的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我开始思考,一个女人、一个女干部、一个女党员,要如何守住自己的清廉,如何保障家人的清廉,如何传承清廉的家风?

北京故宫里有一件特殊的陈列品,它没有名贵的材质、也没有精湛的工艺,它只是一件由26块边角布料缝制的披风,大家一定猜想,此物来历不凡。对,它的主人的确非比寻常,她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北京天凉,她经常工作至深夜,但又不舍得添置新衣,便翻出家里的布头,缝制了这件独一无二的“八卦衣”。宋庆龄女士,在生活上厉行节俭,即便当了国家副主席,依旧是艰苦朴素、公私分明。尽管家用紧张,但凡是以她个人名义送给国际友人的礼物都是从生活费中开支,就连每天的报纸也都是她自己掏钱订阅。她受人敬仰、受人爱戴,不仅是因为她的成就和地位,更是因为她的气质和气度,以及那发自内心的清澈和坦荡。

俗话说的好:一代有好妻,三代有好子。可见在坐的各位是有多么的重要!我们为人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决定着上一代人的幸福,这一代人的快乐和下一代人的未来!古有晏婴车夫之妻,责其桀骜,成其大夫,留下贤内助的千古佳话。今天的我们不仅要当好贤内助,更要当好廉内助。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姐,她自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丈夫在纪检部门当领导。那年,丈夫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连站立都困难,她每天忙里忙外,自己感冒发烧,还要拖着病体坚持工作,回到家还要照顾丈夫,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提议让亲戚来帮帮忙,可她却说:“你在纪委工作,性质特殊,有我照顾你就行了,别麻烦人家亲友同事。”得知领导干部要填报个人事项,她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丈夫,两个人把那点家底捋了又捋,突然,她记起七八年前他们买过一份小额理财,丈夫这时才恍然大悟,直拍脑门说:“哎呀呀,多亏有你帮我记着呀。”独生女儿要结婚了,她们的幸福溢于言表,可是,在商量筹办婚礼时,她看出了丈夫的心事,便主动和女儿、女婿商量,孩子们也懂事明理,最后全家约法三章:一不能张扬;二不能浪费;三不收礼金。就这样,在那百余平的家里,宝贝女儿出嫁了。婚礼虽然朴素但却处处温馨且温情,大事虽然小办了,但她们却无比的安心和踏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立好清廉家风的镜子,照清自己,辐射他人,才能弘扬社会正能量,才能为社风、民风“正衣冠”。让我们把清廉写进家风,成为立身做人之本,把清廉代代相传,成就家国复兴之梦!愿你我一起,鼓起清廉家风、扬起梦想风帆、到达幸福彼岸。”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3

有一种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有一种精神如旖旎的春风,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延绵至今。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它是老百姓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永,诗书继世长”,它是历经时光洗礼的处事智慧,也是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治家格言,他,就是-----“家风”。

家风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久违的字眼。在浩若烟海的历史中,注重家风是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氏家训》、《诫子书》、《勉谕儿辈》、《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的美德。“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广为尊崇。

家风又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它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长辈的一声叮咛、一句嘱托,是一直植根于我们心灵深处,从未割裂的精神传承。我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从小我的父亲就教育我做事先做人,要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要吃苦耐劳。这辈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南方前和父亲的一次长谈。从部队复员回家后我一直想到南方闯一闯。临行前父亲和我说:儿子,毛泽东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李纳、一个叫李敏,知道是什么意思么?我说,不知道。父亲说:做人要敏于行、讷于言,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品德,要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儿子,不管到哪里都坚持好好干。”20xx年5月我从黑龙江来到了浙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从最初的销售bd,到分公司经理,是父亲的教诲支撑着我努力做事,同样我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后期调任南京大区销售一部经理,虽然暂时离开了销售一线,转做管理,但我依旧身先士卒,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20xx年11月,我有幸进入法院,在执行部门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更加要求我们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我严格按照“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宗旨,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与同事一道栉风沐雨、风雨兼程,为万年的执行工作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家风不是刻在墙上,写在纸上,父亲那句“敏于行讷于言”的温暖教诲,已在我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让我在生活中润物无声地践行;这也是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人生财富,它浸润于我的血液,是我不断成长和成熟的神奇能量。

