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演讲稿实用范文3篇

时间:2022-03-24 作者:loser 演讲稿

中国梦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才可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呢?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关于它的演讲稿你会写吗?一起写写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国梦演讲稿实用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中国梦演讲稿实用范文3篇

中国梦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红领巾,看似一块简单的红布,却包含着特殊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正是他们英勇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每当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激越的国歌高亢奏响时,在我心中一种振奋、激昂、骄傲的心情就油然而生。看着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是多么喜欢它呀!它伴随着我一天天成长,带领我走上立志成才的道路,鼓足我的理想和信心。它是对我们的肯定,是我们的荣誉,我们应该加倍的爱护它、尊敬它,让他的颜色更加光彩夺目!

回想零八年汶川大地震时,噩耗传来,我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都捐给了灾区。我知道这对于灾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是我作为少先队员应尽的职责。连同妈妈准备的爱心衣物加上我的祝福一同寄往灾区。我拿到爱心证书受到表扬时,不禁心潮澎湃,心中既有受到表扬的激动,更有被人认可的满足。原来,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收获的竟是如此多的幸福!

红领巾就像是像我的一面镜子,当我做好事时,他会督促我继续努力,不能骄傲。当我做错事时,他会告诫我的不对,让我勇敢的去面对现实,承认错误。

一转眼,我已经步入了五年级,在小学的最后一年里,红领巾陪我度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让我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即将告别美好的童年,戴红领巾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所以我更要珍惜现在的一切,现在每次戴红领巾时都会端端正正地带好它。我相信红领巾在我心中永不磨灭,他的颜色将会越来越红颜!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做准备!加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梦演讲稿2

曾听过一位当代著名作家的讲座,讲座开始,这位作家笑侃:“讲普通话的人,都是普通人。”他已年过六旬,是位老陕西,普通话不太标准,讲话带有很浓的陕西味儿,其实他一直都在努力让自己从不普变为普通。可是整个讲座,我们仍只听懂了40%的内容,显然没有达到讲座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语言不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多个民族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要实现国家发展、和谐稳定,必须确立一个完整规范的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共同语,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

作为教师,推广普通话我们更应义不容辞!普通话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更应被视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中的重要元素。推广普通话,人人要参与,普通话的普及,可以将文明语言散播各个角落,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养,能让中国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之精髓尽情展现。

同志们,让我们的“教师梦”、“中国梦”插上“普通话”这一腾飞的翅膀,勇敢飞翔??

最后,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把握每一次机遇,成为精英,共同为筑建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一切!

中国梦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站在海政的演讲台前,耳边回响着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行动指南,心情倍感激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梦圆中国人》。

中华民族是有梦想的民族。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个老头叫愚公,在为实现打通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梦想,他脚踏实地“叩石垦壤”、凭着“子子孙孙无穷匮”的不懈努力,最终感动山神,实现了“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梦想。

96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诞生了一个红色梦想。经历96年的风雨历程,红色梦想照亮了井冈山上杜鹃胜火,钟山脚下烟波如画,点亮了整个中国现代史,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人民走出了受欺凌的噩梦,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梦想,站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春天的故事”,让中国人进一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梦想。十九大报告,使我看到了中国人“强起来”梦想正一步步向我走来。这是全中国人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我我——一名普通的大学新生、海政新生,都是这个伟大梦想的圆梦人。我们该如何圆梦,创造新时代特有的中国故事呢?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我讲述我家乡的一个圆梦故事——我是信安专业的岑一瑜,我来自浙江慈溪,我的家乡在20xx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名列全国第五。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穷落后的小县。她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地理位置与三亚的天涯海角相似,处于交通末端,距离地级市宁波60公里、省城杭州138公里,不通铁路,与外界联系极不方便。行政区域面积仅1361平方公里,却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区域内自然资源缺乏,水稻棉花是我们的主要产业,又因为人口众多,根本谈不上经济效益。因此,我们的先辈有跑上海做生意的传统,我的老乡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信客》中就有提及。大都市上海与慈溪就隔了一个杭州湾,我们习惯把隔海相望的上海叫做“对江”。听老人们讲,以前天气好好的时候,在海边种地,抬头就看得见“对江”。但真正要到达直线距离仅36公里的上海,却往往是天还没亮就得出发,要绕道余姚坐火车,当天晚上能到上海,就算交通顺利了。那时,出门经商的人总是对着杭州湾“望洋兴叹”——要是有座桥该多好啊!

然而,在杭州湾上造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杭州湾就是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每年中秋都直播的“钱塘潮涌”之处,我的家乡慈溪处于这个喇叭的外口子上。南北30多公里,无数的设计、施工难题,让一代代中外建设者望而却步。我们慈溪人“要有座桥”的梦,一做就是近百年。

20xx年5月1日,经过20xx年筹划,5年半施工,克服了潮涌、狂风、暗流、泥沙等无数个世界难题,我们慈溪人的大桥梦终于圆上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了。慈溪从交通末端,一跃成为连接沪甬两地的“黄金节点”,全面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显现出重要的战略地位。慈溪成为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如今,我们这代人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的历史关键时期,圆梦路上困难多多,障碍重重,我深知,作为海政学子,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新一代的圆梦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一定像我们的先辈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埋头苦干,学知识、学技术、练本领,发扬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干好自己的那一份,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