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也是文化源流的朴实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精神薪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特有的血脉精神激浊扬清,传承好家风,聚集正能量,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清风正气伴我们踏上征程。 在这个飞速发展是社会,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但在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是非、美丑、善恶纷乱地交织在一起,喧嚣和欲望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树清风,扬正气,标序盛德,挺纯粹之茂质,更加显得珍贵。

子罕不以玉贵,恪守清廉,留名史册。包拯不以权贵,秉义正直,被颂青天。古往今来,多少清正廉洁,为民谋利的`官员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

中国人都记得这个日子,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在那个凄冷的早晨,百万首都群众伫立十里长街,洒泪送别我们深深爱戴的周总理。你是否还想起他补了又补的睡衣,是否还记得他为亲属制定的十条家规,是否还想起他躺在医院、生命垂尾还操劳着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他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尚的品德需要培养,良好的风尚需要共创。一个人只有秉持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知荣耻、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一个国家只有风清气正,才能政通人和,国运昌久。

位不论高低,皆为民利;权不论大小,只求公正。作为一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所做的虽然都是小事,但却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清风廉政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再小的事,只要我们秉持清正廉洁,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再小的事,一旦我们贪图私利,就会失信于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一包烟、一顿饭当思百姓利益高于一切;不徇私、不索取只为清风廉政始于点滴。我们每个人都是清风廉政的一份子。只有人人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树清廉正气,不向百姓伸手,不向贪欲低头,秉公办事,通情达理,老百姓会记住我们的,历史也不会忘记!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5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风气和家训,这对每个人都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影响着人们。

说到家风,我认为它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为。待人热情开朗,做事执着,不食言,遇到困难不退缩,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家风。一个家庭的繁荣不是取决于一时的财富,也不是取决于财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家庭的'好坏,一个好的家庭应该知道努力工作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好家风可以使一个孩子能够成长得很好,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好家庭中。

在家里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他们从不互相责备,责骂,在我面前表现出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在家里,妈妈会经常唠叨:在学校里如何尊重老师和同学,更会说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会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与其说是生养我的母亲,倒不如说她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良师益友。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座右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所有残障人士;勤俭节约,知道如何持家;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家训,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把它们作为家庭的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记住中国5000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我将努力做到这一点,同时也影响到周围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好的好的家风和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只有接受严格的家风和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非常感谢。

小学家风小故事演讲稿篇6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家规,如果说到我家的家风、家训、家规,那就要跟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有关了。

那时我还不懂事呢,大概只有三四岁时,吃饭总要掉许多饭粒,而且从来都没有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过,有时妈妈对我说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要珍惜每一粒米饭。虽然那时我还不懂事,但却按照妈妈的话做了。

自从学了古诗《悯农》才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原来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从此我就养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

以前每次我和妹妹洗手都要接一大盆水,妈妈告诉我们不要浪费水源,每一滴水都很珍贵。如果没有了水源,那世上所有的一切都会干枯而死。从那以后我们也学会节约用水。

我家的孝顺之风,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我的.父母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不论是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对待所有的长辈,他们都是恭恭敬敬,从不嫌弃老人,让所有亲朋邻里都赞不绝口。记得有一次,奶奶病得很厉害,妈妈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医院悉心照顾奶奶,直到奶奶病好出院。回到家又要照顾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从不叫苦叫累。有时看到妈妈这么累,我有时间就帮妈妈做点家务,帮着照顾奶奶。奶奶逢人便直念叨我们对她的好呢!而我爸爸为了养我们,也是每天辛苦劳作,早出晚归,从不叫累。

同时妈妈还经常教我和妹妹要尊老爱幼,见人要有礼貌。现在左邻右舍都夸我们懂礼貌、有家教。

父母的言谈举止,一直影响着我。出色的家风,就是从日常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请你也来晒一晒家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